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蓮塘街道社康中心(羅湖醫院集團) 王澤漣 主治醫師原創
兒童多動綜合征
兒童多動綜合征又稱“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MBD),是兒童時期一種較常見的行為異常性疾患。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難以控制的動作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沖動任性,并有不同程度學習困難為臨床特征。本病男孩多于女孩,好發年齡6-14歲,國内外文獻報道,占學齡兒童的5%-10%。發病與遺傳、環境、産傷等有一定關系。
兒童多動綜合征的病因
(1)患兒的母親常在孕期或圍産期有較多并發症,常有大量吸煙或酗酒史。
(2)遺傳因素,如:患兒的血緣兄弟、父親等有較多多動或注意不集中表現;親屬中酒精中毒、反社會人格及癔症者也較多。
(3)神經遞質、酶的研究結果雖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為對本症病因的一種研究途徑。
(4)嚴重的鉛中毒可産生緻命的中毒性腦病、癡呆等神經系統損害,但輕微鉛中毒是否可産生多動症,至今尚無結論。
(5)社會、家庭、心理因素的影響,如不良的社會環境或家庭條件(破裂家庭、經濟貧困、住房擁擠,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為發病的誘因,并影響病程的發展與預後。
(6)其他因素:營養問題、維生素缺乏、食物過敏、食品的調味劑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兒童容易産生多動症。
中醫對兒童多動綜合征的病因分析
小兒稚陰稚陽,先天禀賦不足,後天失于調護,稍有感觸,即易陰陽偏頗,陰虛陽亢,陽動無制。心主血藏神,心陰不足,則心火有餘,而現心神不甯,多動不安;肝體陰而用陽,其志怒,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則緻注意力不集中,性情沖動執拗;脾為至陰之髒,性靜,脾失濡養,則靜谧不足,興趣多變,言語冒失,心思不定,不能自控;腎為先天之本,腎精不足,腦海不充則神志不聰而善忘。
古代醫家對“兒童多動綜合征”的相關論述: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靜陽躁。……陰在内,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素問·生氣通天論》:“陰乎陽秘,精神乃治。”
《靈樞·本神》:“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聖濟總錄·心髒門》:“健忘之病,本于心虛。血氣衰少,精神昏愦,故志動亂而多忘也。”
兒童多動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嬰幼兒期表現:多動症兒童約30%自打出生後就顯得多動,不安甯,易激惹,過分哭鬧、叫喊,母子關系不協調,約有50%~60%的多動症兒童在2~3歲時就表現出與其他小孩子不同,比如特别不聽話,睡眠不安,難管教,常有遺尿,大多飲食差,難以培養排便、睡眠等好習慣均困難。
學齡前期表現:小兒多動綜合症的症狀漸明顯,不管做什麼事(包括小孩子都感興趣的活動)注意力都會不集中,活動過度,靜坐不能,愛發脾氣,不服從管理,缺乏自控能力,情緒不穩定,難與人相處,無法正常參與集體活動,對玩具不愛惜,不整理,滿地亂扔,對動物殘忍,有攻擊性、沖動性行為,常和小朋友打鬧。
學齡期表現:小兒多動綜合症的一切症狀完全顯現出來,如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上課不專心聽課,容易分散注意力,學習困難,不能完成作業,對挫折無法忍受,對刺激的反應過強,沖動任性,易發脾氣,情緒不穩,有攻擊行為,與同伴相處困難,是班上的小醜。
兒童多動綜合征的臨床診斷
1.7歲以前起病,病程持續半年以上。
2.注意力渙散,上課時思想不集中,坐立不安,喜歡作小動作,活動過度。
3.情緒不穩,沖動任性,動作笨拙。,
4.學習成績不穩定,但智力正常或近于常。
5.體格檢查動作不協調,如翻手試驗、指鼻和指—指試驗陽性。
6.排除其他精神發育障礙性疾病。
兒童多動綜合征的中醫治療原則
治療以調和陰陽為根本治則。肝腎陰虛者,治以滋陰潛陽;心脾兩虛者,治以補益心脾;痰火内擾者,治以清熱滌痰。虛實夾雜治以攻補兼施,急則治其标,緩則治其本,或标本兼顧。治療時要注意安神益智。除服藥外,還應注意心理方面的疏導,醫師、家長、老師密切配合,耐心教育。
兒童多動綜合征的防護
1.加強圍産期保健,防止妊娠期疾病及産傷,不得近親婚配。
2.出生後注意飲食調理,增強體質。·
3.努力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和社會環境。
4.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
5.對待患兒要循循善誘,耐心教導,調其情志,切不可歧視、打罵。
5.給予患兒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心理疏導,不可在精神上施加壓力,以免引起對立情緒。
6.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忌多食甜品及肥膩辛辣之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