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真實曆史唐三藏幾個人去取經

真實曆史唐三藏幾個人去取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3 02:32:39

西遊拍岸之十五:唐“三藏”、二弟子金蟬子、如來大弟子

真實曆史唐三藏幾個人去取經(唐三藏是讀)1


在《西遊記》中,唐太宗李世民指經為号,給唐玄奘起了‘三藏’法号,三藏是指西天如來的藏經三藏:《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然而,《西遊記》中假假真真、非是是非,‘三藏’還有其他含義麼?下面我們就來拍拍。

一,三藏。

在明代萬曆間刊本,署名為:華陽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的《新刻出像官闆大字西遊記》二十卷卷首,有陳元之寫的序: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豈不大哉!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莊子曰:“道在屎溺。”善乎立言!是故“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若必以莊雅之言求之,則幾乎遺《西遊》一書,不知其何人所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國”;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餘覽其章近馸弛滑稽之雄,卮言漫衍之為也。舊有叙,餘讀一過,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豈嫌其丘裡之言與?其叙以狲,狲也;以為心之神。馬,馬也;以為意之馳。八戒,其所戒八也,以為肝氣之木。沙,流沙,以為賢氣之水。三藏,藏神、藏聲、藏氣之三藏,以為郛郭之主。魔,魔,以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攝。是故撮心以攝魔,攝魔以還理。還理以歸之太初,即心無可攝。此類以為道道成耳。此其書直寓言者哉!彼以為大丹丹數也,東生西成,故西以為紀披以為濁世不可以莊語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遭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虐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見世也,故流連比以明意。

于是其言始參差而椒詭可觀;謬悠荒唐,無端莊涘,而談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夫不可役已。唐光祿既購是書,奇之,益俾好事者為之訂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數千萬言有佘,面充叙于餘。餘維太史、漆園之意,道之所存,不欲盡廢,況中慮者哉?故聊為辍其轶叙叙之。不欲其志之盡湮,而使後之人有覽,得其意忘其言也。或曰:“此東野之語,非君子所志。以為史則非信,以為子則非倫,以言道則近誣。吾為吾子之辱。”餘曰:“否,否!不然!子以為子之史皆信邪?子之子皆倫邪?子之子史皆中道邪?一有非信非倫,則子史之誣均。誣均則去此書非遠。餘何從而定之,故以大道觀,皆非所宜有矣。以天地之大觀,何所不有哉?故以披見非者,非也;以我見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與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後可。于是兼存焉。”而或者乃示以倌。屬梓成,遵書冠之。

時壬辰夏端四日也。】

這篇序寫得真好,幾乎把《西遊釋厄傳》說透了,說明陳元之乃楊慎的粉絲,或者是好友,而且文學水平很高,他知道的内幕多,所以寫出這等序來。我們來解一下。

這裡說‘三藏’的真意是:“三藏,藏神、藏聲、藏氣之三藏,以為郛郭之主。

大家都知道,中國文字源遠流長,多音字便是一個奇葩,‘藏’有兩個讀音,‘cang’與‘zang’,什麼時候讀‘藏’,什麼時候讀‘藏’,個叙己見。

現在這個時候應該讀‘cang’了吧。

為什麼作者要把‘神’‘聲’‘氣’都藏起來,是因為“披以為濁世不可以莊語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遭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虐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見世也,故流連比以明意。”這是什麼意思呢?

前面說:莊子說道在屎尿中,每況愈下。這是戲說哈。

後面說:莊子其道高妙,在渾濁無明的時代是沒法說清的,所以放人世間婉轉來說;但是如此敷衍一下又無法教人,所以在隻言片語中包含了道理;但是不好不同的聲音又不能落入世俗之眼,所以在取笑作樂中釋放;然而有些嬉笑幽默也不能被人看到,所以常常用比喻手法來說明真意了。

那為什麼這麼多東西都不能被世人看到呢?

