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古時月,今世人,一輪明月照古今。古籍裡曾寫下和記錄的那些中秋民俗,如今依然在中華大地上延續。
古籍裡中秋的那些佳肴美馔
古籍裡關乎中秋吃食的記載很有趣,比如蘇轼的那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饴。” 吃着月餅,就好像嚼着月亮,而且還是夾心的。一起去古籍裡找找看,古人中秋餐桌上還有什麼美味佳肴↓
總台央視記者 于茜:中秋節的月餅你喜歡吃什麼餡兒的?是蓮蓉蛋黃還是青絲玫瑰?在古籍裡其實有大量關于中秋節吃食的記載。我們今天來到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看看,古代人過中秋吃什麼,怎麼吃。
“聚食合家門不出,要同明月作團圓。”象征團圓的月餅其實在最開始出現的時候并不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
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 劉波:南宋後期有兩部書,出現了月餅這個詞。宋朝末年《夢粱錄》有一節,記載了月餅,但它這個月餅是蒸着吃的,和這個包子、饅頭這些東西分在同一類裡頭。明朝開始,我們現在講這種意義上的月餅才真正形成并且流行。在《宛署雜記》裡就記到了當時市面上比較講究的月餅以果為餡,餡兒是幹果或者果脯這一類的東西。它還記了當時好的月餅可以有幾百個錢一個,可見月餅在明朝就開始有一部分走高端、豪華的路線。
唐朝的“八月十五”已經是一個成熟節日了,但是中秋節真正意義上的時令食品月餅從明朝開始才真正流行,在唐到明之間,古人是吃什麼過節呢?
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 劉波:陶谷的《清異錄》裡面,有一門叫作馔馐門,記載了在北宋的汴梁,有一些店鋪中秋節的時候賣的就是玩月羹。根據一些烹饪世家的研究,玩月羹用藕粉和桂圓、蓮子等東西一起烹饪熬制成的。在這個團圓節,吃甜食也是很應景的。
清代《北京風俗志》中記載:北京地區中秋吃石榴,團圓多福;清代《潮州府志》記載,中秋潮汕吃芋頭,寓意辟邪消災;清《順德縣志》記載廣東地區:八月望日,去邪氣晦氣;桂花鴨、菱角、柚子、南瓜、藕,螃蟹……這些寓意美好、應和節令的食材,也是古人們中秋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甘之如饴品秋月 節日滋味書中來
古籍把百姓對團圓和美的期待寫在記憶裡,而在全國各地,中國節令食品把家的滋味寫在了味蕾裡。這些被記載在書中的味道,如今依然被大家鐘愛。
在遼甯沈陽鐵西區的一家糕點店裡,購買月餅的顧客絡繹不絕,很多人專程來這家老字号買老式月餅。
關于老式月餅,一百多年前,沈陽文人缪潤绂曾著《沈陽百詠》,其中提到“提漿作馔趁秋風,月餅居然出沈中。終是棗泥滋味好,癡人偏買自來紅。 ”
遼甯省民俗學會專家委員會學術委員 崔健:用蛋清作為一道工序,把雜質去掉提純,這就是提漿月餅,是老式月餅的源頭。自來紅在古籍的記載當中屬于翻毛月餅的一種,為什麼偏要買自來紅呢?自來紅是用植物油做的,而自來白是用動物油做的,這個用植物油做的用來祭祀就比較方便。
在嘉峪關農産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家正在熱火朝天的制作着鍋盔,揉面、壓花、燒坑,馕坑中燒制30分鐘。黃澄澄的鍋盔就出鍋了。史書中有明确記載,清朝同治年間“靜甯州回、漢人民以加工、經銷鍋盔為生”,鍋盔慢慢成為地域流行的吃食。
甘肅嘉峪關市文殊鎮塔灣村副主任 鄧玉紅:又到一年中秋節了,我們吃葫蘆鍋盔,裡面要加白糖、葫蘆,還有油,我們是傳統的馕坑燒制,煙草味能勾起我們童年的回憶。
每逢中秋,嘉峪關農村的家家戶戶都要“燒鍋盔”,寄托幸福吉祥、團團圓圓的美好願望。
古籍中“中秋”的酒食雅宴
中秋遺夢裡,美食盡書中。其實,古代的中秋飲食充滿着活色生香的生活意趣。
《東京夢華錄》裡中秋街上叫賣的吃食都是啥?
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争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棗、栗、葡萄、弄色枨橘, 皆新上市。——宋·《東京夢華錄》。
這裡的螯蟹就是現在的螃蟹,榅勃又被叫作“新疆木瓜”,枨橘指的是橙橘類的果品。從此看來,古代人也喜歡豪華果盤,把酒言歡,吃蟹賞月。
《水浒傳》裡的梁山好漢中秋吃啥?
不覺中秋節至,是日晴明得好。史進當日吩咐家中莊客,宰了一腔大羊,殺了百十個雞鵝,準備下酒食筵宴。看看天色晚來,怎見得好個中秋?——明·《水浒傳》
一腔大羊,百十個雞鵝,這中秋宴也是符合好漢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情了。
《紅樓夢》中賈母愛吃的月餅什麼餡兒?
賈母“将自己吃的一個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餅,又命斟一大杯熱酒,送給譜笛之人。”——清·《紅樓夢》。
按《随園食單》的記載,這個“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餅”是用山東飛面作酥為皮,中間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為細末,微加冰糖和豬油作餡。不是很甜,香松柔膩。大概約等于今天的五仁月餅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