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
網上有消息稱9日晚
武漢大學工學部宿舍
疑似發現一例霍亂
并且全棟學生都進行了
統一肛拭子檢測
相關話題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
引發網友關注
網傳武漢大學出現霍亂病例?
武昌區衛健委回應
7月9日晚,武昌區疾控中心接醫院報告,武漢大學出現一例感染性腹瀉病例,以嘔吐腹瀉為主,伴低熱,血清學凝集試驗為O139陽性。經省市區三級疾控中心複核,該病例的血清學凝集試驗為O139陽性,診斷為霍亂,毒力基因陰性。患者經有效診治,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狀已消失。武昌區衛生健康局已組織專業機構對相關人員進行采樣檢測和跟蹤管理,對相關場所進行臨時封控管理和消毒處置,目前未發現新增病例。
什麼是霍亂?
1、霍亂的起源
霍亂是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是我國法定的甲類傳染病,也是《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之一。自1817年以來,曾經發生過七次世界性霍亂大流行,先後導緻數千萬人死亡,對部分染疫地區的民衆生命健康、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方面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每年,全球大約有300萬~500萬人感染霍亂,死亡人數達10~12萬。
2、緻病菌
霍亂弧菌,是引發霍亂的“幕後黑手”,對幹燥、日光、熱、酸及一般消毒劑均敏感,能引起流行的有O1型和O139型,都可以分泌霍亂腸毒素,引發各種人體症狀。
3、臨床症狀
正常情況下,胃液中的胃酸可消滅食物中的霍亂弧菌,在正常胃酸中他們僅能生存4分鐘。但在胃酸降低或攝入大量的霍亂弧菌時,可以通過胃進入腸道。腸道内的環境有利于霍亂弧菌的繁殖,産生霍亂腸毒素,導緻疾病的發生。患者出現上吐下瀉,瀉出物呈“米泔水樣”并含大量弧菌,此為本病典型的特征。
疾病最嚴重時,每小時失水量可高達1升,由于大量水分和電解質喪失而導緻失水,代謝性酸中毒,低堿血症和低容量性休克及心率不齊和腎衰竭,如未經治療處理,病人可在12~24小時内死亡,死亡率高達25%~60%,但若及時給病人補充液體及電解質,死亡率可小于1%
感染者主要表現為腹瀉、嘔吐、排“米泔樣便”,嚴重休克者可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發病高峰期為夏季,潛伏期多為5天。
4、霍亂是在人群中如何傳播的?
患者和帶菌者(沒有臨床表現,但糞便中能檢出霍亂弧菌)是霍亂的主要傳染源。主要是通過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引發傳播,其次蒼蠅媒介和生活密切接觸也可以導緻傳播。無論種族、年齡和性别,人群對霍亂弧菌普遍容易感染。病後可獲得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尤其是生活在衛生條件和醫療條件較差地區的人群,更是霍亂疾病的高發人群。
霍亂不會通過空氣進行傳播,也不能通過皮膚直接傳播,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簡單來說,就是病從口入。但是如果皮膚沾染到霍亂弧菌,不注意衛生,不注意洗手,也有可能導緻傳染。
5、治療措施
該病的處理原則是嚴格隔離,暫且尚無特效藥物,隻能進行對症處理,及時補充水及電解質,輔以抗菌治療。劇烈嘔吐者暫停進食,待嘔吐、腹瀉緩解後可給予流質飲食,同時應注意并發症的發生。
如何預防霍亂?
1、加強個人防護
公民若前往霍亂疫情發生國家或地區,請盡量避免與霍亂确診病例或疑似有霍亂症狀者直接接觸,如有不适,請主動申報以便及時醫治。
2、注意飲食安全
改善環境衛生,加強飲用水消毒和食物管理,保護水源,防止污染,改善飲用水供應條件,不吃生冷、腐敗或變質食品,不吃生或半熟水産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
3、提高抗病能力
堅持鍛煉身體,提高抗病能力。從事環境衛生、飲食服務人員、醫務人員及水上居民等重點人群應及時進行疫苗預防接種。
來源: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東方網綜合極目新聞、武漢大學、海關發布,食療菌,合肥健康,徐彙健康,上海新聞廣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立刻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