因為這本書說的是:“彼以為大丹丹數也,東生西成,故西以為紀”,‘大丹’是赤紅的,赤紅便是‘朱’,朱便是明朝皇帝的姓,‘丹數’指明朝的氣數興亡。現在大家明白了,這本書說的是明朝的氣數、興亡成敗。

“東生西成”是說楊慎在東邊生長,在西邊寫成百回本《西遊釋厄傳》。

誰在明朝說明朝皇帝、明朝朱家的氣數興亡,那是找死的節奏,文字獄,東廠西廠,錦衣衛···随便一樣都可以讓你身敗名裂,誅戮三族九族。

所以隻能:

‘藏神’:把各種真面目僞裝起來。

‘藏聲’:把各種想說的話僞裝起來。

‘藏氣’:把要發出的志氣、怨氣、傲氣、冤氣等統統僞裝起來。

‘神、聲、氣’皆藏于書中嬉笑怒罵中,藏于書中荒誕不經中,藏于書中謬悠荒唐、無端莊涘的言語中···。

這就是大家看到《西遊釋厄傳》時,“故以披見非者,非也;以我見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與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後可。于是兼存焉。”

你覺得是就是,你覺得不是就不是,你覺得是是不是,不是是是,都是對的,二者兼存也。《西遊釋厄傳》的精妙之處,值得探索之處就在此了。

二,金蟬子。

真實曆史唐三藏幾個人去取經(唐三藏是讀)2


唐僧在書中,說他前世原是佛祖如來之二徒,名喚金蟬子。因為不聽如來說法,輕慢如來之大教,故貶他之真靈,轉生東土,而成唐玄奘。

這個是三界都知道的事,在書中列了四個人談到此事,分别是觀世音菩薩、鎮元子、白骨夫人、如來。這四人來自不同的領域,說明唐僧乃金蟬子之事是可信的,即使是假的,也是假的真理,至少大家目前都相信,就如‘地心說’在‘日心說’之前,許多人都認可一樣。

‘金蟬子’,‘金’字點明了唐僧是帝王身份,在《西遊記》中,帶‘金’字的,基本上是帝王或者皇帝名位,帶‘黃’的,基本上是皇帝身邊寵臣、藩王或外夷強邦。

‘蟬’與‘藏’諧音,這個金是藏起來的,又可以金蟬脫殼,子子孫孫無窮匮,唐僧已經是第十世,其實他有無窮世,隻要皇帝這個名位不倒,貶幾世投胎都可以。

在《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中,唐僧師徒來到淩雲渡,接引佛祖來度人,書中道:

【···那佛祖輕輕用力撐開,隻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屍。長老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撐船的打着号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

所有人都看到了唐僧的屍身從河中流過,這個是什麼意思?

其一,佛教中,渡劫,涅槃而生,修煉到了更高或者另一個層面。

其二,皇位的輪換。表示皇位換人了,或者改朝換代了。

其三,要成佛,必須要死一次,或者說死了才能成佛,留下來的隻有神,軀體都是假象,實體都會消亡。

上面兩者都可用‘金蟬脫殼’這個詞形容,意味重生了。這就是接引佛祖說可賀可賀的原因。

‘三藏’與‘金蟬子’都是暗喻,是唐僧的外相,你說是山就是山,你說是水就是水,不是嗎?嘿嘿······

三,如來的大弟子是誰?

唐僧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這個書中說的明白,舉例見《第一百回·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唐僧師徒四人到達靈山,如來宣封:

真實曆史唐三藏幾個人去取經(唐三藏是讀)3


【···如來道:“聖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經,甚有功果,加升大職正果,汝為旃檀功德佛。·····”】

金蟬子是不是有曆史原型,有的人說是佛的堂弟:提婆達多。簡介幾句:

【佛陀事業末期,出現了嚴重的内部糾紛。據說佛的堂弟提婆達多想領導僧團,在戒律上提出傾向苦行的“五法”,佛不同意,他便帶走支持者自立了。

在佛典中,提婆達多被描寫成謀殺佛陀、十惡不赦的狂人,這其實是佛派記錄者的肆意捏造。提婆達多隻是持有異見,并非和釋迦牟尼有私人恩怨。提婆達多在僧團曾經享有聲望,他的思想也是具有影響力的。有證據表明,他的團體在古印度存在了很長的時間。】

若知道了唐僧的本來含義(詳見唐僧真身拍岸),就會領悟,金蟬子并不是提婆達多,金蟬子這個名謂隻是個幌子。

我們不禁要問,如來的大弟子是誰?

