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1. 空氣成分的研究:法國科學家拉瓦錫
拉瓦錫實驗的結論: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2.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成分:
1、裝置圖
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2、實驗現象:①、紅磷燃燒,冒出白煙
②、倒吸入的水約占瓶子容積的1/5。
3、實驗結論: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4、原理:表達式:
紅磷燃燒方程式
5、注意事項:
A、所用的紅磷必須過量,如果紅磷過少則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氣瓶(裝置)冷卻後才能打開彈簧夾
思考:可否把紅磷換用木炭、硫等物質?
答:不能用木炭或硫(因為木炭或硫燃燒會産生氣體,造成瓶内氣體體積變化小)。
6、如果測得的結果比真實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紅磷量不足;B裝置氣密性差;C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3空氣的主要成分(按體積分數):氮氣(N2)78%,氧氣(O2)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于混合物。
4.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 例: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紅磷等
5.混合物: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的。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各物質都保持各自的性質。
舉例:空氣、稀有氣體
6 氧氣的用途:①動植物呼吸②醫療急救
7 氮氣:無色、無味的氣體,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化學性質不活潑。常做保護氣。
8 稀有氣體:無色、無味的氣體,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顔色的光,化學性質很不活潑。常做電光源。
9造成空氣污染的物質:有害氣體(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煙塵。
10 存在的環境問題:溫室效應(二氧化碳含量過多引起)、臭氧空洞(飛機的尾氣、氟裡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11 防止空氣污染的措施: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态、植樹造林、使用清潔能源。
課題二 氧氣
1.氧氣的物理性質:密度略大于空氣。(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氧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
1)、木炭(黑色固體)燃燒
實驗現象:在空氣中:紅光,放熱,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文字表達式及方程式
2)、硫粉(淡黃色)燃燒:
實驗現象:在空氣中: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在氧氣中: 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的火焰, 放出熱量、生成一種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文字表達式及方程式
注意:實驗時,要在瓶底裝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3)、紅磷(暗紅色固體)的燃燒
實驗現象: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生成大量的白煙
文字表達式及方程式
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體,不是氣體
與金屬(鎂、鐵)的反應
1)、鎂帶(銀白色固體)燃燒
實驗現象:在空氣中,發出耀眼的
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
文字表達式及方程式
2)、鐵絲(銀白色固體)燃燒
實驗現象: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文字表達式及方程式
注意:集氣瓶底部鋪少量的細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體物質濺落瓶底,緻使集氣瓶炸裂。
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3.緩慢氧化:實例(動植物呼吸,金屬的鏽蝕,食物的腐爛、酒醋的釀造、農家肥的腐熟等等)
它們是化學變化的過程
4 氧氣的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如果木條複燃,則為氧氣
5.反應類型:
①: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簡稱“多合一”)
表達式:A B=M
例如:鐵絲、硫、紅磷、鎂條、木炭在氧氣中燃燒都是化合反應。
②:分解反應: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簡稱:“一變多”)
表達式:M=A B C
課題三 制取氧氣
1、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是化學變化)
1)、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取氧氣
A、藥品:高錳酸鉀(暗紫色固體)或者 氯酸鉀(白色固體)與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B、原理:
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發生及收集裝置
①加熱高錳酸鉀:
文字表達式及方程式
C、裝置:固固加熱型(與加熱氯酸鉀的為同一類)
D、操作步驟:(連、查、裝、定、點、收、離、熄)
① 連接裝置:先下後上,從左到右的順序。
②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将導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緊握試管外壁,若水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證明裝置不漏氣。松開手後,導管口出現一段水柱。
③ 裝入藥品:按粉末狀固體取用的方法(藥匙或紙槽)
④ 固定裝置 :固定試管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⑤ 加熱藥品:先使試管預熱,後在固體部位用酒精燈外焰加熱。
⑥ 收集氣體:
a、若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當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再收集(因為最早排出的氣體是空氣);水排完後,應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把集氣瓶正放在桌面上(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防止氣體逸出。
b、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收集時導管應伸入集氣瓶底部(為了排盡瓶内空氣)。
⑦先将導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熱
E、注意事項:
a). 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試管底部破裂。藥品應平鋪在試管底部。
b). 導管伸入發生裝置内稍露出橡皮塞即可:有利于産生的氣體排出。
c). 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污染制取的氣體和水槽中的水。
d). 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要伸入接近集氣瓶底部:有利于集氣瓶内空氣排出,使收集的氣體更純。
e). 實驗結束後,先将導氣管移出水面,然後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試管。
F、檢驗、驗滿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内,發現木條複燃,說明是氧氣;
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複燃,證明已滿。
2、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
文字表達式及方程式
注意:MnO2在該反應中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
2)、過氧化氫溶液(俗名:“雙氧水”)制取氧氣
A、藥品:過氧化氫(H2O2)和二氧化錳(黑色粉末 MnO2)
B實驗原理:
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注:MnO2在該反應中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
C、裝置: 固體與液體反應類型,不需加熱(固液不加熱型)
固液不加熱裝置及向上排空氣法
注意事項:
①、分液漏鬥可以用長頸漏鬥代替,下端應該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鬥中逸出;
②、導氣管隻需略微伸入試管塞
③、裝藥品時,先裝固體後裝液體
④、該裝置的優點: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可以随時添加液體。
2.氧氣的工業制法(分離液态空氣法)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點不同。——是物理變化
3.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加快或變慢),但本身的化學性質和質量在反應前後不變的物質。
4.特點:兩不變(質量、化學性質不變)、一改變(反應速率改變)
注意:①催化劑不能改變生成物的質量
②催化劑不是反應物也不是生成物
5 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方法
固固加熱型 固液不加熱型 排水法 向下排空氣法 向上排空氣法
(1)使用條件:
藥品是固體和固體 藥品是固體和液體 收集氣體難溶于水 收集氣體密度 收集氣體密度
條件是加熱 條件是常溫不加熱 且不與水反應 比空氣密度小 比空氣密度大
(2)用高錳酸鉀或者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用A類型(固固加熱型)
(3)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用B類型(固液不加熱型)
(4)由于氧氣不易溶于水可以用C裝置收集(排水法),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E類型(向上排空氣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