浮漂,又名浮子、魚漂、魚浮、浮标等,是釣魚的重要漁具之一。三國曹操《碣石篇》之三:“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我們釣魚人通過浮漂,可以很好的觀察魚兒在水中吃食的過程,尋找合适的機會,鈎魚入護。抛開現在用水下可視探魚器釣魚之外,浮漂是我們釣魚人唯一掌握釣魚提竿時機的工具,因此有人将浮漂比喻成釣魚人的眼睛來強調浮漂的重要作用。
正因為浮漂的重要性,在各路釣魚達人、大師的宣傳,各種釣魚理論分析之下,它牽扯了很多關于浮漂靈頓的問題,什麼水面張力,剩餘浮力,阿基米德定律,浮漂材質、樣式更是五花八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路大師,各路說唱,存在不少誤導釣魚人的現象。
本文列舉其中的四種,提醒釣魚人少走彎路。
這個誤區,常見于釣魚新手之間。事實上,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浮漂是釣魚中最簡單的基礎常識。
比如大風天釣魚,至少得選擇吃鉛量稍大一些的浮漂,我們得将餌料抛出去啊,不然還釣什麼?比如說釣輕口魚情,任然選擇用吃鉛量超大的浮漂,本來就已經咬死的口卻在浮漂上沒能體現出來。比如說釣行程,比如說釣鲢魚等等,都應該選擇對應的浮漂。這些都是最簡單,平時都能遇到的情況。您還認為一支浮漂可以應對一切嗎?
具體來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這裡舉幾個例子參考。
1、為了抛竿的方便。
短竿用小漂、長竿用大漂(小漂吃鉛要小一些,大漂吃鉛要大一些)。隻是有一點要說明的,為了保證靈敏度,在抛投順利的情況下,盡量用小一點的。
2、水深與浮漂的關系。
深水用長漂,淺水用短漂。
3、線組與浮漂的配置
小的線組用小号的漂,大的線組用大号的漂。漂的浮力能夠拉直水線就行。這樣整個線組才能處于一觸即發的狀态。
4、漂的造型與用法。
針對不同的目标魚和不同的釣法,用漂有很大的差别,這也是困擾我們所在之處。現在市面上的漂型有很多種,同樣都是釣魚,外觀卻有很大的差别。現在浮漂的針對性也越來越強,釣什麼魚用什麼漂也越來越講究。主要體現在黑坑釣手身上。
小結:在我看來永遠沒有哪隻浮漂敢說是綜合通殺型浮漂。每個漂都有每個漂的屬性,不能一塵不變,一定要合理選擇。
現在市場上的浮漂很多,林林種種,按材質來分主要有:塑料、孔雀羽、巴爾杉木、蘆葦、通草、桐木等等。近些年所謂的納米材料:PMI:聚甲基丙烯酰亞胺,水晶浮漂等等也層出不窮。
其實這些所謂的新材料就是衆多泡沫中選出來的一種,沒有什麼高大上的,指标和性能達标,易加工,省錢,隻需要在漆水方向做一些調整就降下來了不少成本。包括最近出來的所謂更輕的密閉材料填充再包碳布的浮漂想法都是類似的想法。别把廠家想的高大上,一切的目的就隻有一個,省錢。
首先,浮漂要浮于水,所以浮漂的選材必須選密度比較小的物質,但也不能過于小,一些泡沫塑料或者塑料充氣式就因為自重太小,沒有重心,在水中的表現就極不穩定,如果稍有風浪,就像個猴子似的,讓人看了頭暈,因此,浮漂材質的選擇一般有3類:巴爾杉木、孔雀羽、蘆葦。它們的特點是密度小、同體積的情況下質輕而浮力大。
下面簡單介紹下,這三種浮漂。
小結:很多人,不管是習慣釣孔雀羽的還是蘆葦的,他們去改釣巴爾杉木漂,也會比較習慣,因為巴爾杉木的浮漂是處在這兩種浮漂中間的,這也是巴爾杉木這些年來仍然比較流行的原因。
對于釣魚讨論最多的是調漂的靈頓。對這個問題,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總體來說,調漂的時候,漂尾示目高(多)比低(少)要靈;釣的時候,漂尾示目高(多)比低(少)要頓。
現在許多人認為:調3比調5靈。調2比調6還靈,說是釣的剩餘浮力越小越靈。我就搞蒙了。難道調平水或跑鉛就是最靈的了?台釣之所以靈敏,其核心就是因為是懸墜!
