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俄烏戰争進行地如火如荼,吸引走了全世界大部分人目光的時候,在南亞一個内陸小國卻發生了一件令世人不解的事——尼泊爾政府不顧民衆反對,公然将自己“賣”給了美國。
尼泊爾與美國簽訂MCC協議
而“賣國”的标志則是在2月27日,尼泊爾議會批準了一項同美國簽訂的“千年挑戰計劃”協議,這個協議也叫MCC協議。
具體是怎麼回事呢?這還要從這個叫做MCC協議的講起。
小布什
2001年9月11日,美國本土爆發了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事件。事後,美國認為經濟落後的地區容易滋生恐怖主義,所以小布什政府通過了一項援助協議,決定援助一些發展中國家。
而執行這些援助計劃的,則是美國一家自稱獨立運營的對外援助公司——千禧年挑戰公司,這家公司簡稱MCC。
但說是“援助”,其實就是美國想對那些發展中國家内部實施更多的控制。
所以MCC本質上是美國向發展中國家投放戰略誘餌,進行政治操弄、經濟控制和意識形态誘導的現代帝國主義工具。
2017年的時候,尼泊爾與美國簽署了MCC協議,協議規定美國政府“援助”5億美元用于尼泊爾國内基礎設施建設。
具體來說,就是要給它建設315公裡長的雙回路輸電線路、整修東西向的馬亨德拉公路等等。
表面上看,這份協議隻是一項大國針對弱國的“扶貧計劃”,然而協議中的部分條款卻赤裸裸的顯示這是發生在21世紀現代社會裡的帝國主義霸權協議。
這部分條款最主要的有四條:一是該MCC協議“一經生效,将優于尼泊爾的國内法”,“MCC項目美方人員不受尼泊爾法院管轄”;
二是MCC協議的執行,需要得到印度的批準;
三是尼泊爾這些項目的最終審計權都歸于美國,且援助款不能用于“違反美國法律或美國政策”;
四是批準MCC就相當于加入“印太戰略”。
尼泊爾民衆反對MCC協議
按理來說,MCC協議隻能算一份國與國之間的商業合作協議,然而依據該條款,此商業協議居然可以淩駕于尼泊爾的國内法之上,這分明是赤裸裸的在侵犯尼泊爾主權。
若該協議生效,美國人就可以借着MCC的外衣,在尼泊爾不受法律約束,上下其手,肆意橫行。
這無異于近代時期,帝國主義侵略者在殖民地設置的、享有治外法權的“洋租界”。也就是說,從此之後,在尼泊爾的MCC機構便成了尼泊爾的“國中之國”。
不僅如此,批準MCC就相當于加入了“印太戰略”,這更是會将尼泊爾拖入大國博弈的泥淖中。
印太戰略是什麼?是美國牽頭,聯合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用來封鎖遏制中國的戰略。所以加入該戰略,就意味着要給美國當打手,來對抗中國。
而對于在中印兩大國的夾縫中求生存的尼泊爾來說,對抗中國顯然不是明智之舉;出賣本國主權的行為,也萬萬不可接受。所以雖然該協議在2017年就提出,但一拖再拖,一直沒有簽訂。
德烏帕
然而到了2021年下半年,在親美親印的尼泊爾總理德烏帕的推動下,尼政府企圖再次推動MCC協議的進程。
美國除了改口宣稱該協議與“印太戰略”軍事部分無關外,對于其他條款沒有做出任何修改。
此外,為了脅迫尼泊爾盡快簽訂協約,美國還給尼泊爾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求尼泊爾必須在2022年2月28号前決定是否簽署MCC協議,否則美國将取消對尼泊爾的援助。
與此同時,尼泊爾親美的公知、媒體等也大肆造勢,聲稱尼泊爾如果不同意美國,尼泊爾将失信于西方,且在以後将再難以獲得西方世界的援助。
在這樣的情況下,2月27号,尼總理德烏帕威脅尼泊爾反對簽訂MCC的政黨,稱如果不同意美國的要求将“解散現政府”。
在德烏帕的威脅下,為了避免本屆政府崩潰,反對黨最終妥協,同意簽署了該協議。
尼泊爾民衆抗議MCC協議
然而面對此“賣國協議”,尼泊爾人民憤怒不已,衆多抗議者自27日起就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街頭組織抗議活動,并與警方發生沖突。
尼泊爾警方宣稱,他們28日發射了26發催淚瓦斯、12發高壓水槍以驅散抗議人群,并逮捕了四名抗議者。
德烏帕
為了平息外界各方的質疑,尼泊爾政府趕緊發布了針對MCC“賣國”條款的12點“解釋性聲明”,聲明的部分内容包括:尼泊爾不加入美國的任何戰略、軍事或安全聯盟,包括“印太戰略”;
尼泊爾憲法優先于相關協議;
MCC尼泊爾的活動應受尼法律管轄,受協議條款監督;
如果違反尼泊爾法律,尼方有權提前30天終止協議等。如果美國政府拒絕接受解釋性聲明,MCC協議就不會執行。
但問題是,對于“流氓頭子”美國來說,尼泊爾單方面發布的這些聲明到底能不能發揮作用,社會各界依然普遍質疑。
例如尼泊爾共産黨(聯合馬列)就稱:“解釋性聲明沒有任何意義”,相關條文隻是“執政聯盟挽救其立場的工具”。
