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課程:yx10丨内共生:認知疾病的新角度
在我們以往的印象中,見到細菌應該躲着走,因為細菌和髒聯系在一起,是緻病的微生物,人們唯恐避之不及,小朋友們更是要遠離細菌。
但你知道嗎?也許沒人能陪你完整地走完一生,但是細菌可以。從出生開始,它們就和我們共生,我們的一生也是和它們相愛相殺的一生……
青梅竹馬
人類和體内的細菌共生
細菌在地球上存在了35億年,人類隻700萬年,是細菌的500分之一。
因為是先有細菌生存了幾十億年以後才有人類的,所以人類一産生就和細菌是共生的。
人身上細菌遍布,腸道、口腔、鼻腔、皮膚、陰道、上呼吸道甚至咱們認為絕對無菌的大腦裡,現在也發現了細菌。
人體有多少細菌呢?不計其數。
情侶間一次接吻就可以交換8000萬個口腔細菌。
腸道内細菌最多,有上千種,總數大約100萬億。這個數字是全球總人口的1萬3千多倍。如果把這些細菌一個挨一個地排好隊,總長度可以繞地球兩圈。
既然人體内有這麼多常駐細菌還可以和平共處,那麼人和這些細菌從來就不隻是敵對關系,而是内共生。
這種内共生關系就是:相愛相殺,互惠互利。
人給細菌提供了營養和生存環境,但是細菌也不“白吃”,它會從幾個方面反哺它賴以生存的人體。
打破内共生就會帶來很多病,如果可以巧妙地利用和恢複内共生,也可以讓很多病得到緩解或治愈。
相愛相殺
人和細菌的關系像極了愛情
多數情況下,大部分的細菌都是愛我們的,我們為它提供生存場所,它們也在努力守護我們。
建立免疫屏障
每個部位的細菌都有領地觀念,也就是“這塊地兒我占了”,其他的細菌或者微生物别想來搗亂。
合成化學物質
細菌會合成化學物質,幫助人體完成生理功能。比如5-羟色胺是讓人産生快樂的物質。人體自身合成的5-羟色胺隻占總量的5%,另外95%是由細菌合成的。
培養免疫力
比如腸道,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細胞集中在那裡,可以說腸道是人的免疫系統和細菌作戰的最大戰場。不停地鬥鬥鬥,打打殺殺,這個過程就像不停地給咱們“打疫苗”,鍛煉咱們的免疫力。
不過,人和細菌的關系不可能永遠都一帆風順,偶爾也會“鬧分手”。
很多藥物包括化療藥物、抗生素,很多食物包括糖,都會幹擾内共生。内共生關系一旦被打破就會帶來病。
細菌移位會帶來病
也就是說,細菌跑到不該去的地方了。比如,關于阿爾茨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癡呆症病人的研究表明,在這些病人的大腦裡,發現了牙周炎的細菌和一些引起口腔潰瘍的白色念珠菌。
有害的微生物會趁虛而入
正常情況下細菌會形成免疫屏障,但是有時候咱們用抗生素把常駐部隊都殺死了,那“土匪”就該搗亂了。
例如,很多女性用含有殺菌劑的洗液沖洗陰道,那麼接下來反而會引起真菌感染,引起真菌性陰道炎。
細菌合成化學物質異常會帶來病
研究發現胖人體内“胖菌”多,這些胖菌會分解食物産生乙酸這種物質,乙酸就會讓人産生饑餓的感覺,讓咱們不停地吃吃吃。
再比如,大腦細胞完成信号傳遞功能,涉及到主要20多種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中很多都是由腸道細菌參與合成的。如果腸道菌群紊亂,就會引起精神問題,比如焦慮、抑郁、自閉症等等。
破鏡重圓
讓細菌陪你完整地走完一生
愛情想要長久,少不了用心經營。可以使用這些技巧,保護這段來之不易的緣分,重建或者恢複内共生:
少用抗生素
細菌沒惹你沒搗亂,你也别去主動攻擊細菌,它和你不是敵人。
如果不是嚴重的或者關鍵部位的細菌感染,就少用抗生素。能不用最好不用,如果必須用,也要到醫院咨詢完醫生再用。抗生素是對内共生破壞最大的藥物。
别太愛幹淨
人體并不是細菌少就健康。越是喜歡把自己搞得過分幹淨的人,反而越容易感染各種疾病。
少量接觸一些病菌可以讓人體産生抗體,從而獲得抵抗能力。而潔癖患者由于沒有任何防備,一旦接觸病菌就可長驅直入。
多補充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吃不夠,腸道菌群就要開始“吃”你的腸子了!
我們的腸道内含有大量的共生菌,它們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分解食物吸收營養,也在多個不同方面影響着人體健康。對于大多數腸道細菌來說,充足的膳食纖維是它們的功能得以正常發揮的關鍵。
日常生活中,除了這三點建議之外,“通過補充外源微生态制劑來重建或者恢複内共生”的觀念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業内專家的共識。
讓我們用人類的智慧,調和與細菌偶爾出現的矛盾關系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