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口口相傳,流傳至今。古往今來,坊間流傳的俗話,不計其數,不勝枚數,這些俗話,很多是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對古人的日常生産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指導意義。當然,由于古人生存的時代背景所限制,有些俗話屬于封建糟粕,并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而絕大多數俗話,還是比較受用的,尤其是那些涉及到為人處世的俗話。
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話,叫“男占三八必發,女占三八必寡”,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還受用嗎?
第一、俗話中的“三八”三八這個詞,本沒有貶義,廣義上,它指代的是“三八婦女節”,在舊時,閩南一帶則将“三八”說成罵人的話,而且當年人們是來罵外國鬼子的。清末時期,清政府腐敗無能,面對列強的侵略,一味地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閩南福建的廈門、泉州一帶,被列為通商口岸,許多外國鬼子開始在這一帶橫行霸道,每個月的三日、八日,外國鬼子便成群結隊,或開着車在馬路上橫沖直撞,或擄掠良家婦女、或将國人當成活靶子,總而言之,是惡貫滿盈,罄竹難書,當地的人們,對外國鬼子極為痛恨,見到洋鬼子,便稱“三八鬼子來了~”,久而久之,這句話化簡為“三八”二字。
後來,“三八”也指那些行為不正經、粗魯不守禮法的人。
而這句俗話中所說的“三八”,是源自宋朝的一種說法,當時的寺廟會在“三八”日開寺廟,例如古籍記載的"相國寺如故,每月亦以三八日開寺。”、"都城相國寺最據沖會,每月朔望三八日即開,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
何為“三八”日呢?其實指的是農曆每個月的初八日、十八日和廿八日,同時也指代每年的八月份。
第二、為何說“男占三八必發,女占三八必寡”?這看似簡單的一句俗話,包含了古人的三種主要觀念,即“天命論”、“陰陽”和“男尊女卑”。
先說天命論,在古代,儒學是正統思想,而儒家倡導的“天命論”深入人心,古代的老百姓除了考取功名之外,很少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古代的女子則連考取功名的渠道都沒有,簡而言之,人們的命運,被拿捏得死死的,正因為如此,滋生了天命論,給“天命論”以肥沃的土壤。
從某種角度上講,古人普遍認為的“天命論”,也算是一種自我安慰,一種阿q精神。那何為天命論呢?指的是,人一出生,命運就已經注定了。
這一觀念也反映在古人對生辰八字的重視上。從寺廟是“三八”日開寺,可以看得出,每月的初八、十八和廿八,是一個好日子,且這幾個日子是富有陽氣的。而每年的八月份,是秋收季節,瓜果飄香,氣候宜人。
其次,再說陰陽。伏羲一劃開天地,伏羲創造了太極,太極便是陰陽,陰陽在古人的哲學觀念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是,陰陽學說被用于這句俗話中,則顯得有些牽強。
上文所說,"三八”日陽氣盛,如果男子在這一天出生,則被認為生辰八字好,能夠助長其男子漢氣概,在性格上會更加堅強、果敢,在事業上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也就是“男占三八必發”,如果女子在這一天出生,則被認為“生不逢時”,在性格上,則沒有女子固有的陰柔之氣,表現得大大咧咧,不符合古人對女子溫文爾雅、溫柔含蓄的要求,簡而言之,便是“女漢子”,古人認為這樣的女子會克夫,也就是“女占三八必寡”
最後,來所說“男尊女卑”,古代女子的地位,受到了嚴酷的打壓,人們認為女子要服從三從四德,而這句俗話“女占三八必寡”,很顯然帶有“男尊女卑”的色彩,是對古代女子的無端指責。
總結:
時至今日,這句俗話已經不受用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随着資訊的發達,人們也不乏看到命運出身不好,通過自身努力而取得成就的例子,當然也不乏看到将一手好牌打爛的鮮活例子。
“男占三八不一定發,女占三八并不會寡”
對待俗話,還是要秉持辯證的态度,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能浪裡淘沙,在古人留下的諸多俗話中,汲取營養。
你怎麼看?歡迎評論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