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宰相李峤有一首流傳很久的詩——《風》,很多人喜歡它是因為詩中沒有直接寫風,而是通過描寫周圍的景物來從側面描寫風,很有畫面感,猶如一篇描寫豐富的小品文。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按現在的話說,李峤是一個詩紅人不紅的人。
他從唐高宗時期便步入仕途,先後在唐高宗、武則天等君王的手下共事,曾三度拜相。
李峤生前以文辭著稱,與蘇味道并稱“蘇李”,又與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合稱“文章四友”,晚年成為“文章宿老”。
或許是因為其先後曆仕五朝,趨炎附勢,所以史家評價以貶義居多,對此人也就流傳不廣了。
好在詩、歌、詞、曲不以其職位高低而論英雄,所以才使其詩歌能流傳至今。
就詩中的意境而言,風既可以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也可以催開春天美麗的鮮花,還可以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依舊可以吹進竹林能使萬竿竹傾斜。
完全是一派休閑中欣賞美景的畫面。
之所以會産生其畫面,與此人在當時志得意滿有很大的關系。縱使大唐盛世,大部分人依然無法這樣安然地欣賞風景。
作為當時的官員,貴為宰相,縱使在任時期也有平定嶺南僚亂和抑制酷吏政治的政績,但以筆者看來,李峤是一個事故圓滑的官痞子。
試想“曆任五朝”為官,毫不猶豫地為了保護自己的身家性命就投入到原先自己的領導的接任者的麾下,況且這裡面還有不同的立場和分歧,他算是徹徹底底健行中庸之人,也就是老好人。
其實筆者不喜歡老好人,有一定能力的老好人遠比一個壞人的破壞力大。對于衆所周知的壞人,大家自然遠離,傷害無法擴散;而一個老好人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很多人,況且在當時手握重權。
大家都知道,在任何一個方面想要有所成就,必須投入相當大的精力與時間才可以。不否認李峤能有較高的文學成就是以他在上班的時候做工作以外的事情為代價的,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也是對那份薪酬的不尊重。
可以放下一切去觀賞風景,不應該是一個宰相所為,因為他身上肩負的不是一家人的好生活,而是一個區域内居民的好生活。
按照李峤寫出的好詩歌的代價,以一字千金形容并不為過,在這裡是指他為了寫詩而浪費的部分。
如果當真喜歡寫詩歌,更建議他能去一些編纂審閱的部門供職,這樣更能使他的愛好成為工作。
筆者如此點評并非是對先人的不敬,而是站在側面觀察這個人和他的作品。
如果在個人成就與社會貢獻之間做選擇,當職者更應該善待自己的工作和他人的信任,而非急功近利地隻看中個人的所得,除非能把兩者相統一。
#詩歌##古詩詞賞析##頭條自媒體學習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