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普通人如何理解王陽明心學

普通人如何理解王陽明心學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02:06:57

聖人,這是一個高大尚的詞彙,仿佛離我們太過遙遠,遙遠得隻有“古之聖人”而不見現代來者。以至于我們已經忘記了聖人所為,也不清楚何為聖人,但又可以如孟子所言,“人皆可以為堯、舜”。那為何我們現在都成不了聖人,又可以說人人皆可為聖呢?希淵曾問過王陽明,“聖人可學而至”,可以通過學習而成為聖人,那是不是說我們也隻要學習就能人人為聖?

普通人如何理解王陽明心學(我們為什麼成不了)1

王陽明:“聖人之所以為聖,隻是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欲之雜,猶精金之所以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無銅鉛之雜也。人到純乎天理方是聖,金是足色方是金。”

聖人之所以是聖人,隻因為他的心沒有摻雜絲毫的私欲而至純至精為天理。就像純金之所以是純金,是因為它的成色足而沒有一點銅鉛之類的雜質。人要修養到心中至純為天理時才是聖人。金子要煉到成色十足才是純金。

我們希望能明心見性,保持本心純然,這是一個終極的目标,但最主要的并非是要成為聖人,而是一個自我磨砺修煉的過程,而保持本心純然,至善至性,這應該才是我們最根本的所在,而非為聖。能夠明悟本心已經實屬不易,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每天都被私欲所包圍,本心也受到各種外物的影響,恪守本心又如何輕易做到,實際上也做不到,畢竟能成為聖人之人很少,我們也不必勉強行事,但以聖人的标準作為一個指引,隻要在做人做事上有所堅持,不至良知有偏倚。

這也是“然聖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猶金之分兩有輕重。”聖人的才智能力也有大小差異,就像金子的分量有輕重差别。我們所言所行并不一定要達到聖人的标準,因為這個标準是因人而異的,方向相同,但是抵達的方式各有千秋,沒有對錯之分,與其以聖人之心而為,不如修我心,存善去惡,能克制私欲,知行合一。

普通人如何理解王陽明心學(我們為什麼成不了)2

王陽明:“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猶一兩之金,比之萬镒,分兩雖懸絕,而其到足色處可以無愧。”

聖人就在于心純為天理,而不在于才力大小。所以,即使是平凡普通的人,隻要肯努力學習,去除私心雜念,心純為天理,就能成為聖人,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人皆可為聖。

學習聖人,也不過是去除私欲保存天理,就像冶煉金子使它成色十足。如果這金子成色已經八九成,那麼冶煉就省功夫;成色越低,冶煉就越難。我們氣質禀性有清有濁,純雜不一,智力也有中高低之分,所以有生來就知道去實踐的人,也有通過學習才知道,并順利實踐的人,還有一些資質不好的人,他們要花費比别人多千百倍的功夫去學習和實踐,但等最後成功了卻還是一樣的。

所以,走的快的走得慢的,隻要堅持朝着一個方向前行,終會抵達終點,隻不過時間多少而已。我們不必去過分的焦慮,也不要妄自菲薄,羨慕嫉妒恨這些私欲也盡量克制,無法杜絕也要努力嘗試,不要去看别人怎麼過活,而是要專注于自己的本心,合理有效的安排每一天所做的事情,這也是知行合一。

普通人如何理解王陽明心學(我們為什麼成不了)3

你别說,你吃好喝好睡好就是最行了,這隻是一個基本生存的狀态,你内心必定有所追求,即使口喊阿彌陀佛都還要追求四大皆空,何況是我們凡夫俗子,有追求有夢想不怕,怕的是鏡花水月一場空。但能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不是看你目标的遠大還是渺小,而是行動過程中的努力就已經知曉答案,但這也需要我們恪守本心。

王陽明:“後世不知作聖人之本事純乎天理,卻專去知識才能上求聖人。以為聖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須是将聖人許多知識才能逐一理會始得。故不務去天理上着工夫,徒弊精竭力,從冊子上鑽研,名物上考索,行迹上比拟;知識愈廣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

後世人不知道成為聖人的根本在于存養己心到純為天理,卻想在知識才能上努力稱為聖人,認為聖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必須要把聖人的許多知識才能一一學到手才行。所以不在存養天理上用功夫,知識殚精竭慮,鑽研書本,探究事物的名稱、形态,做各種形式上的比拟推理,殊不知,他們的知識越廣博,私欲也就越多;才智越高,天理也就越加蒙蔽。

我們不是忘記本心,就是舍本求末,重視形式上的表現,不以本心為主,期望得到是别人的贊歎,活成别人希望的樣子,就算取得了一些成績,對于個人而言,除了滿足私欲外還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而此心不明,私欲漸重,良知也會被消磨殆盡,終會走入極端,不可自拔。

普通人如何理解王陽明心學(我們為什麼成不了)4

我們以聖人為榜樣,或者以誰誰誰為目标,不是要學他們怎麼說話做事,那是别人的東西,我們需要的透過表象看到本質,更重要的是以這些榜樣隻是作為一種指引,但并非全部,我們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思考和行為。

“聖人之心如明鏡,隻是一個明,則随感而應,無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聖人的心一如明鏡,隻是明亮可照,能随着感觸而應對,遇到什麼東西就照什麼東西,沒有照不到的。探索事物的發展變化,就好比用鏡子照時事,所講的還是一個内心的修為,更高的境界我們暫時也接觸不到,但是必須明白一點,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事情,并将眼前事給做好,這就是每日的修行,這也是成為“聖人”必經之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