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2:50:42

班昭,一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即今陝西鹹陽東北人。為班彪之女,班固與班超之妹,曹世叔之妻。東漢文學家,中國第一個女曆史學家。其兄班固著《漢書》,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東觀臧書閣,續寫《漢書》傳世。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無才便是德)1

班昭像

班昭的二哥班超,字仲升。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遠侯,拜西域都護,揚漢威直至中亞細亞30年之久。

公元100年(永元十二年),久居偏遠異地的班超而年邁而思念故土,便上書朝廷請求回國。卻3年未獲受理。班昭為求将其兄班超早日召回國,于是上書漢和帝劉肇代為陳情。和帝看後非常感動,就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護,接替班超。班超得以告老返鄉。終成一段傳世佳話。

此外,班昭因其晚年所著千字文《女誡》,于後世竟也成了指導婦女行為準則的必讀之書,她也因此被被定性為了男人壓迫女人的“幫兇”

這究竟都是怎麼回事呢?

幸遇良人卻大半生守寡

東漢時期出了個史上著名的才女。她去世時,當朝皇太後親自素服舉哀,為她行國葬之禮。這個女子,就是我國第一位女曆史學家班昭。

班昭她出生于一個“家有藏書,内足于财”的顯貴人家。其父班彪,是當時有名的史學和儒學大師;長兄班固,是著名曆史學家、文學家;次兄班超,一位投筆從戎的志士,兩次出使西域,成為打通“絲綢之路”的赫赫功臣。

正是得益于父兄的影響與鼓勵,班昭自幼熟讀儒家經典,後随年齡漸長,又掌握了豐富的天文、曆史、地理等知識,不僅在班氏家族中因博學多才而出類拔萃,更終成滿腹經綸、聲名遠播的一代才女。

讀一讀詩書,寫兩筆字,閑看風月和落花,這讓孩提時的班昭,很小便知道自己與旁的女孩不同。她似乎隻喜好詩書二字。每每看見兄長執書燈下,便覺得甚好。那一種潛下心來的端凝之姿,是她所癡迷的。

就這樣一步步走過來,雖非刻意,卻也到了當時普遍認為,女孩該談婚論嫁年紀。

在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一個自視不低的女子能遇得真心人,絕非易事。多數女子都在逆來順受的感情境遇裡,死抱着認命的态度,嫁給了一個也許是内心隔着千山萬水的男人。比如朱淑真、賀雙卿,結果都成了因婚戀失意,淪落至生無可戀,飲恨而終的怨婦。

班昭卻很幸運。14歲那年,她嫁給了同郡男子曹世叔為妻。

曹世叔不過是世間萬千尋常男子之一,卻對自己和班昭都不甚苛求。他隻負責把她照顧得無微不至。

以個性論,曹世叔活潑外向,班昭則溫柔細膩,夫妻二人頗能相互遷就,生活得十分美滿。倆人育有一子數女。

隻是天下眷屬,縱使情深,又怎奈緣淺,以緻好景難長。不久曹世叔病故,令班昭自30來歲便開始守寡,此後不曾再嫁。

按說像班昭這樣上流社會的名媛,隻要她願意改嫁,成群結隊的媒婆沒準都會将她家門檻踏平,而且有資格追求她的,不是王公貴族,就是名門清流。

不過班昭卻還是選擇了甯為曹家守寡。又因她始終是曹世叔在世之妻,獨立撫養兒女長大,終生沒有改嫁,加之班昭經常出入宮廷,擔任皇後和妃嫔的老師,人們為了尊敬他,就稱她為“曹大家”(這裡的“家”字讀“姑”音)了。其中“大家”,是當時人們對有學問且德行好的婦女的尊稱。

按說才情高标的女子,多半難免孤伶,似是注定。班昭也沒例外。

班昭這一生,除了她有過曹世叔這麼個對她深愛蝕骨的男人,其更為後世所道種種,多與她自己一身的絕世才華密切相關。

其中半部《漢書》,足令她在男權社會以巾帼之姿讓無數須眉汗顔。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無才便是德)2

昆曲《班昭》

女史學家成了後宮時尚引領者

班昭的才華,首先表現在她幫哥哥班固續修《前漢書》上。

這部書的寫作始于班昭的父親班彪。隻因其父早對時人所續《史記》之類大感不滿,于是立意收集資料,開始寫一部上起漢高祖劉邦創業,下至王莽篡權的偉大著作。但未及完成,即因病辭世。

班彪死後,其長子班固為完成父志繼續編著。其間,他因被人告發“私改國史”被捕入獄。其弟班超為此專門上書漢明帝,才使得班固得以免罪,并被召為蘭台令史,本以為從此可以專心著史。

後經20餘年筆耕不辍,至漢和帝劉肇永元元年(公元89年),正當這部巨著即将完成之際,班固又奉命作為中護軍跟随從大将軍窦憲攻打匈奴。及至窦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到牽連,死于獄中。

