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恒通在線溫馨提示: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經過漫長曆史發展沉澱下來的精華,是語言運用的典範。誦讀古詩詞可以加強學生煉字達意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基于此,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到六年級教材在課内及“日積月累”部分選編了113篇古詩詞,既有理解運用的要求,也有誦讀品析的期望。我們将按年級順序逐一鑒賞品讀,以飨讀者。
選自北京世紀恒通出版的《小學生必背古詩文129 20》
【注 釋】
①粟:谷子,北方稱脫殼以後的谷子為小米。這裡泛指糧食。②四海:古時認為中國四周被海包圍,所以把中國叫 “海内 ”,外國叫 “海外 ”。此處泛指全國各地。③猶:還是。
【譯 文】
春天種下一粒種子,
秋天就能收獲萬顆糧食。
四海之内沒有一塊荒廢的田地,
但還是有農民會被餓死。
【賞 析】
這首詩是李紳兩首《憫農》中的第一首,詩中批判了剝削者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壓榨,揭露了即使勞動者辛苦耕種,仍然有人被餓死的不公平現象。詩中前兩句以 “春種 ” “秋收 ”概寫農民的勞動,形象地展示出農民勞動與豐收的景象。後兩句則發表議論,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但是有的農民還是會被餓死。這不禁使人深思這種現象背後的社會根源,很容易就會讓人想到,正是剝削者的極度貪婪,才造成了農民被餓死的狀況。這首詩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内涵深刻,所以被傳誦至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