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夏天,晚上都是一家子圍在電視機旁,如今這種畫面隻能留存在記憶中。
長大後,快節奏生活讓我們這代人逐漸迷失在匆忙中。
父母變老,感覺就是一瞬間的事情,而我們總是後知後覺。
像我們這代獨生子女,沒有經曆過那種有兄弟姐妹的大家庭氛圍,有時候還挺羨慕舊時光裡一大家子其樂融融。
這部《喬家的兒女》,播得正是時候。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剛播出的第一集信息量滿滿,大時代變遷下的小家庭,酸甜苦辣的生活最保真。
父親喬祖望非常一言難盡,老婆臨盆在即,小姨子過來催促,他還有心思打牌。
老婆已經進了産房,做丈夫的不陪在旁邊,完全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觀衆氣得想打人。
你老婆是一個人挺着大肚子走到醫院的呢!!
他整個人活成了大寫特寫的甩手掌櫃。
随着喬家最小的娃喬七七呱呱墜地,母親也沒了,那個年代,生孩子真的就是經曆鬼門關一樣。
我們隻看到了這位母親的一個鏡頭和一張遺照,她長得非常清麗,卻難産早逝。
活着的時候沒有享過福,死了裝進骨灰盒,喬祖望都舍不得買個貴的。
喬七七生出來太瘦弱,隻有四斤八兩。家裡實在沒人能照看孩子了,喬祖望隻能把孩子放他二姨家寄養,每個月給二姨七塊錢。
飾演二姨的劉琳和「喬祖望」劉鈞這是繼大娘子和紅狼後的二度合作,小姨子這次對這個姐夫可是毫不手軟。姐夫不顧家,面對一家瑣事束手無策,小姨子一邊出錢出力,一邊鞭策姐夫好好重新做人。
在那個并不富裕的年代裡,長子喬一成撐起了整個家,帶着弟弟妹妹們。
他自己還是個孩子呢,一臉稚嫩,卻裝滿了心事。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更别說窮人家裡「長兄為父」。
大家都還是孩子,吃不飽的年代裡,每個人隻想多吃點豬油。
他還要照顧最小的七七,看喬一成熟練麻利地拿奶瓶喂娃,我猜這不是他第一個帶的小娃娃。
喬一成有着同齡人沒有的老成,按照家裡小孩的排位,他應該扮演了好幾輪「長兄為父」的角色,操持家務,早就駕輕就熟。
突然想到我媽和我說過,她6歲就墊着腳學做飯了,一不小心,磕磕碰碰就會留下一塊褪不去的小傷疤。那個年代的小孩,大部分都是過早地擔負起家庭的重任。
喬一成總是心事重重,他有敏感又自卑的一面。
看到表哥穿着嶄新的白跑鞋,自己默默在髒鞋上塗白粉筆。
他追求美好,隻是家裡條件不允許,他也會羨慕别人的小幸福,但隻能默默隐忍。
過于懂事的他,眼睛裡都是活兒,什麼都搶先一步,願意付出,肯吃苦。
二姨夫踩着三輪車載着一家人,隻有喬一成在後面推着車。面對家裡這一地雞毛,二姨家出錢出力,喬一成隻能默默彌補,盡可能不給别人多添麻煩。
二姨一家條件比自家好,街坊們也常拿兩家做對比,喬一成默默聽着,内心煎熬。
對于從小缺愛的喬一成而言,他承受不起這種對比帶來的打擊。
他的小小的身軀還沒有儲備好足夠的能量,隻能先讓自己看起來「硬」一點。
母親去世,幾個孩子一起跪下,弟弟妹妹都哇哇大哭,一成面無表情,他的苦無人知曉,這會兒他流不出淚。
鄰居大姐評了一句:這孩子心硬啊。
轉眼,街坊們又在亂嚼舌根,一成聽到母親死了還被人潑髒水,喬一成内心被戳痛,他不想再忍了。
喬一成,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我在猜他是幾歲開始操持這個家的?
從前媽媽還在的時候,他應該是貼心小棉襖,跟着媽媽忙前忙後,慢慢積累經驗,媽媽不在了,他更要熟練上手。
他現在的心如果硬不下來,怎麼拉扯幾個弟弟妹妹長大呢?