《漢書》至此仍未完成,稿本散亂。幸而漢和帝劉肇知道班固的妹妹班昭是一位博古通今、學識過人的巾帼奇才,即召她到皇家東觀藏書閣續修《漢書》。

此前就參與了《漢書》編纂的班昭,除将父兄所著部分分類整理、修訂外,又補寫“八表”和“天文志”。這樣,中國又一部偉大的史書《漢書》,在班家兩代人三四十年的努力下,終由班昭在自己40多歲時,整理完成。

這讓班昭作為史上第一位女史學家,從此名留青史。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無才便是德)3

班昭續史圖

漢和帝劉肇看了該書後極為欣賞,便把班昭召入皇宮,讓皇後和妃子們奉她為師,請她傳授儒家經典。

由于早早開始守寡,結果班昭每回在去宮廷給皇後和嫔妃們講課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班昭不屬于皇宮編制,自然在穿着上可以随意,在這點上漢和帝劉肇沒有硬性要求。班昭卻有些犯難,穿着活潑些吧,自己一個寡婦,怕被人笑話輕浮,以為她和當朝皇帝劉肇之間會有什麼桃色豔聞呢。要是穿着嚴肅吧,這又不是班昭的風格,雖然班昭思想很保守,但在對生活的态度上,她還是個很開放的女人。她更喜歡穿着時尚的衣服,甚至還自己設計過一套樣式非常開放的服裝。

不過聰明的“曹大家”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她将兩種不同氣質風格的衣服換着穿

今天班昭進宮穿着淡雅樸素,加上氣質雍容,抱着本竹簡輕車入宮,遠遠望去,仿佛神仙中人;過幾天,班昭又濃妝豔抹,穿上引領時尚潮流的最新款式,妖娆妩媚。

班昭要才有才,要貌有貌,氣質高貴,很快就征服了宮裡那些貴婦人,她們對班昭崇拜得五體投地。班昭就是宮裡的時尚風向标,班昭穿什麼,後妃們就跟着穿什麼。

當朝皇帝劉肇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逢單日,一幫穿着樸素的女人跟在一身素裝的班昭後面,進了課堂上課;逢雙日,還是這幫女人,個個妖冶風騷,而且還是由同樣風騷的班昭帶頭。劉肇都看傻了,班昭在搞什麼?

這倒并不妨礙班昭的學問如何精深了得。就連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能得到班昭指導,都曾跪在東觀藏書閣外,聆聽班昭講學,然後再由他轉授給世人。

班昭學問了得,足見一斑。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無才便是德)4

班昭墓

代兄陳情,成就一段傳世佳話

班昭的二哥班超,早年隻是個刀筆小吏,後在發明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和“投筆從戎”這兩個成語後,于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自願由文人改做武将,跟随大将軍窦固攻掃北方匈奴貴族,屢有建功。

不久,他又奉命率領吏士36人赴使西域。期間,他攻殺匈奴派駐鄯善、于阗的使者,又廢黜了親附匈奴的疏勒王,鞏固了漢朝在西域的統治。

漢章帝初年,北匈奴貴族在西域實施反撲,班超則率部在疏勒等地堅守。後得東漢政府馳援,聯合當地力量,再大舉反擊。從章和六年(公元87年)到永元六年(公元94年),他陸續平定莎東、龜茲、焉耆等地貴族的叛亂,并擊退月氏人的入侵,保護了西域各族的安甯。

此外,他還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至條支西海(今波斯灣)而還,目的隻為保障“絲綢之路”的始終暢通。

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西域都護,後封定遠侯。他揚漢威于西域直至中亞細亞,達30年之久。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無才便是德)5

班超像

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班超派他的兒子班勇,随安恩國入貢的使者回到洛陽,帶給當朝皇帝一份奏章,希望能準予他返鄉終老。

班超在這份奏章中寫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謹遣子勇,随安西獻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其目見故土。”表達出了一種濃郁的英雄遲暮,望能準其葉落歸根的盼想。

然而此奏章送上去之後,朝廷竟曆時3年未加理會。蓋因班超是漢朝在西域的一面大旗,當時的漢和帝劉肇哪裡舍得放班超回來。

其時也已漸入晚境的班昭,聯想到自己早已作古的大哥班固,便對自己年已七旬卻仍要客居異鄉的二哥班超十分心疼。她于是不顧一切地給平時很看得起自己的漢和帝劉肇,寫了份情真意切的奏章。

其中提及自己二哥班超的現狀,她據實以告:“當初跟着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經先後死去。班超年紀最大,現在已經快70歲了。衰弱老邁,疾病纏身,頭發全白,雙手麻木,耳聾眼花,要拄着拐杖才能走路。就算他想要竭盡全力繼續報答皇上的恩德,但畢竟年紀大了,牙齒都快掉光了,他還能做什麼呢?”

