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由于我們的教材在編寫的時候,要考慮給學生樹立正确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所以書中一些人物形象會有人們的慣性思維在其中。
但是,教育又提倡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在二年級小學生學習《狐假虎威》一課時,學生們就對“狐狸是狡猾還是聰明有智慧?”争論不休,作為語文老師,我最後尊重孩子們的思考所得,客觀地進行了總結。
01.
說起寓言故事中的狐狸,它的形象一定是十分狡猾的。比如《山鷹與狐狸》,比如《烏鴉與狐狸》等。
在二年級學生學習《狐假虎威》這一課的時候,我在課堂剛開始問了一個問題“讀完課文之後,你覺得文中的狐狸怎麼樣?”我們班36個孩子,有35個孩子齊刷刷地回答:狡猾,但卻有一個孩子舉手說“我認為狐狸很聰明”。
聽到他的反應,我特别的開心,甚至有點激動,因為我一直鼓勵孩子們對任何的事物包括課本都能夠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但是年齡小的孩子他都有從衆心理,而且會思維固化,容易受以往影視作品、書籍等固有認知的影響,很難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遇到一個回答狐狸聰明的,我内心是欣喜不已的。
02.
但是課标有要求,本課學習目标也有固定的要求,我還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講完全文。
在課文結束之後,我回到課文開始“狐狸是狡猾還是聰明”的問題,孩子們進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論,并各抒己見。
“老師,狐狸用欺騙的方式,就是狡猾”,“對啊,老師,狐狸騙了百獸,也騙了老虎!非常狡猾”……
贊同狐狸狡猾的孩子,除了細數狐狸在以往寓言故事中的花言巧語,更是對《狐假虎威》中的借勢于老虎、欺騙百獸,非常不齒!
而說狐狸聰明的孩子一語驚人“老師,我認為,站在老虎的角度,狐狸确實狡猾,但是站在狐狸的角度,他是非常聰明的!”
才不到八歲的孩子,就能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真的是非常了不起了!
可是,其他孩子還是不放過,教室裡很多聲讨他的聲音!
老師必須出馬了!
“孩子們,你們能結合課文中的細節描寫,感受狐狸的狡猾,說明課文讀懂了、學紮實了!不過呢,老師想問你們一個問題,在面對壞人,比如人販子的時候,你是乖乖就範?還是不誠實甚至欺騙以求逃脫呢?”
這麼一問,一部分孩子有點明白了。
“對于狐狸來說,眼珠子骨碌碌一轉,想出辦法讓自己從虎口逃生,确實很聰明!當然,對于老虎來說,到嘴邊的食物就這麼飛了,狐狸确實狡猾。所以呢,很多事情,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最後,老師希望你們記住,面對危險,可以沒有原則,可以撒謊欺騙……隻要能安全逃生!就是智慧!”
對于這些小孩子們來說,我們從小的教育已經很追求“正派、向上”,但孩子除了積極向上,還需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靈活處理不同境況的思維和能力。作為父母和老師,我們最在意的首要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安全,其次是思維、能力等,隻有重視孩子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個問題,盡最大可能引導他多角度思考,孩子才能健康成長、有所成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