尼泊爾的憲法專家也稱“一個國家沒有單方面的權力對兩國之間達成的協議發表解釋性評論。”
尼泊爾執政聯盟中的尼泊爾民族人民陣線更是于28日宣布退出聯盟,以示對MCC協議的抗議。該黨表示,現在再留在執政聯盟中已經“沒有意義”。
很明顯,該聲明是尼泊爾單方面作出的,并沒有得到美國實質性的承認,對于強勢的美國來說,尼泊爾的聲明基本無效。
所以尼泊爾政府發表的解釋性聲明一方面是為了平息國内反對者的騷亂,但更多的恐怕是說給中國聽的。
作為夾在中印之間誰也得罪不起的彈丸小國,尼泊爾一直想實行平衡外交,之前尼泊爾是想通過中國平衡印度,後來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後,中國影響力逐漸擴大,尼泊爾便又想“引進”美國來制衡中國。
比如我們前面提到MCC協議的内容之一,就是美國将幫助尼泊爾整修東西向的馬亨德拉公路,而中國在尼泊爾進行的基礎道路建設則恰好是南北向的,這就形成了一種交叉對沖的态勢,反應到政治上,正是一種小國對大國的平衡外交戰略。
不過這明顯是尼泊爾受大國利用的結果。在與中國對抗的過程中,印度可能覺得憑一己之力難以取勝,所以便想将美國拉入南亞地區對抗中國,但印度肯定不願意美國勢力直接在印度國内,那麼中印邊界的尼泊爾就成了最好的棋子。
尤其是當由印度政府支持的尼泊爾總理德烏帕上台後,這步棋便能順理成章的下出來了。這一點我們從前面四項主要協議的第二條“MCC協議的執行,需要得到印度的批準”也能看出來。
而對于美國來說,尼泊爾政府盡管發布了所謂的“解釋性聲明”,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美國依然可以無視尼泊爾法律,通過該協議操縱尼泊爾的内政。
如此一來,經過幾年經營,美國在尼泊爾的影響力将會越來越大,而通過對援助項目監督為由,美方又可以順理成章地插手尼泊爾政局并培植親美勢力,完成美國最擅長的意識形态和價值觀的輸出,屆時美國将控制尼泊爾的政治、經濟命脈,尼泊爾将會徹底淪為美國的傀儡。
到那時,美國的勢力範圍将會從南太平洋輻射到喜馬拉雅地區,嚴重威脅到我國西南邊境的安全和穩定。
可以說,MCC協議絕不是簡簡單單的商業合作協議,而是美國一項長期的、旨在加強鞏固印太戰略的國際策略,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圍堵中國。
俄烏戰争的爆發使得歐洲和俄羅斯都損失慘重:動亂使得歐洲的能源價格大幅上漲,歐洲資本為避險也大量回流美國;
俄羅斯遭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多方制裁,經濟前景一片迷茫;美國卻收回了資金,賣出了液化氣,加強了自己在北約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同時也削弱了俄羅斯。所有人都在虧損,隻有美國賺得盆滿缽滿。
可以說,在歐盟和俄羅斯之間扶持的烏克蘭讓美國在東歐的戰略獲得了初步的、或者說部分上的成功。
所以一條對付中國的“新思路”也在美國“應運而生”。那就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潛力最大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之間,讓尼泊爾扮演烏克蘭的角色,從而“如法炮制”,上演如今俄烏大戰、美國坐收漁利的相似局面。
而夾在中印兩大國之間的尼泊爾,得罪不起印度和中國,更沒有實力和能量去拒絕和對抗美國,這是弱肉強食的國際叢林法則下的現實。
但尼泊爾應該明白一個道理,作為大國之間實力弱小的彈丸小國,不站隊、不靠邊才是生存之道,你盡可以除中印外,繼續拉攏歐美俄等外部勢力進行平衡外交,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間,但就是不能站隊去接受破壞性或非建設性的協議和聯盟。
作為小國,站隊或許會給自己帶來短暫的利益,但長期來看,将自己拖入大國争鬥的漩渦中,必将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最近的烏克蘭不正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嗎?
況且美國的信用正在一步步坍塌,曾經信誓旦旦許下的承諾為了自身利益轉眼便可煙消雲散,阿富汗、烏克蘭等國的遭遇不正近在眼前嗎?
如此多血淋淋的例子擺在面前,若不知道借鑒而一意孤行,那可真是春天來敲門——蠢(春)到家了。
如今尼泊爾需要的不是充當大國的棋子和攪局者,而是充當大國之間的緩沖地和溝通的橋梁。尼泊爾的地理位置和國家體量注定了其在大國争鬥中掀不起什麼風浪,但若參與了大國争鬥,很快便會成為下一個像烏克蘭一樣的犧牲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