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許紫瑩 通訊員 張弛 魏安琪
黑木耳營養豐富,口感彈潤,有“素中之葷”的美譽,是不少人喜愛的美食。然而,就在前幾天,家住杭州市的王阿姨(化名)自己涼拌了一盤黑木耳,她怎麼也沒想到,這一家常美食卻差點奪走她的性命!
這天中午,王阿姨沒啥胃口,想到兩天前泡好放在冰箱裡冷藏的黑木耳,就打算弄個酸辣涼拌木耳開開胃。涼拌之前,王阿姨還特意将黑木耳在水裡煮了一遍。
午飯後1小時,王阿姨就出現惡心嘔吐,腹部劇烈脹痛,她去社區醫院輸液處理後,就回家休息了一會。結果到了晚上症狀又加劇了:上吐下瀉五六趟,腹痛難忍,體溫也一度升高至39℃。
第二天一早,家人發現王阿姨精神恍惚,情況不大對勁,急忙将她送往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急診科。王阿姨當時的血壓隻有79/56mmHg,心率125次/分,四肢濕冷,皮膚鞏膜黃染,皮膚可見散在花斑。
“不好!病人休克了!”急診科醫師一邊完善相關檢查,一邊立即進行抗休克、抗感染、補液等治療。
轉入消化科病房後,王阿姨的各項指标持續“報警”:炎症指标迅速增高、心肌受損、凝血功能明顯異常,肝腎功能進一步惡化,很快出現無尿,需要進行腎髒透析治療。
多學科迅速聯合會診,通力合作挽救王阿姨的生命。結合王阿姨的病史特點,考慮為黑木耳産生的米酵菌酸毒素導緻的中毒性休克,緊急轉至ICU加強監護及各器官支持治療。
ICU醫護不分晝夜,積極搶救王阿姨——抗休克、抗感染、輸血、進行床邊持續血液淨化治療……終于,王阿姨的感染病情逐步改善,血壓穩定,精神明顯好轉,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轉至腎内科繼續專科治療與康複。
黑木耳竟有這麼大危害嗎?今後我們還能安心吃它嗎?
杭州市紅會醫院ICU方堃主任醫師表示,其實幹木耳本身沒有毒,以往黑木耳中毒病例全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食用了泡發 2 天以上的黑木耳。
木耳在泡發過程中可能會滋生一種“椰毒假單胞菌”的細菌,它會産生米酵菌酸毒素,有權威報道顯示,食用1到1.5毫克就有緻命風險。正常的短時間泡發産生米酵菌酸的概率非常低,但如果長時間浸泡,加上外部不幹淨的環境,就有可能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生成米酵菌酸毒素。比如浸泡時周邊存在過期變質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沒洗幹淨而殘留了食物殘渣,這些變質食物和食物殘渣就會變為米酵菌酸産生的“溫床”。
米酵菌酸具有耐高溫、難溶于水的特性,高溫烹饪也無法去除,一旦食品上滋長了此類細菌,即使是經過認真清洗、煮熟等程序,毒素也沒辦法完全去掉,就算是少量攝入,也會引起中毒。
米酵菌酸的中毒潛伏期最長為3天,多數為半天至1天。患者初期僅有惡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輕度症狀,随後可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意識不清等重度症狀。對于米酵菌酸,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特效藥,隻能“見招拆招”,對症治療。如果催吐洗胃之後症狀仍不能緩解,則需進行血漿置換來将毒素排出。若毒素已經到達各髒器,又就醫不及時,就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毒素攝入量大更将面臨生命危險。
視覺中國供圖
方堃建議:泡發木耳類食材,随發随吃。特别是夏季,最好在冰箱内或冷水加适當冰塊泡發,低溫可以延緩微生物的增殖速度。通常來說,木耳用冷水泡 1-2 小時就可以了,最長也不宜超過 4個小時。如果用溫水或熱水泡,時間更要相對減短。當木耳泡發的時間較長,出現渾濁、發黏和異味的情況時,一定要果斷将其扔掉。
方堃在此提醒廣大市民,馬上要到吃涼拌菜的季節了,除了涼拌木耳,涼拌腐竹、黃瓜、秋葵、藕片、馬齒苋等都是開胃好菜。但涼菜也會帶來一些食品安全風險,制作的時候要注意生熟分開;不要用處理過生肉的刀具、砧闆、器皿來接觸涼菜;盡量焯水煮熟;焯水之後過幹淨可飲的涼水,或直接攤在較大的盤子裡,放入冰箱冷卻一會後食用。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