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雜志】免費訂閱,願《中國青年》走進您的生活!
要麼逃亡,要麼死亡
戰争中最悲慘的事,除了人亡,莫過于家破。
一位叫哈桑·哈薩尼的普普通通叙利亞青年,家鄉在大馬士革郊區。就在今年,他在ISIS與政府軍的交戰中受到波及,被炸傷了腿。如今,他和家人正相互扶攜,尋求過境匈牙利前往德國避難。但這一旅程異常艱難,在德國宣布接收一些難民前,像哈薩尼一家這樣的幾十萬難民曾一度陷入絕望。
“我們隻是想找一個國家,能讓我們安全又有尊嚴地活着。”哈桑的父親說。但事實是,沒有國家願意幫他們,埃及不肯,法國不肯,英國不肯,就連海灣國家也不肯。這是英國《衛報》報道的叙利亞一家人的故事。
29歲的叙利亞牙科醫生米拉德(Milad,化名)曆經4個月,花費數千美元,終于抵達英國尋求安身之處。但米拉德擔心,他将花費數年才能獲得牙醫資格,或許,他可能永遠無法通過筆試,無法獲得牙醫資格。他聽說另外一位來到英國的難民也曾是醫生和牙醫,但多次參加考試都沒有通過。如今,他的家人還都在叙利亞。在接受CNN在線采訪時,他孤身逃亡的舉動引發了很多人的質疑和批評。
據新華社報道,在難民隊伍裡,曾經是成功商人的馬哈茂德這樣悲歎道:“我知道我們叙利亞人都會死,不是死在國内戰亂中,就是死在海上,或者死在海警的槍下。雖然旅途艱險,我們還是要冒着生命危險逃出來。對于我們而言,隻有兩條路,要麼逃出來,要麼死。”
每個人都不是孤島。對于流亡歐洲的叙利亞難民,我們樂于看到西方國家能夠以負責任的姿态站出來,伸開臂膀,擁抱這些失去家園的人們,給他們食物、水和庇護所,避免二戰以來歐洲最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繼續惡化。因為叙利亞人民的苦難,其實就是全人類的苦難。
與此同時,叙利亞難民危機也是一面鏡子,映射出頗多鏡像,令人深思——
隻要你仔細研究過網絡上那些大量反映叙利亞難民狀況的照片,就不難發現,難民中的青少年穿着瘦腿牛仔褲、耐克球鞋,發型一絲不亂,女人們打扮體面優雅,妝容精緻。如果你不是看到他們在沿着鐵路艱難跋涉,與軍警不時發生沖突,被驅趕、圍堵,甚至情緒崩潰、跪地哭求,也許你會認為這隻是一次尋常的小康家庭的郊外遠足。
但事實上這就是難民,21世紀的新難民!沒有想象中的衣衫褴褛,沒有面黃肌瘦,但他們的确喪失了家園,倉皇流亡,蒼涼而……
喧嚣的青年,沉默的中産
有必要來看一下叙利亞。
叙利亞人口兩千多萬,國土面積十八萬平方公裡,與我國吉林省、湖北省相仿。2010年人均GDP約五千美元,屬中等收入國家。應該說,叙利亞并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窮國。但它還是亂了。
叙利亞其實是一個有阿拉伯民族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憲法中寫明叙利亞是社會主義國家,實行計劃經濟,并在2012年進行了政治改革,改一黨制為多黨制。上世紀80年代,叙利亞的私有經濟開始發展,到2000年時,叙利亞宣布實行“社會市場經濟”,私有經濟獲得合法身份。這些動作最大的自由化改革,都是在巴沙爾·阿薩德就任總統後推行的。改革換來了經濟增長率的提高,但代價卻是政商利益網絡大肆擴張、失業率不斷上升、社會保障水平下降以及貪腐和利益輸送現象越來越猖獗。這些都讓叙利亞廣大的底層民衆日益不滿,最終變成戰亂的導火索。
在這一過程中,青年所起的作用值得我們特别關注。
叙利亞青年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無業的在喧鬧,有業的卻在沉默。
遠看前蘇聯和東歐,近看伊拉克、埃及、利比亞和叙利亞,這些國家動蕩前夕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社會生活停滞僵化,年輕人缺乏參與公共生活的渠道。
