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場站官兵守望戰鷹起飛。朱 矗攝
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場站将士兵請上“講台”唱主角。張起兵攝
第一視角 獨家原創
淩晨一點,宿舍内呼噜聲此起彼伏。
像往常一樣,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場站通信連指導員張瞳開始查鋪。此刻,三樓的學習室仍亮着燈。推門進去,張瞳看到線路維護技師張子輝正埋頭寫着什麼。
“子輝,怎麼這麼晚還不睡?”
“唉……這不剛休假回來,落下‘作業’太多了。”張子輝無奈地說,“白天工作忙,沒時間,隻有晚上這會兒來補。”
為了确保每月教育檢查時不被通報,官兵休假歸隊,任務之一就是要盡快補全落下的教育筆記。
“這樣補筆記,既影響正常工作,又達不到教育效果,隻會給官兵增加負擔。”那晚查完鋪回來,張瞳一直在琢磨,能不能找到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的好辦法。
今年初,場站政工會上,本該彙報連隊年度工作思路的張瞳,将這個問題抛了出來。這一話題很快引起與會人員的激烈讨論。
大家一緻認為,搞教育不能等同于抄筆記,更不能讓教育成為官兵的負擔。現在,我們最應該探索的,就是如何努力實現減量增效,确保教育走心入腦。
場站黨委常委會上,政治工作處将部隊教育說理性感染力不夠、多亂繁雜、抄筆記代替搞教育等問題擺了出來。黨委一班人認識到,必須下大力徹底解決這個矛盾。
“機關要深入調查研究,拿出科學可行的辦法,真正将教育負擔‘減’下來,将教育質效‘增’上去,提高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場站領導達成了共識。
一場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加減法”的探索創新開始了。
從“抄筆記”到“寫心得”
又是一個周二晚上,連隊每月的集中授課時間到了。
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場站警衛連官兵圍坐一堂,認真傾聽上等兵常江的體會發言。
從“抄教育筆記”到“談心得體會”,入伍一年多來,常江經曆了場站教育模式創新的前前後後——
今年初,場站教育座談交流會上,官兵們七嘴八舌,紛紛“吐槽”日常教育筆記——
“每個月的教育都二三十課,筆記抄到什麼時候是個頭?”
“一想到每次休假回來都有幾十課要補,連休假的心情都沒了……”
機關調研後發現,2019年場站官兵每月思想教育和理論學習次數過多。警衛連指導員吳銀坤說:“有時,一周之内集中教育好多次,根本來不及備課,授課效果可想而知。”
聯系實際才能解決問題。該場站常年外出伴随保障,戰訓任務重,人員長期多點分攤,教育時間相對緊張。
管理部門檢查保密教育,保衛部門檢查法紀教育……上級機關和相關業務部門的檢查一項不會少,哪一項沒有按要求落實,基層都會被通報。
“要落實好這些‘剛性’教育内容,時間和精力上難免會捉襟見肘。”一名指導員坦言。
《中國人民解放軍思想政治教育大綱》規定:“旅、團級單位應當從實際出發,加強統籌協調,搞好結合,在落實上級指示要求的前提下,行使對教育内容的調整權、教育時機的選擇權、形式與方法的決定權、經常性思想教育的自主權。”
細緻分析部隊當前情況後,該場站政治工作處逐條逐項梳理教育内容,科學統籌,規範組教,合并同類項,删減多餘項,聚焦中心項,将授課數量定為每月“四堂課”。
“我們規定,每周集中授課一次,每月隻上‘四堂課’。”該場站政治工作處幹事闫輝說,“四堂課”中“理論教育”緊盯創新理論,堅定信仰信念;“思想教育”緊貼形勢特點,搞好引領疏導;“戰備教育”聚焦使命任務,砥砺戰鬥血性;“管理教育”着眼單位實際,提升建設水平。
此外,該場站還把安全、法紀、計劃生育等教育任務化整為零,融入“四堂課”一并組織。
教育不在多,關鍵在于是否走心入腦。與2月份共計19課“對仗”工整的教育提綱相比,上等兵常江3月份隻寫了4次教育作業筆記。在管理教育心得體會中,常江這樣寫道:“身邊的安全隐患這麼多,我們警衛執勤、應急處突作用很大,容不得疏忽。”
該場站政治工作處教育幹事戴曉寒深有感觸:“官兵們反映,這樣的教育廢話少、筆記少、幹貨多、啟發大,很接地氣。”
當“自主權”遇上“剛性”檢查
“四堂課”教育模式運行伊始,該場站不少官兵心裡犯起了嘀咕。有的指導員感覺心裡沒底:“願景很美好,執行起來阻力可不小!”
“四堂課”教育模式能否經得起實踐檢驗?
