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管顔青 編 / 袁月
【搜狐健康】老鼠的壽命隻有兩年,烏龜卻能活到200歲,而越來越多的人類則活過了80歲。為什麼人類沒有烏龜活得久呢?近日,一項發表在《PNAS》雜志上的研究解釋了這一現象。該研究發現,物種的壽命與其端粒縮短的速率有很大關系,端粒縮短得越快的物種壽命越短。
端粒是真核細胞内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片段,功能是完成染色體末端的複制,防止染色體融合、重組和降解。以往的研究表明,端粒與衰老過程有關。由于每次細胞繁殖以修複損傷時,端粒就會變得更短。因此,有學者猜測,物種的壽命也和端粒長度之間存在某種關聯。
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端粒平均每年損失約70個堿基對(DNA的組成部分),而小鼠端粒每年損失約7000個堿基對。這很可能說明,端粒縮短的速率可以決定物種壽命。
為此,研究人員通過與西班牙馬德裡動物園和水族館的獸醫團隊合作,比較了老鼠、山羊、海豚、海鷗、馴鹿、秃鷹、火烈鳥、大象和人類共九種物種的端粒縮短速率。
結果顯示,這些物種的壽命與其端粒縮短速率、染色體的結構以及物種的基因之間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聯系。其中,端粒縮短速率以及随之而來的DNA損傷和細胞衰老是壽命的決定因素。
在此之前,很多學者以為壽命和端粒長度有關。但文章作者Kurt Whittemore解釋說,“老鼠壽命兩年,端粒很長,人類活得更長,端粒卻很短。重要的不是最初的端粒長度,而是縮短的快慢。”
據了解,該研究是科學家第一次大規模比較物種間端粒縮短的速率。研究人員指出,用這種方式預測物種的壽命遠遠比體重、心率等目前采用的其他參數更精确。
“我們已經發現了一種普遍的模式,它可以解釋物種壽命的生物現象,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研究負責人Maria Blasco表示,下一步将對一些非常長壽的物種展開研究(如裸鼹鼠或蝙蝠),進一步驗證研究的準确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