自己還處于嬌氣的年紀,卻要強撐起堅強和懂事,舍棄他這個年齡應該有的興趣與追求。夢幻的童真是沒有的,他比别人要提前很多年接受現實的鞭打。
都說内心強大才能成大事,這些都是對大人說的話,對小孩而言,内心強大還是有點殘忍。
喬一成就靠着生活的鞭打,提前适應了大人們的「察言觀色,過分懂事」。
這是一個讓人心疼的孩子,幾個弟弟妹妹還保留了小孩的天真,閃爍着無辜大眼睛,懵懵懂懂地期待這個家的未知。
面對支離破碎的境況,一個孩子如何撐起整個家?
這條故事線很揪心,也成為該劇前期一大看點。
#不做溫室的花朵,你們會變得更強大#
幾個孩子取名叫:一成,二強,三麗,四美,和七七。
父親喬祖望對孩子不上心,取名都很随意。
這家孩子被迫選擇野蠻生長,隻能從小學着逆勢前行。
還好,兄弟姐妹間的愛是最溫暖的動力。
喬一成含辛茹苦帶着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們也不拖後腿,每天分着吃有限的食物,幾個娃苦中作樂。
半碗雞蛋羹,幾個小娃輪着吃幾口,邊吃邊幻想着吃美味佳肴,仿佛自己在吃最喜歡的零嘴桃酥。
喬一成看着弟弟妹妹吃,自己沒有吃,原本一整碗雞蛋羹被喬祖望分走了一部分,剩下的就更少了。
這種精神勝利法是物資貧乏年代裡很有用的強心劑,互相鼓勵,抱團取暖,慢慢長大再圓夢。
那個年代城裡不能養家禽,喬家偷偷養雞,兩個小娃偷偷把雞蛋拿出去賣,被居委會打成「投機倒把」。
居委會要殺雞,孩子們都哭成淚人,一家子都靠着這些雞蛋保持日常營養,但人生的各種變故,他們早就習慣抱團面對,比脆弱的蛋殼堅強多了。
我是8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沒有這種兄弟姐妹抱團的感受,所以我經常問我媽他們那個年代的成長故事。我媽說,他們那代人小時候條件都很一般,但大家還是懂得苦中作樂,因為有兄弟姐妹,我媽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姐姐,從小到大,我媽都說得到姐姐們的照顧,她吃的苦不算多的。
《喬家的兒女》傳遞的也是這份不可取代的兄弟姐妹親情,家人永遠是自己最堅強的後盾。小時候逆境裡的互相鼓勵,哪怕隻是一個堅毅的眼神,也足夠暖心。
物質匮乏的年代裡,家的溫暖顯得彌足珍貴,那個年代的人都是用飽滿的精神狀态去挑戰各種困難的。這份毅力是保值的,可以受益一生。
#小結#
故事永遠是一部好劇的立身之本,我沒想到《喬家的兒女》開篇竟如此緊湊,短短一集的體量,人物和時代脈絡交代清晰,給觀衆的留白空間也很大。
大家都很期待看到喬家兒女的成長蛻變,孩子們的眼睛裡是有光的,生活的波折并沒有抹滅他們對未來的期許。
好的故事還需要錦上添花的服化道,這部劇在時代烙印上頗下功夫。
故事開場就是各種防震棚,原來1977年受溧水4.6級地震影響,南京遭到輕微破壞。
三輪車,老式公交車,煤油燈,有年代感的木門,父母輩肯定對這些印象深刻。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是這種質樸的布置:報紙糊的窗戶,一把蒲扇......
花瓶裡都會插着一束假花,在那個年代已經算很時髦了。
家裡四個娃,四個人的小毛巾挂得井井有條,他們的母親在世時,應該很會持家。
前期的淚點全靠孩子戲戳破,最看不得小孩子哭了。
喬一成不知為何會被打,令人揪心。
内心敏感脆弱的喬一成,有時也會忍不住向弟弟發無名之火。
弟弟二強活得沒心沒肺,心态非常穩。
趕緊給氣頭上的大哥送顆糖,到底是親兄弟,大哥馬上落淚。
看後面劇情預告,四美跟着其他家大人走了,兄弟姐妹是要面臨離别了麼?
這一家子真的太難了。
這群孩子演得也是真好,非常期待後續更新。
拉着家人一起看這部《喬家的兒女》,才是最好的追劇方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