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東說葫蘆西說瓢

東說葫蘆西說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1 09:11:38

葫蘆也是一種古老的植物,《詩經·國風》裡寫到匏也就是葫蘆:“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有彌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不涉昂否,昂須我友。”匏瓜在古代詩文中常指所有的葫蘆。

“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裡,孔老夫子這樣稱許自己的弟子顔回。看來,那個時候的人們就已經開始種葫蘆、吃葫蘆、把葫蘆劈開做瓢,并且用“瓢”來做為舀水的器具了。

老家有兩句關于葫蘆的俗話,小時候經常聽我的母親說,其中一句是:“比着葫蘆畫瓢”,是說有些事情有比照着的,很容易做。比着葫蘆畫瓢,對于初學畫畫的人來說,還真是不算容易。有一年藝考,出的素描題裡有一道就是畫蜂窩煤,據說就難倒了不少考生。其實這蜂窩煤在一些城市家庭消失了才多少年?幸好不是讓比着葫蘆畫瓢,否則會難倒更大一片考生。瓢這老物件,九零後、零零後的城市考生們,估計沒有幾個人見過了。即使是在日漸城市化的農村,瓢也成了老物件,難得覓到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塑料制、鋁合金制、不鏽鋼制的等各種舀水器物。

東說葫蘆西說瓢(東扯葫蘆西扯瓢)1

在我小時候,瓢也算是家裡的重要家什了,雖然并不值什麼錢,但是居家過日子,誰家沒有大大小小的幾個瓢?瓢放在面缸裡,用來舀面;瓢放在水缸裡,用來舀水;瓢放在糧囤裡,用來舀糧食。再有多餘的瓢,就随手放些零星雜物,當作小雜物箱子使用,真是方便極了。也許因此,瓢也就成了很多農家裡約定俗成的量詞。做飯了往鍋裡添水,母親會叮囑說,要添幾瓢幾瓢的水。和面蒸饅頭,母親會說,要舀幾瓢幾瓢的白面。村裡來了唱花鼓戲的,唱完了挨家挨戶上門斂糧食,母親就會根據情況舀上一瓢玉米或者麥子。

每一次讀《紅樓夢》,看到裡面寶哥哥對林妹妹說:任憑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心裡總有種說不出的感覺,青少年時閱曆淺,那時讀《紅樓夢》讀到的是好玩、有趣,以及寶黛之間卿卿我我的深情。現在想來,富貴鼎食之家如賈府,用來舀水做飯的工具,也用的是瓢啊。

形容雨下得大、下得急,在我看來,一個最形象的詞語就是“瓢潑大雨”,這瓢潑大雨,多接地氣。想想多少年之後,我們的後代,看到文章裡“瓢潑大雨”這字眼,估計會心存疑問:這“瓢潑大雨”是神馬雨呀?

小時候在鄉下,瓢也不需要花錢去買,房前屋後或者菜園子裡,種上幾棵葫蘆,到了秋天就能收獲一大堆瓢了,而且,大号的、中号的、小号的,一應俱全。架上正長着的嫩葫蘆一般是淡綠色的,長大成熟的葫蘆則變成了銀白色,等葫蘆一天天在秋風裡吹,在秋天的豔陽下曬,吹老曬幹的葫蘆就逐漸變成了黃色的了。半幹未幹透的葫蘆,最适合用鋒利的鋸子,把葫蘆從中間鋸開,于是,一個葫蘆就變成了兩個瓢。把葫蘆變成瓢,這也是個技巧活,如果力度把握不好,鋸出了裂紋,一個瓢也做不成。

東說葫蘆西說瓢(東扯葫蘆西扯瓢)2

關于葫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說得有意思:“壺是盛酒的器具,盧是盛飯的器具,因為壺盧的形狀與它們都相似,又能用做盛酒和喝料的器具,所以這樣命名。圓的壺盧叫匏,因為它能像水泡一樣浮在水面上,所以也叫瓢,因此葫蘆又有瓠瓜、匏瓜等名稱。”

