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航天城商業體

航天城商業體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4 15:59:49

航天城商業體?觀點網鄭志剛正帶領他的K11品牌,開展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項目開發——建設11 SKIES(11天空),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航天城商業體?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航天城商業體(商業志航天城11SKIES)1

航天城商業體

觀點網鄭志剛正帶領他的K11品牌,開展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項目開發——建設11 SKIES(11天空)。

在不久的将來,這座從各種意義上來說均具領先地位的商業綜合體,就要落成并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達到35.3萬平方米,令其成為全香港最大型的購物、餐飲、娛樂綜合體,超過了新世界發展另一旗艦項目Victoria Dockside。

按照規劃,11 SKIES将與“SKYCITY航天城”其他部分,如機場城市灣畔的多個休閑設施及酒店發展項目,以及亞洲國際博覽館一、二期産生協同效應,共同推動“機場城市”概念落地。

随着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個年頭,如何重新吸引遊客的青睐,是世界級旅遊城市香港進行疫後經濟重建的重點話題。

作為香港國際機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政商界對航天城寄予厚望,期待它能一掃陰霾,提振通關後的旅遊業、零售業,甚至成為推動香港經濟再出發的引擎。

如此重磅項目自然吸引了特區政府為其背書。

不久前一場名為“航天城如何引領香港遠瞻高升”的活動上,香港運房局局長陳帆稱它為“一顆耀眼的新星”。機管局行政總裁林天福則提出,航天城是機場長遠發展的關鍵項目之一,會是“矚目的熱點”。

現實問題

華南地區是中國航空活動開展得最早的地區之一,1911年比利時飛行家查理斯·範登堡就往返于香港和廣州進行飛行表演。

當年3月18日,範登堡駕駛一架名為“沙田精神号”的開放式單引擎費文雙翼機,在沙田一個臨時機場起飛,成為當地最早的動力飛行紀錄。1個月後,他受邀來到廣州,促成廣州曆史上第一個機場燕塘機場的建設。

香港首座機場啟德機場則于1925年完工,1936年3月第一個商業客運航班從馬來西亞槟城抵達這裡,但營運不久便因戰火停滞。直至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港英政府籌建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包括為啟德機場興建了一條全新跑道,這座機場的國際地位才開始确立。

在整個20世紀70-80年代,啟德機場見證了香港經濟的騰飛。資料顯示,啟德機場曾是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國際客運量一度名列全球第三,而貨運量更是全球第一。

因此在它73年曆史生涯的後期,啟德機場的航班數量已經遠遠超過承受能力,同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機場的存在亦阻礙了香港城市的升級發展,替代方案被提上日程。

1998年,選址大嶼山的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後稱香港國際機場)正式取代舊啟德機場,并很快繼承了後者世界最繁忙航空港之一的地位。

受益于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航運業舉足輕重的角色。巅峰時期全球超過100家航空公司在此設立運營點,客運量位居全球前5,而貨運量則連續18年錄得全球第1位。資料顯示,2018香港國際機場的貨運量就超過510萬噸。

但香港國際機場目前正陷入衰退的困境,疫情後因越來越嚴格的入境航班限制和旅客隔離規定,不少航空公司已取消往來香港的航班,其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正受到威脅。

根據香港機場管理局公布的年度報告,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貨運量和飛機起降量均在2018/2019年度達到頂峰,數據分别為7510萬人次、510萬噸和42.9萬架次,随後便逐年下降。

截至2020/2021年度,全年内香港國際機場僅接待客運80萬人次,貨運量460萬噸,飛機起降量則降至12.8萬架次。同期,機場年内收入從2018/2019年度的194.7億港元降至59.36億港元,歸母淨利潤從盈利83.39億港元變為虧損44億港元。

香港機場管理局原本是在2018年左右提出“機場城市”願景,旨在圍繞香港國際機場建設一個現代化生态、智慧型航空城,将機場核心功能與相關産業結合,從而強化香港機場的國際航空樞紐功能,增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争力。

但随着疫情和經濟低潮的到來,這項決定無疑額外賦予另一層意義。

航天城中城

針對“機場城市”概念,香港機場管理局提出了多項新發展措施,包括建造從東湧新市鎮延伸到香港機場、香港口岸人工島的自動駕駛運輸系統;籌備一系列物流基礎設施,以加強國際和地區貨運服務;以及通過興建封閉行車橋、多式聯運中轉客運大樓、城市候機樓等多種設施,加強機場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的聯系。