書中沒有說,楊慎在故意撓我們麼?

細細思索一番,我們可以猜出來。

從楊慎幾十年的流放生涯,辛酸苦辣,開懷暢飲,留戀江湖,嬉笑人生···,到晚年的生活狀态來看,可以判斷,雖然得不到明世宗的敇令,在很多方面應該是看開了,不然寫不出《西遊記》這樣诙諧幽默的巅峰之作,看一首楊慎的詞:

真實曆史唐三藏幾個人去取經(唐三藏是讀)4


《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每句都很經典,曆來經常被他人引用轉化,這種超然的心态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的,一個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大才子,剛想大展宏圖時,卻遭遇九天之雷,從位極人臣到僻遠囚徒,震撼,刷三觀了,太撼了,落差之大,無與倫比。

曆來多少人甯死不折途中,一聲歎息。

楊慎經曆了生與死的争鬥,經曆了天與地的墜落,依然還能活過來,沒有強大的思想武器、強大的精神力量是很難做到的。靠的是什麼?

無他,就隻有:曆代先人的思想文化的熏陶,練就了他博大的心胸。有道法,有儒說,有佛經,有天文,有地理,有人情,有世故···

所以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

《紅樓夢》為什麼吸引人?不僅僅是文學水平,更重要的就是賈府等家族從極富貴到極貧窮的落差,猶如幾萬英尺高的過山車的震蕩,精彩至極,多少人為之窒息着迷。

在書中,很多如上述《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類似的詞詩,淡泊明志,甯靜緻遠。

金蟬子唐僧代表的是皇帝、皇權、最高統治者,那如來的大弟子是誰?也就是楊慎心目中的大弟子會是誰?也是楊慎的願想。

這裡做個判斷:楊慎心中的真正高人标準應該是:能成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因為:

立德、立功、立言第一。

權利第二。

自古以來,華夏幾千年,世界幾億載,改朝換代多少輪,多少皇帝,多少王朝,多少王侯将相,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都溟滅于人們的記憶中,能數出來的寥寥無幾。

在曆史長河中,能做到三不朽的人肯定流芳百世,他們不一定是統治者,不一定身居高位,這樣的人宛如星空中最亮的星,穿透遙遠的星際,照亮浩瀚的宇宙。

這樣的人如:思想巨人,科學巨人···皆是也。

在書中,楊慎就列有幾人:

道祖太上老君(曆史人物:老子周朝李聃);

佛祖如來(曆史人物:印度釋迦摩尼,楊慎自己也化身其中);

地仙之祖鎮元子(曆史人物:明朝陽明先生王守仁,可以說是後世儒家的主要代表,楊慎的羨慕嫉妒恨)。想探鎮元子原身的朋友可以看看前面發頭條上的:地仙之祖鎮元子拍岸。

中華文明數千年,思想流派層出不窮,留下的璀璨之光也隻有道家、佛家(始于印度,興于中華)、儒家,其他的都消亡殆盡。

書中,道、佛、儒三家到齊,大家可以看到,三清、如來、鎮元子等隐隐都超然淩駕于玉帝之上,基本上不受節制,可以随心所欲,有事出來幫幫忙,沒事煉丹、唠嗑與種樹。

沒辦法,要入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法眼,肯定是不簡單的。

好個如來的大弟子呀,不一般,非千古人物不能當也!


真實曆史唐三藏幾個人去取經(唐三藏是讀)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