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不管是在尋常百姓的餐桌,還是高級商務會議,總能尋見茶的影子,它入得了尋常陌巷,也登得了大雅高堂。我國是産茶大國,各地各類名茶比比皆是,茶友們在選擇一款茶時,其分類、産地總是一座繞不開的山,無法忽視。
雖然茶葉分類尚未有統一的方法,但一般公認,我們平時喝的茶葉,依據加工方法及發酵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六大基本茶類: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青茶)、紅茶、黑茶,除此之外還有一類被稱為再加工茶。
我國六大茶類地域分布
綠茶:不發酵茶,發酵率0%我國最先發明綠茶制法,通過炒制綠茶的實踐而認識發展到黃茶、黑茶、白茶、紅茶、青茶等一個比一個深刻的制法。
制作工藝:經殺青、整形、烘幹等工藝制作而成,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含有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咖啡堿、氨基酸等營養成分也較多。
特征:幹茶綠、茶湯綠、葉底綠,俗稱三綠。香氣高爽,滋味鮮醇。
圖|擁茶
白茶:微發酵茶,發酵率0%~10%白茶中,福建福鼎的白毫銀針,起源于公元1796年。白牡丹是繼白毫銀針之後,最早創制于建陽水吉,後傳入政和、福鼎。公元1922年,政和開始創制白牡丹。
制作工藝:是六大茶類中唯一不炒不揉的茶葉,隻經過曬或者文火幹燥後加工而成。
特征:形态自然,湯色黃白澄清,滋味清淡回甘明顯。
圖|擁茶
黃茶:輕發酵茶,發酵率10%~20%咱們現在說的黃茶,是在炒青綠茶的制作程序中加入“悶黃”工藝逐漸演變而來的。在綠茶制作中,發現殺青後或揉撚後,未及時幹燥或幹燥程度不足,堆積過久,葉質都會變黃。如黃芽是殺青後悶黃的;黃湯是揉撚後悶堆二三小時;黃大茶是初幹後堆放20多天變黃的。
制作工藝:加工工藝近似綠茶,但在幹燥過程前增加一道核心工藝“悶黃”。
特征:黃湯黃葉,量少價高。黃茶按照鮮葉的老嫩,芽葉的大小可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大主要的種類。
圖|擁茶
烏龍茶(青茶):半發酵茶,發酵率30%~60%青茶具有紅、綠茶的優點,既有紅茶的色香優美,又有綠茶的爽快刺激味感。在制綠茶、黑茶、紅茶的基礎上,無數的實踐與認識往複循環,才發明青茶制法。
制作工藝:烏龍茶在六大茶類中的工藝最為繁雜,做青是關鍵步驟,鮮葉邊緣在做青中碰撞變紅,發展了獨特的香氣。
特征:綠葉紅鑲邊。主要分為閩南烏龍和閩北烏龍。閩南烏龍清淡幽香、清香甘甜;閩北烏龍口感醇厚、沉穩。
圖|擁茶
紅茶:全發酵茶,發酵率80%~100%如果您看過我其他的文章,那您一定知道,我國的祁門紅茶、印度的大吉嶺紅茶和斯裡蘭卡紅茶,因為香氣出衆,品質卓越,被譽為“世界三大高香茶”。紅茶香甜味醇、性溫和,大多數人的體質都能适應,因而成為全球範圍内最受歡迎的茶類。
制作工藝:經過萎凋、揉撚、發酵、幹燥等一系列工藝制成,可以促進紅茶中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多酚減少90%以上,産生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因此達到紅湯、紅葉。
特征:紅湯紅葉、香甜味醇
圖|擁茶
黑茶:後發酵茶因成品茶外觀呈黑色而得名。後發酵可以抑制茶葉自身酶活而促進茶葉内微生物活動,有調節胃腸微生物菌群和促進消化的效果。
制作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撚、渥堆和幹燥四道工序,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質的關鍵工序。
特征:茶葉粗老,色澤黑,口感陳香醇厚。
圖|擁茶
再加工茶除了以上介紹的這六種茶,我們把以基本茶類——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的原料經再加工而成的産品,稱為再加工茶。它包括花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藥用保健茶等,分别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
像我們常見的茉莉花茶、珠蘭花茶都屬于再加工茶。
特征:種類繁多,香味濃郁,茶湯色深。
好啦,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了。如果你有什麼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讨。
世間之茶,皆可愛。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關于茶的大小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