今年6月,全師安全大檢查如期而至。果不其然,檢查防線工作時,師保衛幹事指出:汽車連每季度開展一次防線教育的規定未能落實。
場站政治工作處副主任周鋒解釋道:“我們防線教育是結合‘四堂課’教育中的‘管理教育’一并組織的。”
“從你們的教育筆記上看,怎麼體現不出開展防線教育的痕迹?”保衛幹事翻看一名士兵的教育筆記本後追問。
“近期行車安全壓力增大、官兵休假願望較強,容易因工作疏忽造成保障車輛剮蹭飛機,我們将現實情況融入管理教育,及時糾偏正向,增強官兵防線安全意識……”汽車連指導員孔德臣應答道。
“這樣雖然也能解釋得通,但防線工作事關空地安全,你們這樣做,是不是有‘打擦邊球’的嫌疑?”檢查結束,保衛幹事還是将這條“問題”帶走,并将情況報給了師宣傳科。
月底,恰逢師宣傳科科長黃興到該場站檢查工作。他借機詳細了解了這個場站探索教育“四堂課”的前前後後。
翻開汽車連6月份管理教育提綱,黃興發現,薄薄7頁紙上涵蓋了季節性事故預防、防間保密、安全法紀等多方面内容,每一項都與單位實際緊密聯系,授課時間也不長,每堂課不到1個小時。
每次上課前,指導員孔德臣都會請官兵們和他一起探讨授課内容,把連隊的好人好事等鮮活事例融入教育課,收到很好效果。現在,汽車連官兵凝心聚力,正瞄準“安全行車44周年”的年度目标努力。
“你們這個做法與單位實際聯系緊密,統籌有力,我覺得值得肯定!”黃科長很興奮。
課時“減”了,質效“提”了
當筆記、登記不再作為教育考評的主要依據,教育效果又該如何衡量?
一次回訪中,該場站政治工作處幹事黃偉向四站連的官兵連發三問——
“這個月的4堂教育課都講了什麼?”“聽了這堂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麼?”“大家的現實反映又如何?”
今年3月份起,該場站政治機關幹部多次到基層單位上門聽課,與官兵一起講心得、談感悟。
如今,該場站“主官談話看思路、官兵交流看理解、查閱資料看落實、觀察風貌看實效”的“四看”考評新模式逐漸成形。直撲基層,查驗質效,這一做法立起了教育考評新風尚。
該場站還将所屬基層單位劃分為4個教育協作區,每個協作區每月負責推出一堂“精品課”,分享給各單位。如此一來,“減負”騰出的時間和精力,可以更好地運用到“提質增效”上。
每到月底,該場站的教育“峰會”拉開帷幕。會上,政工骨幹們反複打磨下個月的教育提綱。随後,他們采取“點将”的形式,随機抽選政治教員上台講課,集中研究施教方式。
教育協作區負責人、通信營教導員容合龍說:“經過授課人備課、協作區集體修改、負責人把關、機關和領導審核這4個關卡,教案質量大幅提高!”
6月中旬,上級機關在半年工作檢查中發現,該場站一些官兵的每月教育體會不足4課。進一步了解情況後,他們發現,原來是休假歸隊的那些官兵沒有補筆記。
那落下的課怎麼辦?
“官兵休假歸隊後,我們主官集中串講補課,搞好談心教育。大家隻要登記1次體會式筆記就行。”指導員吳銀坤回答。
前來檢查的教育幹事說:“以前,受教育的人疲于抄提綱,機關檢查的人忙着翻本子。沒想到,你們一次集中串講就基本上解決了問題。”
不僅“有意義”,也要“有意思”
教育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
這個場站推行每月“四堂課”的教育模式,“減”的是冗雜的内容、教條的抄寫、老套的手段和官兵的額外負擔,“加”的是科學組教、合理施教的創新方法和官兵的認同感。
一天晚飯後,官兵們剛領到手機,就收到該場站醫院副院長姜炳乾推送的一條微信。“我為我是一名人民軍醫而驕傲自豪!”姜副院長的推薦語簡單直白。
點開鍊接一看,原來是場站醫院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微信公衆号上推出了微視頻作品《左臂“紅十字” 右臂“空軍标”》。
視頻中,空軍軍醫的“仁心、仁術、仁德”貫穿全片。看完這個短視頻,一名士兵留言:大醫精誠、厚德博愛,你們是最美逆行者。
疫情期間,人員“不聚集”防住了病毒,卻也給“信息病毒”創造了空間。那段時間,一些官兵被網絡上虛虛實實的信息所擾。現實情況是,疫情期間不合适集中起來開展教育。為解決這個難題,充分讓“四堂課”落深走實,他們在“微”字上下功夫,在“快”字上見成效。
該場站依托自主研發的“穹窿視聽”平台,搭載“推門聽課”系統。打開平台主界面,“四課教育”“時事熱點”“誇兵贊幹”等欄目映入眼簾,林林總總共6大類800多條推送内容,非常豐富。連隊将教育内容錄制成網課,上傳到平台後,各基層單位官兵在教室就可以打開電視,觀看教育視頻,教育開展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同時,機關還利用這個平台,适時轉發權威聲音,及時廓清官兵的思想迷霧。
豐富的教育資源,離不開群衆性教育平台的孵化。該場站各基層單位積極開展群衆性自我教育,主動将士兵請上“講台”唱主角。
警衛連的“警衛講壇”、通信營的“書香門第”講堂、汽車連的“強軍工匠講強軍”論壇、場務連的“骨幹講堂”以及場站醫院組織的心理行為訓練等,各有特色。這些基層教育“品牌”,充分發揮了“酵母”作用,讓教育“有意義”的同時也變得“有意思”。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唯有因時而變、應勢施教,才能切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讓教育鮮活起來、務實起來,更好地服務備戰打仗。(李鵬飛 王宇)
來源: 解放軍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