有人認為:調目多于釣目就靈,反之就頓。這我能接受。如果同樣的調目及同樣的調位,由于餌料大小差異或位置偏移,導緻示目的變化,就一概認為不靈了或太頓了。這未免太機械了!在野外釣魚,釣的就是一個大概。
有人認為釣靈比釣頓好,也有人認為釣頓比釣靈好。于是,我開始在網上查找關于台釣調釣靈敏的理論,但搜索的結果卻令我驚訝,網上還的确有調低靈的理論,而且還是出自大師手筆。這個大師就是程甯。在他的競技釣理論中就主張調低靈。台釣傳統理論和競技釣理論在調高靈和調低靈的觀點上截然相反,分歧的焦點就集中在這個問題上,另外,台釣的中間目開始調靈頓和競技釣的歸零點也基本是在說同一個東西。
我個人覺得,台釣的傳統理論中的“調高靈”沒錯,因為靈敏的标志是看在什麼情況下容易看到口,并不是指什麼時候能看到中魚的頓口,說白了,程大師的“調低靈”的理論實際上是指“調低容易中魚”,這個理論饒來饒去其實還是沒逃出台釣基本理論中的釣頓容易中魚,太靈容易出假口的基本觀點。希望大家不要把程大師這個“靈”理解為傳統台釣理論中的那個靈敏度,否則你就又誤入歧途了。
小結:所謂"調高靈"與"調低靈"成立的前提不同,這個不同就在于對"靈、頓”的理解不同。釣靈與釣頓,要由當地水情、魚情、氣溫、氣壓、釣點等因素來決定的,還要看所釣的對象魚來定的。不能不加情況分析,一概而論。調漂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浮漂靈敏與否,而是為了調出準确的魚口,擡竿有魚。
在漁具店和網上經常能看到,有很多浮漂的價格都在幾十元或者上百元甚至幾百元,如果你說:“這是暴利,這樣的浮漂批量生産成本也就是幾元錢。”就會有人告訴你再看看某某大師的手作浮漂高達幾千上萬元。
我想問一下:這是不是在騙人?某某大師有幾支手可以作出這麼多的浮漂來?哪一支浮漂不是手作的呢?手工制作的浮漂就比機器制作的好用嗎?
首先我們要清楚純手做浮漂和商品漂的區别,不少朋友高價買到号稱大師的手作漂,其實單從外觀上就可以簡單區别開來。
小結:提醒部分漁具商家不要用“手作”來作為暴利和欺騙、誤導廣大釣魚人的借口和工具。隻有真正的消除漁具的暴利,才能使釣魚運動得到進一步的普及和發展。
1、釣魚人不要淪為别人釣的“魚”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很多大師在講課的時候很少先提到魚,魚在垂釣活動中我認為是最最重要的,在魚不開口或者選位不當沒有魚的情況下你用再貴的釣具,在先進的調釣方法,再香的餌料,再好的浮漂也是無用功。
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因為我們垂釣的不是各漁具廠家和各位大師出産的魚。所以他們很少在傳道解惑當中首先提到魚然後才是他們的産品。不了解魚性何談釣魚?
現在很多廠家,大師都在出針對各種魚情的漂和竿子,出的各種材質形狀的浮漂。個人認為主要是針對競技選手及發燒友設計。但是人都有虛榮心,包括釣魚人,他們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使我們釣魚人一次又一次的掏出大把大把的鈔票。
2、再好的裝備也要給會使用的人
浮漂與魚竿一樣,貴的便宜的都可以用來釣魚,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感受結果真的是會有差别的。如果會選漂,會釣魚,會用漂,那麼也存在可以使用低價浮漂獲得不錯的魚獲的情況,因為影響魚獲的因素太多了,漂隻是其中一個小的影響因素,又因為使用者的正向加成,把這方面的負責扣分給盡量的找補回來了。就像會釣魚的人,使用适合的,低價魚竿和浮漂,也不大影響魚獲一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