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散裝零食和包裝零食

散裝零食和包裝零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8 00:10:39

在商場裡的零食店買話梅,店員兩鏟子下去,一包沒裝滿,就要258元。然而這還不是最痛的,有人遭遇了“特選話梅王”,兩顆就要64元。北京青年報記者7月12日了解到,随着“雪糕刺客”霸占熱搜多日後,有網友反映,不少商場内都有的零食店裡的話梅才是真正的刺客。

散裝零食和包裝零食(散裝零食行業标簽上的套路幾時休)1

被明碼标價的話梅“刺一刀” 因計價單位與其他店鋪不同

比起最近坊間争論不休的“雪糕刺客”們來,“話梅刺客”刺得是明明白白。讓不少被“刺了一刀”的消費者也隻能“吃啞巴虧”,因為這些零食店的散裝稱重商品是明碼标價的。既然商家明碼标價,覺得太貴可以不買,那為何又有諸多網友覺得被話梅“刺了一刀”呢?

散裝零食和包裝零食(散裝零食行業标簽上的套路幾時休)2

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被網友點名批評比較多的零食店鋪,大多位于商場或購物中心中,他們有的租用了店面,有的就是在購物中心的中島有個櫃台。這些零食店雖然風格略有不同,但都是用透明的容器裝盛着各種散裝零食,其中以話梅等果脯蜜餞以及糖果為主。商品大多五顔六色,但都碼放得整齊有序,有的店甚至按照商品的不同顔色分區擺放,讓這些零食看上去就非常誘人。而在各種容器的外壁上,也都分門别類的貼着相應食品的價簽。

然而,玄機也就隐藏在這些價簽中。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雖然都是明碼标價,但是這類零食商家對于價格單位的标注,則有别于大衆日常認知的計價體系。

“我們标的是50克的價格,也就是一兩。”在朝陽區一商場的某個零食品牌櫃台前,一位銷售人員對顧客解釋道。而這位顧客向北青報記者表示,他看着價簽上的标價都是幾塊錢到十幾塊錢,覺得也不貴,就挑了幾種買給孩子,總共看着不到一斤的零食,一結賬卻要200多元錢。

這位顧客的遭遇并不是個案,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梅你不渴、愛有梅有、梅槑果、和你槑完槑了等多個品牌的櫃台,這裡的價簽均是按照“50克”為單位設置的單價。顯然,很多顧客沒有仔細看過價簽的單位,覺得單價還可以接受,就選購了商品。

在大衆點評網上,上述品牌的門店評分均沒有超過4分(滿分5分),大部分的差評均表示價格單位标得“不合理”。不少網友留下了“沒有鋪滿食品袋底部的話梅肉就要6、70元、十幾片果幹就要100多元、半袋糖果近200元的消費憑證”,以及或多或少帶有一些被忽悠怨氣的文字。一位網友甚至評價稱,“不是秦始皇那時候就統一了度量衡嗎,為什麼别人都按斤賣,在同一個商場裡卻有商戶能按兩賣東西”。還有網友将自己購買散裝話梅的經曆拍成小視頻,引發了一衆網友的共鳴。看着這些外表平平無奇的話梅,折合一顆就要幾十塊錢,一些網友表示,買了商場的話梅才知道什麼叫“原是我不配”。

上海1600元/斤的話梅疑似“傍”名牌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散裝零食店不僅存在着如出一轍的“計價套路”,還有一些品牌甚至“傍”起了名牌。

此前,有網友稱,被網友拍成小視頻、售賣1600元/斤的“特選話梅王”是香港老字号“上海麼鳳”的産品。并稱該品牌在香港就賣這個價格,目标就是高端的人群和市場。

但記者在采訪時發現,在網友曝出的相關視頻中這家店鋪畫眉筒标簽上的名稱為“上幺海鳳”,而該标簽是後貼上的,“鳳”字還用了繁體。

散裝零食和包裝零食(散裝零食行業标簽上的套路幾時休)3

北京青年報記者查詢企查查發現,與“上幺海鳳”有關的企業為上海上幺海鳳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注冊資本5萬元,通過披露的信息,并未發現該公司與上海麼鳳有何關系。

而香港的上海麼鳳有限公司則在電商平台設有旗艦店。根據該店的公告,該公司并沒有在内地設立線下門店,目前上海有一些“上海麼鳳”的店鋪并非其開設。

記者手記:不按斤售賣有蔓延之勢 消費者怨的是高價嗎?

北京青年報記者也在探訪中了解到,并不是所有零食店都按照“兩”為單位來計價,也有不少如粒上皇、薛記炒貨等零食店按照大衆熟悉的“500克”為單位計價,不僅生意不錯,店鋪的評價也比較高。那為何一些零食店要冒着得罪消費者的風險也要“按兩收費”?

主要是上述類型的店鋪的産品需要比同類産品更高的定價。市場人士表示,與超市、網絡上售賣的預包裝零食不同,進駐商場的零食店除了對原材料要求更高、産品種類更加豐富外,還需要承擔更大的租金、人工和營銷成本。而一些散裝零食确實在用料以及制作方式上,比起同類的包裝産品要好一些,價格貴也有一定理由。但是,高于行業水平的價格也使其喪失了市場的競争力,因此這些商家也就需要标一個看上去親民的價格,将顧客吸引到店裡。

那麼,這麼做違規嗎?北京青年報記者咨詢市場監管部門了解到,商戶應當明碼标價,注明商品的品名、計價單位和價格。但對計價單位是具體的數量單位“個”或“隻”,還是質量單位“千克”“斤”,抑或是具體的克數,并沒有作出詳細要求,隻要标示内容真實明确、字迹清晰、貨簽對位、标示醒目即可。

不僅如此,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不“按斤标價”,而是用“50克”“100克”“250克”,甚至“1克”等為計價單位的商鋪越來越多,他們有的是熟食品牌,有的是花草茶品牌,還有一些幹貨店鋪。

事實上,消費者也認可高品質的商品應該賣出高價格,也并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不能接受一些商品較高的售價。上述按兩售賣零食的店鋪中,也有不少認可其産品質量的正面評價。

但是消費者需要的是商家少些套路,讓大家明明白白的消費,而不是玩文字遊戲來愚弄消費者。更不希望自己花了錢買了東西,反倒埋怨商家套路,又埋怨自己抹不開面子拒絕。購物本應是你情我願,沒有人願意被當成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鑫

編輯/樊宏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