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有意義,但要講究方式方法
原創:王營
近日,首屆全國家庭—學校—社會協作與教師發展論壇舉行,與會專家和教師都達成了共識——指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應當成為當代教師的必備素養。但對于教師要不要深入學生家庭的問題卻有些“卡殼”,因為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會婉拒教師的主動家訪。
衆所周知,家訪在促進家校溝通、增進家校聯系、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等方面意義重大。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微信、QQ等已成為人們溝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但在教育問題上,傳統的面對面溝通和交流不可替代,家訪的價值和優勢毋庸置疑。
在現實生活中,确實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或以工作忙為由,或以不方便見面為由,婉言謝絕教師家訪。此時,學校和教師該如何應對?
首先,學校要提高家長對家訪重要性的認識。一些家長不歡迎教師造訪,有客觀原因,但更多還是由于主觀認識。在大多數家長看來,現在通訊技術如此發達,完全可以通過電話、微信或QQ交流,教師沒有必要家訪。為此,學校可通過家長會,向全體家長講清家訪的目的、意義及必要性,解決家長認識上的偏差。
其次,教師要尊重家長的選擇。不可否認,确實有一些特殊家庭,或發生了重大變故,或重新組合而成,不願意讓外人知道其家庭隐私。教師在進行家訪前,要與家長做好溝通,如果确有難言之隐,家長不同意家訪,教師也不可強而為之,盲目“闖入”,以免帶來不必要的尴尬。
事實上,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大部分家長還是歡迎教師家訪的。一方面,可以通過教師之口,全面、真實地了解孩子在校表現;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與教師協商,針對孩子的學習和習慣等問題,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對于不願意接受家訪的家長,教師也不可輕言放棄,可以轉換一種方式,在适當的時間、地點,與家長約談,從而達到家訪的效果。
再次,教師要提高與家長交流的技巧。家長是成年人,不是未成年學生,尊重、平等、坦誠是教師與家長交流的前提。有些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與家長交往時,不把家長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一見面不問青紅皂白,盡情數落學生的缺點,從而造成家長、學生和教師之間關系緊張。這樣的教師家訪,自然不受歡迎,有時甚至會起反作用。
教師在家訪前,除了要與家長溝通外,還要全面把握學生的在校表現。在家長面前,對學生要多正面鼓勵,少負面指責,不可抱有“告黑狀”的心理。對于在校表現好、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教師要通過與家長的交流,了解其在家表現,激勵其克服不足,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對于在校表現差、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也要盡量找到其閃光點,在與家長坦城交流的基礎上,分析影響其學業成績的原因,與家長一起制定改進措施,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在與家長交流時,教師尤其要厘清“家庭問題”和“學生問題”的界限。教師雖然有指導家庭教育的職責,但不可涉足學生的家庭矛盾。可以坦誠地幫助家長分析由“家庭問題”導緻的“學生問題”,并為改善家庭環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同時,對于通過家訪發現的學生家庭隐私,教師要絕對保密,這是對家長的尊重,也是對學生的尊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