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是,為應付長遠交通需求,香港國際機場将填海擴地約650萬平方米,建造第三跑道系統,并擴建2号客運大樓,新旅客運輸系統,新高速行李處理系統。目前,第三跑道已完成試飛,預計最快在今年内就可啟用。

另一措施則是“SKYCITY航天城”計劃,該計劃通過在機場及周邊興建一系列商業項目,來擴大機場商機,帶動全香港發展。該項目規劃占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是香港截至目前最大型的商業發展項目之一。

按照計劃,香港機場管理局作為土地提供者,将與開發商合作,2023-2027年分階段建設落成多個“世界級”的零售、餐飲、娛樂、辦公大樓及酒店設施,加強對香港本地居民、大灣區和海外旅客的吸引力。

這裡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據了解,航天城正位于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旁,并通過航天走廊與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鍊接,通過機場東湧專道與深圳鍊接,通過港鐵機場快線與香港市中心和廣深港高鐵鍊接。

得益于明顯的門戶效應,越來越多國際機場正着力進行更多的商業嘗試,甚至不少機場已成為當地城市的重要商圈,而機場的非航收入甚至超過航空性收入。

從世界範圍來看,例如擁有颠覆式“瀑布 雨林”造景的新加坡·星耀樟宜機場;打造了日式商業主題街道的東京羽田國際機場;世界首個把國家博物館搬入機場的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以及公認的頂級免稅購物天堂迪拜機場等,都已經成為成功的商業案例。

另外,位于蘇黎世機場西側的商業綜合體The Circle也同樣值得關注。The Circle在設計之初,就被設想成一座微縮城市,購物中心、辦公樓、餐廳、醫院、酒店、會議中心、健身房、共享辦公空間、公園綠地彙聚于此,商務、休閑、旅遊多種功能在同一地點實現。

因此,在“機場城市”願景和打造航天城焦點項目意願之下,香港機場管理局将航天城發展項目内A2及A3地塊出讓于新世界發展集團,授權其操刀新建一個超級商業項目,這就是11 SKIES的起點。

資料顯示,11 SKIES被規劃為一站式零售飲食娛樂商業目的地,項目引進新世界發展旗下K11商業品牌,提供35.3萬平方米商業面積,包含超24.7萬平方米零售和餐飲區域,約800家商鋪120多間餐飲店。

總占地超5萬平方米的香港最大型的室内娛樂空間,這裡到時将引入Kid Zania兒童職業體驗樂園及SkyTrack室内外小型賽車賽道等遊樂設施。

另外還有由K11 ATELIER打造的三幢甲級寫字樓,總樓面面積達到5.3萬平方米,分别用作金融及财富管理、醫療健康服務及世界知名企業大灣區總部辦公室作用,向機場提供更高附加值的商業聯系。

“11天空為不同階層及年齡層的大灣區旅客,打造颠覆性的零售娛樂體驗。”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稱,該項目将有望成為香港另一旅遊熱點以及大灣區旅客的首選去處。

2008年創立K11品牌,目前随着鄭志剛走向台前,已從一個創業項目逐漸成長為新世界逆市增長的關鍵性業務。

截至目前,新世界在香港及中國内地合共營運17個K11項目。按照規劃,K11将在未來4年增加21個新項目,即總運營項目将達到38個,運營面積達到280萬平方米。

2020年投入落成,并迅速取得成功的地标項目Victoria Dockside,已證明K11的魅力所在。而鄭志剛近年來熱衷于通過這個自創品牌開展創新性的商業冒險,幫助新世界集團加強商業産品線,拓展越來越大的商業版圖。

最新,K11已在不久前3月份宣布在上海金橋打造首個輕資産項目,将面向新世代客群的“文化沙盒”K11 Select首次引入浦東。

11 SKIES則為鄭志剛的另一個商業重注,這個項目亟待向市場證明自己的商業價值。最新消息,11 SKIES的三幢甲級寫字樓“ K11 ATELIER 11 SKIES”預計将于今年7月率先入夥。

商業志 | 傳統正在被改變,變化與融合中的商業發展史。

本文源自觀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