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價值與洗
遠古時期,盛放液體和用以盥洗的器皿稱為“鑒”,即陶質或青銅質地的“淺盆”。後來人們發現“鑒”盛放清水後,能照見人影和面容,它便又兼有了“鏡子”的名稱;“鑒”作為動詞,又引申為“看”和“觀察”的含義;随着文字語言的完善和發展,“鑒”與“洗”有了細化和分工,“鑒”常特指“鏡”,“洗”常特指“淺盆”。到了明清,文字更進一步規範、準确了,“洗”和“盆”又分别有了不同的涵義,“洗”特指文房用具“筆洗”,“盆”特指盥洗用具;但在高古瓷的稱謂中,筆洗和盆統稱為“洗”;本文所收錄的“洗”,因為選自高古瓷,故遵照這一時期古稱謂的習慣叫法,既包含了文房用具,又包含了盥洗用具。
古代的筆洗一般都較小,古人常用于書寫的是小楷筆,不是我們現代常見的書畫家使用的畫筆和大楷筆;今天畫家、書法家涮大毛筆用的都是大洗,近似于古代的盥洗用具“洗”。所以,按現代人的觀念,很多人都誤把宋瓷中的小“三足筆洗”當做了香爐,把小“圈足筆洗”誤做為淺碗或深盤,可惜失卻了古董内涵中的文玩品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