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雨花區進行了局部區劃調整:
簡單點說就是:甯蕪鐵路以西——老闆橋,仍然屬于闆橋街道。甯蕪鐵路以東,原來的闆橋新城,現在改名古雄街道。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梳理一下建國後南京重要的區劃調整:
NO.1 | 壹
1949年10月1日-1952年9月:南京為直轄市。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南京市為江蘇省省會。
1955年,南京市十一個區分别更名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樓、下關、浦口、燕子矶、栖霞、雨花台、中山陵園區。
1958年,揚州專區的江浦、六合兩縣及鎮江專區江甯縣劃歸南京,1962年劃出,1971年,江浦、江甯兩縣複劃歸南京市。
1971年,南京下設要武、朝陽、遵義、紅衛、延安、東方紅、浦口、雨花台、栖霞及鐘山特區。
1973年,要武、朝陽、遵義、紅衛、延安、東方紅六區分别改回原名,分别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樓、下關。
1975年11月,國務院批準将六合縣劃回南京市領導。
1983年,鎮江地區溧水、高淳兩縣劃歸南京市管轄,基本形成了現南京市市境。
2000年,江甯撤縣設區,南京市轄11區4縣,市區面積擴展到2549平方公裡,市區人口增加到356.06萬人。
2002年,江北地區4個區縣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浦口區和江浦縣,設立新的浦口區;撤銷大廠區和六合縣,設立六合區。經過行政區劃調整,河西新城的規劃範圍基本全屬于建邺區,使行政區與規劃區大體一緻,有利于新城開發建設。
2013年,南京市區縣級行政區劃再次調整:撤銷秦淮區、白下區,成立新的秦淮區;撤銷鼓樓區、下關區,成立新的鼓樓區;撤銷溧水縣,設立溧水區;撤銷高淳縣,設立高淳區。前者是為了優化城市布局,整合城市資源優勢;後者是為了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發揮主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至此,南京市形成了現在的十一區格局。
NO.2 | 貳
當然,後面還有一些小的調整,如:
2015年7月,江蘇省政府公布《關于調整南京市溧水區和高淳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同意撤銷溧水區永陽鎮、柘塘鎮、高淳區淳溪鎮、古柏鎮,分别設立溧水區永陽街道、柘塘街道、高淳區淳溪街道、古柏街道。
2018年3月,為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曆史文化、提升老下關曆史文化旅遊資源和知名度,助推老下關濱江岸線建設和擁江發展,閱江樓街道更名為下關街道。同年5月15日,江蘇省政府公布《關于調整南京市溧水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同意撤銷溧水區東屏鎮、洪藍鎮、石湫鎮,分别設立東屏街道、洪藍街道和石湫街道。
2019年1月28日,江蘇省政府公布《關于同意調整南京市高淳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高淳區的漆橋鎮、東壩鎮、桠溪鎮、固城鎮撤銷,分别設立漆橋街道、東壩街道、桠溪街道、固城街道。
NO.3 | 叁
近些年來,南京傳過了很多版本的内部區劃微調,比如:
1,完善南京南站區劃歸屬,作為南京最大的鐵路樞紐,這麼别扭的區劃現狀實屬罕見。
2,麒麟湯山地區的歸屬問題,這也是衆多網友關心的問題。
3,栖霞玄武鼓樓互相犬牙交錯,可否重新劃分,由于各區發展側重點的不同,導緻有些地區錯位,想發展的不隸屬,隸屬的無法重點投入等情況的發生。
4,江北新區的橫空出世讓原本就存在感很低的浦口區更沒了存在感,可否與江北新區合并呢?
5,負面存在感較強的雨花是否存在與周邊區域進行優化整合的可能呢?
6,紫東地區統一區劃的呼聲也比較高。
以上由南京都市觀察綜合整理自新華日報、百度百科、南京市人民政府網站、網絡等渠道,侵删。
你覺得呢?歡迎評論區分享哦!
本文發布于3月11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