在叙利亞,大量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社會保障又在被削弱,底層民衆無法分享經濟發展成果。除了在街頭遊蕩,年輕人無處安放自己的青春。長期積壓的不滿情緒,最後隻能通過走上街頭來表達和發洩,而這正是叙利亞内戰的直接導火索。
許多理論家都曾大談中産階級的壯大對一個國家的積極作用。瑞士信貸即認為,中産階級對一國的繁榮與穩定有着重要影響,左右着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是政治運動和消費趨勢的中心。
可是,按照西方的标準,叙利亞有比例不算小的中産階級,他們做着體面的工作,拿着不錯的薪水,養活兩三個孩子也沒有太大壓力。但是,國家并沒有因為他們的存在而避免戰亂。這表明,“中産階級核心論”或許隻是一種一廂情願,是在拿西方國家的經驗來給發展中國家上課。事實上一個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受着許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但是,如果中産階級不能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起推動作用,而隻想搭經濟發展的便車,做種種社會不公現象的旁觀者,那麼這種冷漠,遲早可能在某一天變成自己的處境。
叙利亞是個威權國家,總統巴沙爾就像位大家長,普通公民在政治參與中所起作用有限,所以許多人打的都是過好自己小日子的小算盤。
叙利亞中産階級本身就是阿薩德家族統治秩序的産物,他們通過依附于現存的政商網絡而得到好處,并不希望改變現狀。沒想到,這種趨炎附勢的“中産慢性病”,最後換來的是各種社會矛盾逐漸激化到難以調和的局面,最終,質變為一場難以挽回的浩劫。
也就是說,沉默的叙利亞中産階級,應該為戰亂負一定責任。
曆史正不厭其煩地顯示着,在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中,誰都不能置身事外,否則就是一種愚蠢的短視。
未來社會取決于青年的選擇
叙利亞的不幸就在于,即使政府已經在推動改革,但民衆已經完全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在廣大的亞非拉地區,有許多正在進行現代化轉型的國家,存在許多社會問題,有經濟方面的,有政治和宗教方面的。應該說,世界上還沒有烏托邦,在任何一個國家,存在問題都是正常的,問題在于全社會用何種眼光來看待這些問題,能不能形成社會共識,采取理性、建設性的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更是離不開青年的全程參與。
青年如果做社會的旁觀者,随波逐流,隻考慮個人利益和前途,那麼叙利亞的難民之痛,就是前車之鑒。
正是因為叙利亞的青年們在改革進程中缺位、失聲,所以他們的命運注定是:要麼加入反對派武裝,要麼被迫逃離家園。
這無疑是一個國家的悲劇!
人類文明進入二十一世紀,許多國家正緻力于現代化轉型,矛盾與困惑在這一進程中難免叢生。作為國家、社會之中流砥柱的中産階層和青年人群,沒有理由不肩負起改良社會、推動變革,實現國家、民族穩定進步的曆史重任。古今中外,一個道理:沒有國,就沒有家;家之不存,人将何為?看看當初那些所謂的“顔色革命”,看看伊拉克、利比亞的今天,再想想某些霸權國家在圖謀地緣政治時所謂的“不破不立”謊言,稍有理智的人其實都應該意識到: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外來勢力的染指,帶來的往往不是蜜月,而是噩夢與劫難!
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國情,一個社會有一個社會的現實,青年唯有認清現實與未來,吃自己的飯,走自家的路,肩負自己應肩負的建設社會、建設國家使命,才有可能真正為國民謀得福祉。不作為,瞎作為,甚或充當外國勢力的“槍”,其結果難免害人害己、誤國誤民!
叙利亞難民之痛,是為鏡鑒!
(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