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西面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山西面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6 10:18:56

山西是有名的碳水大省,面食很有名,但是為什麼在外地很少見到山西面館呢?

難道是因為山西人很少出省?還是因為山西省的人沒有商業頭腦呢?

其實都不是的。

關于山西面食,很多人的了解隻限于“運城油潑面”,“永濟餃子”,“運城大盤雞”,“太原打鹵面”,“豆角焖面”。

事實上這些就是“山西地名 常見面食”,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山西面食。

真正的山西面食有“擦尖”,“抿片”,“剔尖”,“栲栳栳”,“蘸片子”,“撥姑兒”,“貓耳朵”等等等等。

很多人從未聽過這些面食的名号,卻還在說,山西不就是面條嗎。

有這樣的誤解也很正常,畢竟山西傳統的面食因為其獨特的制作方式,傳播甚少,不被大家熟知。

山西面食和其他省份最大的不同在于:山西面食的本質在于口感和嚼勁的變化,其他面食大多隻是更換湯頭和配菜而已。

接下來就給大家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山西面食那麼有名)1

這個像蝌蚪一樣的面食就是擦尖。

據《中華飲食文庫·中國面點史》記載:“蝌蚪”形食品在宋代《歲時廣記》、《東京夢華錄》中已有描述。

清代《鄉言解頤》卷四中有“蝌蚪子”:“麥、菽二屑各半,和面,用木床擦入沸湯中,熟而撈出,拌鹵食之……蝌蚪子者,象形也。”

由此可推斷山西擦尖很有可能始創于宋代,在清代已十分盛行。

擦尖的制作其實十分簡單,先将紅面和白面按1:1的比例在盆中拌勻,溫水和面,軟硬适中即可。面活好後把擦尖擦子架在沸水鍋上,用手掌心的力量推面,方向從下推到上,力量向下。

面團随着手的推壓從擦子漏入鍋中。所有面團都擦完後,再用土豆在擦子上擦一下,這樣就把擦子上殘留的面都清理幹淨了。

将面稍煮片刻,撈出澆上自己喜歡的調和就可以享用美食了。

山西面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山西面食那麼有名)2

抿尖

抿尖是山西傳統面食的一種,它的口感獨特,易于入口且容易消化,是山西傳統面食的代表之一。它的形狀和擦尖很像,但是偏長一點。

主要流傳于山西的晉中、陽泉一帶,是一種常見的家庭面食。抿是指它的制作手法,尖是指它出鍋時的形狀。

抿尖制作須用到抿尖床這一專用工具。抿尖床架木制呈井字形,中間開長形口,口上放置抿尖床。

抿尖床為鐵制或銅制,呈凹形,底面上開密密麻麻排序整齊的小孔眼,四邊緣凸起,嵌在床架上,上下須嚴絲合縫,否則不能操作。

山西面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山西面食那麼有名)3

貓耳朵

貓耳朵是山西晉中、晉北等地區的一種傳統風味面食,俗稱“碾疙瘩”、“碾饦饦”等。

貓耳朵曆史悠久,與北魏《齊民要術》中講到的“馎饦”形似,其制形如貓耳,小巧玲珑,筋滑利口,是久傳不衰的大衆面食佳品。

貓耳朵的制作方法簡便:和成軟硬适度的面團後,擀成稍厚(約二三厘米)的面片,切成多半厘米塊頭,撒面粉,用雙拇指按住面塊往前推,按成貓耳朵狀即成。

也有先搓成食指粗的條,用右手掐小塊,在左手掌碾成貓耳朵。之後,下在開水鍋煮熟,配上各種打鹵、澆頭。

除用白面外,還用豆面、荞面、莜面、高梁面等作原料,亦可焖、可蒸、可炒。

山西面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山西面食那麼有名)4

栲栳栳

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高寒地區(主要是大同、呂梁、忻州等地區)用莜面精工細作的一種面食小吃。蒸制。一般蘸鹵吃,有些地方會炒着吃。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但這幾種面食看下來,就會發現山西面食比較“費工”。

往往一種面食就會對應一種制作方法和一種制作工具。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成本上,都不太适合餐館來盈利。

所以不管是在省内還是省外,山西面食總是在菜單上扮演着陪襯的角色,很少見專門的“山西面食”的店面。

現如今想要吃到正宗的山西面食,倒是有些困難了。

廣大看客們,對于山西面食你們有什麼見解和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