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再次品讀這首詞,我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複,百感交集。因為在這首詞中,能看到作者内心深處最豐富的感情。作者表面上寫的是離别贈語,希望親人們能夠平安健康,但是仔細一看詩内的含義,你就會被詩人那種情懷所感染,頓時有千言萬語的感慨,對親人摯友的思念之情湧上心頭。
詞的上部分寫中秋賞月,下部分寫望着明月思念親人,蘊含了作者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親人的眷戀之意。
蘇轼寫這首詩時正是他政治上不得意之時,又與兄弟分别數年,正值中秋節,更加勾起對兄弟的思念之情。詩人此時把目光轉移到“天上”,想到“宮阙”甚好,但身處高處必然是飽受清冷孤苦。于是他發出“何似在人間”的感慨,對比到“江湖”還是比較熱鬧。
當我讀到“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時,體會到詞人對自己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感到有些厭倦,所以他渴望飛往一個更美麗的月宮,但是他卻經受不住這種寒冷。當讀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時,我體會到詞人似乎認為與其飛往寒冷的月宮,在天上孤苦清冷,還不如在人間起舞,最起碼在人間還有自己的影子與自己作伴呢!詩人的那種孤獨之情溢于言表。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詩人把自己悲歡離合的感慨之情轉移到月亮之上,想到月亮都有圓缺,更何況人呢,離别都是常理,不必過于感傷!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即使兩人遠隔千裡,隻要兩心相照,雖遠隔千裡,也能共賞同一輪明月。隻要心在一起,隻要共賞一輪明月也是相愛的。俗話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距離産生美,因此,隻要相隔千裡的兩個人心心相照,也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這裡體現了詩人對親情美好的祝願。同時看出了富有才華的蘇轼雖懷才不遇,但絕不會沉淪于悲痛之中。他能夠自我安慰,自我解脫。
雖然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兩方面都同時吸引着詩人,但是相比之下,詩人還是拂去那些虛無飄渺的幻境,從浮想聯翩中回過頭來,覺得有親人摯友的人間更溫暖親切。
我們的人生道路也難免會碰到困難、挫折,但隻要保持積極、樂觀、豁達的心态,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見習編輯:白楚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