葫蘆是一年生藤蔓植物,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葫蘆的品種還頗不少,像大型亞腰葫蘆,中型亞腰葫蘆,小型亞腰葫蘆,微型亞腰葫蘆(撚手),寶葫蘆,大匏單肚葫蘆,中匏單肚葫蘆,長柄錘形葫蘆(鑿背),短柄錘形葫蘆(捶腿),小型圓葫蘆(揉手),油葫蘆等等。我在現實裡見到過的葫蘆有兩種,一種就是人們種葫蘆是為了收獲瓢的那種大個頭的單肚葫蘆,另一種是用于觀賞的亞腰葫蘆。當時的農人們種葫蘆是為了收獲瓢,如果葫蘆結的足夠多,在葫蘆嫩的時候摘下來,可以切成薄片油鍋裡炒熟了當菜吃,也可以擦成絲剁碎了調餡包水餃吃。鮮嫩的葫蘆果肉是白色的,水分比較多,纖維少,略帶點甜味,入口滑膩、清爽,吃起來口感還是蠻不錯的。那時候,不過年過節輕易吃不到肉,想來如果用嫩葫蘆炒肉、葫蘆炒臘肉,應該也很美味吧。現在鄉村種葫蘆的也不多見了,即使種,也是種的那種可愛的觀賞性葫蘆,不會為收獲瓢而種植了,也就難得吃到嫩葫蘆了。葫蘆的種子也可以吃,而且吃起來還很香。可是,大人們不讓吃,說是小孩子吃了葫蘆籽會長龅牙,難看死了。我記得自己小時候曾偷偷地吃過,吃的時候也曾經心懷忐忑,擔心以後會長出來難看的龅牙。當然,終究是沒有長出什麼龅牙。吃葫蘆籽會長龅牙,應該是無稽之談。不知道大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哄騙小孩子。聽電台的一個小說連播,偶爾聽到一部小說,裡面寫到一個村,土壤适合種葫蘆,于是就大力發展葫蘆種植,開發出葫蘆宴、葫蘆文化等等。小說是文學虛構,可以信其有,也可以信其無。

東說葫蘆西說瓢(東扯葫蘆西扯瓢)3

比着葫蘆畫葫蘆倒還是比較容易做的。所住小區院裡的空地,一樓的人家,有幾家就種着葫蘆,路過的時候我經常駐足瞅上那麼一會。葫蘆、絲瓜、黃瓜、南瓜、葡萄等,都屬于爬藤類植物,葉子和頸、須等,也大同小異,畫法也大體相似,葉子是掌形葉,可以五筆也可以三筆畫成,葉子用濃淡墨分出陰面和陽面,藤蔓可用草書的筆法寫,下筆要準确、迅疾,葫蘆的造型也比較簡單,比較有難度的是處理好藤蔓和枝葉的穿插關系,葫蘆還要畫出立體感,畫出明暗來,能夠見筆見墨。

吳昌碩的寫意花鳥畫是我特别喜愛的,見過他畫的一幅葫蘆圖,那筆墨,那色調,不消說是精彩,隻是看那畫題為“依樣”,就已經很有意趣了,很明顯,是取依樣畫葫蘆的意思,但含蓄點題,真是可愛。

古代的書畫家,他們所畫的題材也大都是很接地氣的,因為他們大都生于鄉村,長于鄉村,而且那時候城市的規模還不大,城市與鄉村,差别也沒有現在那麼大,古代的書生、文人,雖然有時也被譏諷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這樣的人應該也是極少數的。

關于葫蘆和瓢,老家還有一句俗語:東扯葫蘆西扯瓢。這句俗語我母親也常說,一般是形容某人說話瞎扯,沒個主題,沒個正經。小時候,我總是想不明白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現在我也想不明白,有一天好奇就百度了一下,也沒有找到關于這句話的古老的典故,隻查到柯藍《浏河十八彎》裡有這樣的句子:“你少東扯葫蘆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麼又發癫,想起去查賬了。”柯藍是湖南人,看來,這句俗語在湖南也有。

從葫蘆說到瓢,說到畫,說到詩,說到葫蘆美食,說到古,也說到今,我這也是不是“東扯葫蘆西扯瓢”了?

壹點号雨蘭詩文書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