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臉的窦爾敦盜禦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
01
京劇《說唱臉譜》中有這麼兩句詞:
藍臉的窦爾敦盜禦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
大概人人都能随口哼唱。
那麼問題來了,
紅臉的關公人盡皆知。
藍臉的窦爾敦是誰?
為什麼要盜禦馬?
其實,能在歌詞中跟關二爺并列,
肯定不是無名之輩。
關二爺是忠義的化身,
窦爾敦卻是真正的豪俠。
熱血江湖上,一直流傳着他的傳說。
02
窦爾敦,河北獻縣人。
原名窦開山(一個很剛猛的大名),
乳名窦二敦(上有長兄)。
其父窦志忠系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
李自成部下将領
由于老爹老早就撇下家庭,
風風火火當起了反賊,
窦爾敦的童年過得相當清苦,
年齡很小時就做了童工。
不知是否受過老爹的影響,
窦爾敦天生一副熱心腸,
時常準備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有一次,他在集市上偶遇惡霸欺壓良民,
頓時怒從心頭起,
這就要上前幹仗。
他的做事原則是:
甭管打不打得過,先上去再說。
隻是這一回,窦爾敦還沒出手,
就被一韓姓老者搶先動手爆錘惡霸。
打鬥結束後,
老者對窦爾敦小小年紀
敢于亮劍的精神打動,
收其為徒,傳授窦爾敦三年武藝,
練得十八般兵刃樣樣精通。
03
辭别師傅沒多久,
窦爾敦就惹上了官司。
因他看不慣獻縣知縣父子
橫行霸道、魚肉百姓,
決心為民除害。
一天夜裡,窦爾敦潛入知縣府中,
幹掉了知縣父子,
還模仿了一把打虎武松的套路,
在牆上留下一句話:
殺人者,河北窦開山是也!
吃了官司,意味着得趕緊跑路。
窦爾敦為躲避官府緝拿,
含淚辭别母親,開始浪迹天涯。
流浪期間,
窦爾敦曾躲到少林寺出家為僧,
還拜少林大師靜慈和尚為師,
修煉軟硬氣功、輕功和護手雙鈎,
武功大進,江湖人稱“鐵羅漢”。
後來,朝廷大赦天下,
窦爾敦離開少林,回到河北老家。
此時已至康熙朝末年,
地方上貪污腐化,
窦爾敦就在家鄉拉起一面旗幟,
還劫了大名府運往北京的十萬兩官銀,
一時令朝野大為震驚。
04
清廷派遣大将黃三泰率軍趕赴河北,
抓捕窦爾敦。
黃三泰同樣武藝高強,身手了得。
他給窦爾敦寫了封信,
希望窦爾敦和他以武會友,切磋武藝。
也就是說,他想和窦爾敦單挑。
切磋武藝,窦爾敦自然相當樂意,
于是,戰場就成了比武場。
兩人來來回回鬥了不下百回合,
漸漸黃三泰落于下風,
窦爾敦有意生擒黃三泰,
招式盡顯霸氣。
鬥着鬥着,黃三泰不顧事先約定,
連發三枚金镖射傷窦爾敦,
窦爾敦左肩受傷,隻得逃奔而回。
此後,清軍多次圍剿起義軍,
雙方互有損傷。
窦爾敦認為河北平原無險可守,
就轉移到燕山山脈一處
名叫連環套的地方,
在這裡安營紮寨,
并繼續與清軍周旋。
起義軍發展到最強盛時,
将近萬餘人。
05
回到最初的問題:
窦爾敦為什麼要盜禦馬?
原因很簡單:報黃三泰暗算之仇。
有一次,朝廷重臣梁九公
騎着皇帝禦賜的寶馬在河間圍場狩獵,
這匹禦馬,名叫追風趕月千裡駒,
聽着相當霸氣。
這個消息被窦爾敦得知後,
他有心得此良駒,
更想報黃三泰暗算之仇,
掃一掃朝廷的臉面。
于是他安排屬下守好寨門,
喬裝打扮隻身下山,
以行商之人的身份接近梁九公的營寨。
夜間,窦爾敦趁衆人熟睡之際,
用熏香熏倒軍馬守衛,
連夜盜取禦馬。
數日後,這匹禦馬就到了
起義軍的大寨之中,
氣得梁九公好久吃不下飯,
軍中主将黃三泰也因此事受到牽連,
被朝廷降職留任。
窦爾敦盜禦馬的故事
迅速在河北大地流傳開來,
後來被演繹成各種文學體裁,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京劇《盜禦馬》,
還有《說唱臉譜》中那句經典唱詞。
06
至于窦爾敦的結局,
不同的史料有截然相反的記載。
據《明清史料》記載,
由于多次圍剿起義軍無果,
清廷下令逮捕窦爾敦的母親,
并張貼告示,
聲稱窦爾敦不來投降,
則立即處死其母。
窦爾敦不但講義氣,還是個大孝子,
他不忍母親受難,不顧衆人阻攔,
隻身前往官府投案,随即被打入死牢。
在獄中,其母深明大義,
痛斥窦爾敦迂腐糊塗,
然後撞牆自盡而死。
窦爾敦悲痛萬分,掙斷繩索與獄卒搏鬥,
不幸腿部負傷無法動彈。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步軍統領隆科多以擒獲匪首上奏康熙皇帝,
沒過幾日,窦爾敦就在獄中
被秘密處死,年僅三十四歲。
清廷還特意将窦二敦的“二”,
改為“爾”,以示貶低。
然而,清朝地方史志《古城瑷珲》中
則有不同的記載。
窦爾敦被叛死刑時,
正值沙俄強占雅克薩城,
康熙召見黑龍江将軍薩布素,
薩布素曆來欣賞窦爾敦
剛猛不屈的品格和過人的武藝,
在京城幾經奔走,
才将窦爾敦由淩遲改為流放黑龍江。
在雅克薩之戰中,
窦爾敦勇猛奮戰,立下赫赫戰功。
第二次雅克薩争奪戰中,窦爾敦不幸負傷,
一年後病逝于火石山(今黑龍江窦集屯)。
為紀念窦爾敦的功績,
薩布素特地在窦集屯為其建造祠堂,
後人稱為“窦爾敦廟”。
07
為什麼窦爾敦在京劇中是藍臉?
京劇臉譜與角色的性格關系密切,
藍色臉譜代表剛猛、忠直
并富于反抗精神,
所代表的人物大都是
綠林好漢和勇猛彪悍的大将,
這正是京劇對窦爾敦性格
和人生經曆最恰當的設定。
當然,所有關于窦爾敦的記載,
或是存在于野史,清朝小說,
或是存在于地方志,
清朝兩大正史《清史稿》和《清實錄》,
都沒有關于窦爾敦的隻言片語。
窦爾敦是否真實存在于曆史之中,
至今仍無人可以斷定。
其實,存不存在并不重要了,
當你偶爾哼唱那句
“藍臉的窦爾敦盜禦馬,
紅臉的關公戰長沙”時,
誰又不會為心中激蕩的一股豪情
而振奮精神、心生向往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