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咨詢崴腳了怎麼辦?為什麼腳踝在不經意間就扭傷了,反反複複的腫脹,很難治愈,令人痛苦!甚至有人認為沒事,醫生辟謠,來看看一個正常人因為崴腳後,竟變成一位殘疾人。
近日回家過節,村裡有位長輩找我咨詢看病,自述3年前不小心崴了一次腳,在民間尋求各種偏方(包中藥、紮銀針、貼膏藥等)治療均不見好轉;又折騰到某三甲醫院,搞什麼浮針放血治療,就這樣往返折騰了1年多,仍未見好轉;最後因為沒有信心而放棄治療,一瘸一拐走了2年左右。我查體後發覺是踝關節扭傷,距腓前韌帶的拉傷。内心覺得真有些可悲,就這麼一個小問題,因為無知,害了自己!
今日,我想和大家聊一聊,發生腳踝扭傷後應該如何正确應對以及怎麼預防再次損傷。
腳踝崴了一下,您最擔心是哪裡損傷了?
在出現崴腳後,突然腫脹不适,心裡邊非常擔心,究竟是哪損傷了?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這個問題。在崴腳後容易損傷3個結構,可能是骨折、骨裂;可能是韌帶損傷;也有可能是肌肉拉傷。
1.在損傷後,最需要排除的就是禁忌症,是不是存在骨頭出現問題?在此我告訴您一個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渥太華原則檢測)
①站起來行走時,沒法負重行走4步;
②觸摸第5跖骨、足舟骨部位有無疼痛;
③在腳的内、外踝上方6公分處按壓有無疼痛;
若是在以上3步中,存在有疼痛問題,需要考慮骨頭可能出現骨裂或是骨折,最好盡快到醫院拍X片明确。
2.在排除骨頭問題後,最容易損傷的是韌帶等軟組織,那如何判斷?
在腳踝上,韌帶非常多,常規外側有3條(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後韌帶)和前上方有一條胫腓韌帶,如下圖所示。
而在内側的三角韌帶,其特點非常強,很少會損傷;在腳踝上還有一個肌肉結構也容易出現問題,它就是腓骨長、短肌,其功能與外側的韌帶有相似之處。
當您發生下圖中顯示的崴腳方式時,最容易引起韌帶或是肌肉的損傷。
在韌帶和肌肉損傷的判斷上,可以簡單做以下腳踝的活動來看:
①主動活動
②被動活動(别人幫活動)
若是做完以上兩個動作,都會疼痛,那韌帶損傷的可能性很大;若是主動疼、被動不疼,肌肉損傷的可能性更大。
腳踝崴了,應該怎麼辦?
1.一小部分人會有這個意識,用冷水沖一沖或是用冰塊敷一下,目的是讓血管收縮,防止腫脹加重;這樣的做法是很多醫生會告知患者做的。
醫學知識在不斷進步,很多學者已經過循證,早期大量長時間冰敷,會影響後期的恢複,延遲愈合時間,所以對腳踝扭傷後冰敷的做法,目前已經不太提倡。
2.在處理之前,還是得判斷一下自己的損傷程度,有多嚴重?
根據您的症狀和功能來大緻判斷韌帶的拉傷的程度:
①輕度損傷(輕微拉傷):一般沒有出血(皮膚不會淤青),會有輕微的腫脹,局部按壓有輕微疼痛(可以接受),可以行走(輕微有點不适);
②中度損傷(距腓前韌帶完全斷裂或距腓前韌帶及跟腓韌帶部分撕裂):有輕微出血(皮膚淤青),有明顯的局部腫脹,勉強行走(走時疼痛非常明顯,一瘸一拐的);
③重度損傷(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完全斷裂):腳踝周圍大範圍的出血,出現皮膚的淤青,同時還有大範圍的水腫,幾乎不能負重行走。
3.根據損傷程度來應對,特别是急性崴腳後可以遵循以下原則來應對:PEACE原則
Protection(保護):停止或限制腳踝1-3天,目的是減少出血,防止受傷組織的腫脹,并減少受傷加重的風險;
Elevation(擡高):把受傷的腳踝擡高,高于心髒水平,有助于循環、回流,加速消腫;
Avoid anti-inflammatories(避免使用抗炎藥物):抗炎藥物可能對軟組織的長期愈合不利,不同階段的炎症有助于軟組織更好的再生;
Compression(加壓):在腳踝處利用繃帶加壓包紮,利于消腫;
Education(教育):需知道康複的重要性,盡早在支具的保護下增加機械應力刺激,積極樂觀地康複
一般輕度損傷,注意早期的正确處理,7-10天左右就可以恢複;若自我判斷是中、重度的損傷,還是建議到醫院拍個片,明确問題,根據醫生的指示來處理,嚴重的話,需要手術。最後不可忽略專業人員指導下的康複鍛煉。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總結在崴腳後,最容易損傷的是韌帶結構,其次是肌肉,最後是骨頭;韌帶上的損傷排序,分别是距腓前韌帶(内翻 跖屈)、跟腓韌帶(内翻 跖屈)、距腓後韌帶(内翻 背伸)、胫腓韌帶(外翻 背伸);
了解這些知識後,您應該做到腳踝崴了,大緻給自己判斷一下,是什麼結構的損傷?損傷程度如何?應該在損傷後如何緊急應對?
最後就是不可忽略腳踝的康複鍛煉,特别是針對腳踝的穩定性練習更為關鍵;很多人在不經意間就扭傷了,還有一些人是反複出現崴腳或是崴腳後沒做過正規康複,感覺走路有點不正常等等,都是腳踝的穩定性差所緻。
我是帶您學習健康科普知識的孔醫生,碼字不容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說法,請幫忙點個贊或是點個關注;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謝謝轉發分享給需要的人!
#謠零零計劃##2021春節醫路守護##為愛呐罕#@頭條辟謠@頭條健康情報局@頭條号@頭條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