其言下之意是,我哥班超從前再怎麼能耐,如今也都一把老骨頭了,難道忍心讓他身死西域,做個孤魂野鬼?請皇帝陛下賞臣妾個面子,好“讓班超能在他的殘年餘生裡活着回來”吧。

班昭這封代兄陳情的奏疏寫得漂亮,可謂句句真摯感人,連漢和帝劉肇看完之後也心生同情,于是立即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護,前去接替班超。

永元十四年八月,最終得以告老返鄉的班超回到了洛陽。他離開西域時本已有病,甚至來不及和妹妹班昭好好地聊聊,加之旅途勞累,回家一個月就病逝了。

盡管這樣,班昭當年以其真誠及文采感動皇帝,助兄達成落葉歸根心願的史實,還是成了一段傳世佳話。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無才便是德)6

班超墓

如何成了男人壓迫女人的“幫兇”

自此編撰完《漢書》,受到漢和帝劉肇激賞,并應邀進宮做了皇後嫔妃們的老師,班昭便将這份工作堅持了很多年。

雖然當時天下大儒不少,但之所以這份工作隻能由班昭來擔任,是因為按規矩男人是不能進後宮的,除非去勢做太監。班昭是個女人,自然不用避這個嫌,可以大大方方地進出宮闱。

漢和帝劉肇的後妃們雖然個個出自名門,比如皇後陰氏是光武帝皇後陰麗華的族人,貴妃鄧綏是開國名相鄧禹的孫女,她們都是從小接受正規教育的,不過劉肇覺得還是有必要提高她們的文化素質,不要求能達到班昭的高度,至少也要會寫幾首漂亮的詩文。

班昭進宮時40多歲,從年齡資曆上說是這些後妃們的長輩,從名分上來說她既是亡夫曹世叔的寡婦,始終還是曹家的媳婦。所以這些貴族女生就都尊稱她“曹大家”。

班昭說是給後妃們上課做文化課老師,其實就是進宮和後妃們交朋友聊天的,在閑聊中給後妃們灌輸一些女德女賢之類的道德理念,這也是漢和帝劉肇的意思。

在這些女人之中,班昭和貴人鄧綏的交情最好,後來鄧綏在殘酷的宮廷鬥争中扳倒了陰皇後取而代之,很難說班昭沒在其中推波助瀾。在漢和帝劉肇27歲駕崩後(公元106年),鄧綏以皇太後的身份臨朝聽政,依然同班昭保持着密切關系。

鄧綏經常召班昭進宮。她如遇到什麼難題,就請班昭為她分憂獻策,班昭由此深得鄧綏的器重。

班昭是個女人,鄧綏不可能封班昭官職,要是給錢,班昭也不見得稀罕。鄧綏想到班昭還有個兒子叫曹成,就把他封為了關内侯。曹成最後做到了齊國國相。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無才便是德)7

《女誡淺釋》 清 光緒二十年出版

其實以班昭的真才實學,鄧綏怎麼賞她都不過分。這個女人簡直是人間天使。若不是她70多歲時寫下“臭名昭著”的《女誡》,她的人生本應相當完美。可惜因為這部極力鼓吹女人應該對男人俯首帖耳做奴隸的《女誡》,讓班昭于後世毀譽參半。

這部《女誡》共為7章,在正文的前面,班昭還寫了幾百字的序。在序言中,班昭說得很明白,她寫這部《女誡》的目的就是要女人們遵守男人們給她們制定的規矩,乖乖地趴在男人腳下。

《女誡》7章分别是:卑弱第一、夫婦第二、敬慎第三、婦行第四、專心第五、曲從第六、叔妹第七。其中在《夫婦》篇、《婦行》篇、《專心》篇中,班昭“男尊女卑”的思想表現得最為透徹。

《夫婦》篇中最要害的一句是“夫不禦婦,則威儀廢缺;婦不事夫,則義理堕阙”。意思是說男人不征服女人,那男人就沒有面子;而女人要不接受男人的征服,那就是大逆不道。

《婦行》篇要求女人不要逞強好勝,“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這句話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出處。

古代完善自己的品行德才的故事(女子無才便是德)8

當代“女德”教母丁璇

這些都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專心》篇那句“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适之文”。意思是說男人如果死了老婆,可以光明正大地續弦;而女人要是死了丈夫,就必須終生守寡,不然就是“行違神”,一定會遭到上天的懲罰。北宋程頤那句“女子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就是從班昭這裡引申而來的。

班昭是個有大定力的女人,她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就會做到。所以丈夫死後,她終生沒有再嫁。

一般來說,君子好,小人惡,但君子要做起壞事來,破壞力要遠大于小人。從哪方面說,班昭都是個好女人,但就是這樣的好女人,卻大肆宣揚男尊女卑論。雖然封建時代婦女地位低下是由生産力來決定的,但班昭這部《女誡》也在曆史上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響,中國大地上曾經随處可見的“貞節牌坊”,無不與她間接相關。

不能不為班昭可惜!像她這樣一個東漢知名美女外加史上著名才女,居然無意間就成了後世男人壓迫女人的“幫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