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您收到一份穿越申請……
想去看看2000年前的“環境保護法”嗎?
位于甘肅河西走廊的“懸泉置”遺址
設于漢武帝時期
它靜靜矗立于古絲綢之路要沖
接收從長安通往西域的所有“郵件”
也接待中西往來的商賈使臣
在“懸泉置”一處房屋的破碎牆面上
一方墨書題記格外醒目
經考古專家拼合修複
這份2000多年前的“環境保護法”
慢慢鋪展在大家面前
該題記名曰:《四時月令诏條》
長222厘米 寬48厘米
共101行字
其中不僅凝縮了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四時節律
也深藏了
古人對生命萬物、自然環境的珍視珍愛
“诏條”說:對于生命萬物,應皆以仁愛待之
如
“謂禽獸六畜懷妊有胎者也,盡十二月常禁”
正月至十二月,都不能殺害懷胎動物
“謂蜚鳥及雞□卵之屬也,盡九月”
“謂幼少之蟲,不為人害者也,盡九月”
“謂夭蜚鳥不得使長大也,盡十二月常禁”
對于禽鳥孵育新生命、雛鳥習飛、幼獸成長等,都須加以保護
“诏條”說:獲取自然資源要适當,要遵從自然規律
如
“謂大小之木皆不得伐也,盡八月。
草木零落,乃得伐其當伐者”
樹木生長之期,禁止伐木
八月後,樹木枯萎凋零後,可适當滿足對木柴的需求
“四寸乃得以取魚,盡十一月常禁。”
反對竭澤而漁,魚身長達到約9.2厘米以上方達到捕撈标準
“謂燒山林田獵,傷害禽獸草木”
反對以焚燒山林的方式打獵,會傷害動物
“诏條”說:依照時令生産生活,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如
“謂修築堤防,利其水道也,從正月盡夏”
春夏之際要及時修築水利灌溉設施,以保水道暢通、農業生産
秋季,“謂得大興土功”
生産完畢後,可以開始修築屋室以改善房屋條件、儲藏糧食等
“謂掘地深三尺以上者也,盡冬”
為順從冬藏的時氣,不要深掘土地
“诏條”以诏書形式将四時重要事項逐條列出
已具有“律令”的性質
頒布于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的這份“環境保護法”
揭示了兩千多年前古人
“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環保智慧
環境保護為“國之大者”
穿越2000多年
我們仍在共享“一個地球”
生态優先,綠色發展
功在千秋萬代!
記者:宋常青、何問、張智敏、崔翰超
終審:令偉家
編輯:姜子炜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甘肅分社
聯合出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