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有“分寸感”。
無論社交狀态還是愛情之中皆是如此。
什麼是分寸感?
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會過分占有,也不會始終沉默;不将想法強加在對方身上,也不希望對方勉強自己。
舒适感,保持距離,對彼此有足夠的尊重,才是最好的社交狀态。
在社交關系中,我們偶爾會遇到這樣的經曆:
給對方發消息,卻遲遲得不到回應。
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
成年人的友誼,是如何一步步結束的?
大概是:一個人滿懷熱情,滿懷期待,遇到了有趣的事情第一時間分享給對方。
他的熱情,卻換來了對方的“冷漠與敷衍”,如同一腔熱火被迎面而來的一盆冷水瞬間澆滅。
那些不回你消息的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第一:社交壓力大,接收的信息過多
在網絡信息如此發達的環境下,人每天需要接收到的信息量有很多。
不僅來源于社交中的信息,還來源于各種各樣豐富的咨詢。
如果對于一個工作形式需要每天跟很多人打交道的人來說,他已經跟客戶說了很多話,在自己私下裡的社交狀态下,就很不願意跟朋友聊天。
不是不想聊,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們并非是看不到你的消息,而是看到了也“懶得回”。
這裡的“懶”,是沒力氣,失去了回信息的精力。
一旦有機會休息,他們隻想躺着,哪怕漫無目的地刷着手機,也不想跟朋友聊天。
這是高強度的社交壓力下,所帶來的後果。
第二:不是不回消息,而是不願意回你消息
成年人結束友誼的方式很簡單,比如:一次沉默,一次冷漠,一次主動疏遠。
當你給對方發消息時,他已經看到了,但就是不願意回複你。
不僅如此,在你發了消息沒多久,他還發了朋友圈動态。
你守在屏幕面前許久,盯着你們倆的聊天對話框,始終得不到任何回應。
1天,2天還是1個月,對方就像在你的好友列表裡消失一般。
這個時候,你應該明白對方的心意:
他不想與你再有任何接觸,你們的友誼到此為止就好。
第三:你抛出的話題,讓對方無從回應
什麼樣的話題,是别人不願意回複的?
比如說:
“在嗎?”
“可不可以借點錢給我?”
“在做什麼?有空嗎?”
類似的話題,都會給人帶來一些壓力。
你一遍遍問對方“在嗎”,卻不直接說你有什麼事情,多數人都不願意回複你。
因為對方也不知道,你下一句話要說什麼。
如果他回應了你,就相當于自己處于被動的狀态。
因此,很多人在聊天過程中,遇到了自己無從下手,無法回應的話題時,往往會以沉默來結束這段對話。
成年人的社交潛規則之一就是:不勉強,不打擾。
如果對方打算跟你結束友誼,不會跟你說:“不要找我了,也不要給我發消息了,我們的友誼結束了”。
他會通過沉默,敷衍,冷漠等方式來暗示你。
比如:
你每一次給他發消息的時候,他基本上都不回應你。
1次不回複消息,或許他在忙工作;
2次不回你消息,也許他沒有看手機;
3次不回你消息,意味着什麼?你還要再接着為他找理由嗎?
在這個手機跟吃飯一樣重要的年代,你真的相信有人一整天都沒時間看手機嗎?
這種狀态,就像我們投簡曆找工作。
當你給一家公司投了簡曆,在一定的時間内始終沒有回應,這時你就該明白背後的含義。
之所以沒有回複你,說明你不符合對方的要求。
朋友相處,不也像投簡曆找工作嗎?
社交關系,從來都不是單向選擇,而是雙向的選擇。
你把對方當成朋友,對方卻未必把你當朋友。
就像三毛寫下的那段話: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會被别人搶走的,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
成年人的社交關系,不就是如此嗎?
在乎你的人,不會離開你;不在乎你的人,早就躲了起來。
今日話題:一個人超過3次不回你消息,你會放棄這段友誼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