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牛車網]
做了汽車編輯後,免不了在朋友圈分享一些關于新車上市的消息,于是親朋好友便都以為我在賣車。一些人會在底下問這款車的價格、配置以及開起來如何,另外一些人則直接問買這款車能給便宜多少。
雖然強調了很多次自己不賣車,但是仍然有不少朋友會以“你雖然不賣車,但肯定懂車”的口吻,咨詢一些買車有關的問題。像是哪種發動機更好,該買自動擋還是手動擋等,問的比較多的是裸車價和落地價為什麼會相差這麼多?
在此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下,落地價與裸車價相比多了哪些費用,是怎麼計算的,也讓打算買車的讀者心裡有個數。
在網上看好一款車的時候,會有一個廠家指導價,這個價格便是裸車價。一般車型上市1-2年後都會有一定的優惠,那麼裸車價就是廠家指導價減去優惠的金額,也便是車本身的銷售價格。
而我們最後實際交付給4S店的金額,即是這款車的落地價,比起裸車價來說,落地價主要包含了車輛的購置稅、保險費以及上牌費。
購置稅是國家對境内購置規定車輛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稅率為10%。此前國家為節能,發放補貼資金,1.6L以下排量的汽車購置稅最低時按5%征收,不過現如今已經沒有此項優惠措施。
購置稅是國家征收,不過由4S店代繳。汽車購置稅的計算以車輛在車管所備案建檔時的價格區間為繳納基準,車輛銷售的開票價格在備案價格區間内的,以開票價格為基準計算,直接用開票價格除以11.7。但車輛開票價格低于建檔最低價格,而又沒有正當理由時,則需要按照車管所最低建檔價格為基準計算。
或許很多人會對這個計算産生疑問,購置稅的稅率為10%,為何計算時卻要除以11.7。其實購置稅=(開票價格/1.17)×10%,開票價格除以1.17是要把其中所含的17%的增值稅排除在外。
有些4S店會以省購置稅的名義,向消費者提出開低票價的做法,小編在此提醒消費者一定要拒絕,因為這會涉及到自己今後出現的賠付額度,而且如果今後自己打算出售車輛,開票價格也與二手車的價格有關,切不可因小失大。
保險費用包括交強險和商業險。交強險又稱為機動車的強制保險,是國家規定每輛車必須購買的,繳費标準為家用6座以下950元每年,家用6座及以上1100每年。
商業險的種類較多,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購。一般來說商業險隻買車損險、不計免賠險、第三方責任險就足夠,當然土豪可以選擇買全險。需要指出的是,貸款購車一般要求購買盜搶險。
通常情況下,在4S店購買保險都要比自己去保險公司入險貴,但很多4S店都是要求必須在店内入保險,這也是他們賺錢的一個途徑。不能選擇自己入險時則需要注意保險的折扣,以及所選擇的險種。
上牌費一般包含車船使用稅、牌照工本費、行駛證、服務費等,車船稅各個地區的标準都略有差異,繳費标準以排量劃分。由4S店代繳的車牌費一般在1000-1500不等,而且還有可能是不含牌的費用,因為在一些一線大城市,一塊車牌的費用可能就高達幾萬,甚至十幾萬。
對于全款購車的人來說,裸車價加上購置稅、保險費以及上牌費基本就是這輛車的落地價格,當然如果有選擇4S店提供的升級包的用戶,則需要花費額外的費用。
對于貸款購車的人來說,除了以上所說的費用外,還需要繳納貸款手續費,這個手續一般在3000元左右,不過手續費是比較靈活的,這就要看各位的砍價技巧了。除了手續費之外,應該還包含還款保證金,一般為貸款數的3%,續保押金,在2000元左右。
購置稅、保險費以及上牌費等,雖然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倒也是按規定收取,但有些時候落地價之所以與裸車價相差較大,是因為存在加價提車的現象。
一些口碑車産品力強,或者市場反饋好的話,會引起很多人前去了解或者購買,這台車就被打造成一款炙手可熱的商品。此時你去店裡問價,店員會告訴你需要排隊等待,而且前面已經有很多人在排隊了,如果想盡快提車的話,需要加價。
加價提車的典型當屬東風本田,從當初的CR-V到後來的本田思域,都采取加價提車的手段,而且帶起了加價提車的惡劣風氣。
對于加價提車,小編是非常嗤之以鼻的,本來買車是上帝,結果變成了賣車的是大爺了,,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實在讓人火大。
對于買車的人而言,千萬不要縱容加價提車的行為,否則會讓廠家養成一種傲慢的毛病。像CR-V曝出機油增多現象之後,東風本田開始時想采取冷處理,後面則有不斷推脫,就連召回措施都毫無誠意可言,讓許多車主寒了心。
如今很多汽車網站都有購車計算器,隻要将廠商指導價輸進去,便會有各項費用以及一個預估的落地價,極其方便。不過了解這些花費的詳情,也能夠讓自己在與4S店打交道的過程中,更加遊刃有餘。
(文章出自老車主說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