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心跳還能救活嗎?中國發展網訊 昏迷,是覺醒狀态、意識内容以及軀體運動均完全喪失的一種極嚴重的意識障礙,即持續性意識完全喪失,處于對外界刺激無反應狀态,而且不能被喚醒去認識自身或周圍環境,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停止心跳還能救活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中國發展網訊 昏迷,是覺醒狀态、意識内容以及軀體運動均完全喪失的一種極嚴重的意識障礙,即持續性意識完全喪失,處于對外界刺激無反應狀态,而且不能被喚醒去認識自身或周圍環境。
随着現代醫學的發展,很多危重病人的生命得以挽救,但與之相伴的,是昏迷患者越來越多。腦外傷、卒中、缺氧性腦病是臨床上導緻患者昏迷的三大主要原因,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7~10萬人因此變為“植物人”。在影視作品裡昏迷患者常被忠貞的愛情、不離不棄的親情所喚醒。可現實生活中,昏迷患者的促醒一直都是醫學界不斷探索的難題。昏迷能否被喚醒?又該如何被喚醒?
喚醒被“困住”的意識
2020年4月的一天,京山市25歲的小濤(化名)在騎電動車時發生重大車禍,失去意識的小濤當即被送往當地醫院,被診斷為重型顱腦損傷并進行了顱腦手術。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小濤身體恢複尚可,但卻遲遲沒有醒來,醫生告知家屬要做好心理準備,小濤昏迷不醒很可能會變為“植物人”。正一籌莫展之際,病友群裡的一位病友在荊門二醫神經外科被成功促醒的消息,讓小濤父母燃起希望,他們趕緊将小濤轉入荊門二醫神經外科。
“入院時,他無意識反應,神志處于植物狀态,查體問答無法合作,大小便失禁,身上插着胃管和導尿管。”管床醫生陳超告訴筆者,5月9日小濤入院後,神經外科主任張銘聯合高壓氧科、康複醫學科專家進行多學科會診,為小濤制定了一整套整體化康複治療方案——經顱磁刺激療法、右正中神經電刺激療法聯合高壓氧治療和身體康複理療。
又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小濤逐漸對疼痛有了反應,也有了吞咽動作,僵硬的身體也慢慢能做一些動作了。随後一段時間,小濤恢複的很快,胃管、導尿管先後被拔除,思維也慢慢清晰,小濤被成功促醒了!截止發稿時,小濤仍在進行語言與身體的康複理療,争取早日出院回家。
據悉,就在小濤住院促醒期間,神經外科已有好幾位昏迷患者促醒成功,出院回家或轉回家鄉繼續康複治療。究竟是什麼技術打破了昏迷患者沉睡的“魔咒”呢?
昏迷促醒的“天時、地利、人和”
神經外科主任張銘介紹,昏迷患者的促醒不能僅僅隻靠治療還要講究天時、地利與人和。
“天時”就是促醒幹預時間,越早開始越容易促醒,變成植物人的可能性就越小。昏迷後1個月内是病人促醒的黃金時間,這段時間内如果能醒過來,最終的康複效果也會比較理想。如果是外傷所緻昏迷,3個月内是治療和康複的關鍵時期,一年内蘇醒機會較大,如果超過了一年,蘇醒的可能性就非常渺茫。而對于非外傷原因造成的昏迷,時間更緊迫,隻有6個月;
“地利”就是包括患者年齡、導緻患者發生昏迷的原發病、大腦損傷部位等情況,一般年齡越小恢複的越好,外傷所緻昏迷治療效果要遠遠好于非外傷所緻昏迷,如果有腦幹損傷也會影響恢複效果;
“人和”包括患者家人和其它學科的支持。對每一位昏迷患者的治療,神經外科團隊都要與高壓氧、康複醫學等相關科室進行MDT多學科會診,為患者量身制作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案。“醫生,他為什麼還不醒?他還能不能醒?經過治療多久能醒?”這是張主任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對昏迷患者家屬專家們會耐心的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與鼓勵,因為他們的堅持比什麼都重要。
憑借先進的治療設備、豐富的臨床經驗、精湛的診療技術、學科間默契的配合,在近兩年的時間裡,荊門二醫神經外科已成功促醒30餘名昏迷患者。目前陸續有病人家屬來電咨詢。“在‘植物人’促醒的道路上我們一直在成長、在探索,目前我們正在将心理學、營養學等融入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療中,争取達到更好的效果,讓更多的昏迷患者家庭獲益。”張銘如是說。
物理療法成功促醒的“沉睡者”
“物理治療是該科目前昏迷患者促醒的主要方法,有‘經顱磁刺激’和‘右正中神經電刺激’兩種療法。前者是通過把相當于核磁共振強度的磁脈沖高度聚焦于大腦有關部位刺激神經細胞來達到治療作用;後者是将電極片置于右手腕上方,電流通過正中神經向大腦發出電刺激。兩種方法相較于手術和藥物治療具有無創、安全、高效、便捷、價格低廉的優點。”神經外科主任張銘向筆者介紹。
筆者在神經外科病房見到了因車禍造成腦損傷,已昏迷5個多月的李女士(化名),她正在進行右正中神經電刺激療法。病床上的李女士,右手腕關節掌面腕橫紋上方2cm正中神經點處貼着兩枚電極片,床頭櫃上放置着類似于心電監護儀的顯示器,上面顯示着電流強度、時間等數值。“該治療适合各種原因導緻的昏迷,電刺激通過電極片經由正中神經-脊神經-頸髓-腦幹-丘腦-皮質功能區傳導通路對中樞神經系統進行刺激,利用正中神經在體表淺且易定位、電信号在大腦皮質有較大的投射面積,電刺激使處于抑制的神經細胞解除抑制,使興奮性低的神經細胞興奮性增強,使腦幹上行激系統解除抑制、恢複功能從而促進意識恢複。”管床醫生陳超介紹。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雖然李女士意識還未清醒,但已經對疼痛刺激産生反應,李女士的家人對今後的治療與恢複充滿信心。
在另一間病房裡, 21歲的小張(化名)三個月前因腦出血損傷了大腦語言中樞區,喪失了說話能力。床邊,護士長金玲正在一台經顱磁刺激治療儀上按照醫囑調節磁脈沖頻次與強度。“小張,準備好了嗎?今天的治療要開始了。”護士長金玲将發送磁脈沖的刺激線圈放在頭部語言區的體表投影處。“啊......好......”小張努力的發出了兩個音。金玲介紹:“經顱磁刺激療法是通過強電流産生磁場,磁場進入大腦皮層并在相應的皮層引起局部微小感應電流,從而激發神經介質的釋放,達到治療作用。人的身體和行為是受大腦支配的,經顱磁刺激治療可以針對大腦某一特定區域進行治療,對于特定功能區的治療恢複效果非常明顯。臨床上還可以用于睡眠障礙、抑郁症、癫痫等疾病的治療。”一個多月的治療已讓小張由剛入院時的完全無法發聲,到現在能簡單的進行應答了。(廖亮 王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