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簡單施救方法?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數據顯示,溺水是非故意傷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造成青少年意外死亡的一大殺手随着近期氣溫升高,暑假即将到來,去野外戲水、劃船的人增多,要格外警惕落水事故一旦落水,如何自救?會遊泳的人就有能力救人嗎?,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溺水簡單施救方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數據顯示,溺水是非故意傷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造成青少年意外死亡的一大殺手。随着近期氣溫升高,暑假即将到來,去野外戲水、劃船的人增多,要格外警惕落水事故。一旦落水,如何自救?會遊泳的人就有能力救人嗎?
人一掉進水裡,本能反應是直立掙紮,上下撲騰,而這種姿勢會消耗大量體力,有繼續下沉的危險。試驗中,消防員模拟落水後高舉雙手,發現身體反而沉得更快。
浙江甯波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朱一凡:專業救援人員在用同樣的力持續踩水時,将手依次從水中慢慢舉高,我們會發現人的身體在手舉高時會慢慢下沉,當手完全舉出水面,水基本漫到了救援人員下巴,這對于自救來說非常不利。
消防員表示,溺水救援的黃金時間往往隻有5分鐘,這麼短時間内若沒能及時進行自救或他救,溺水者生還幾率就會降低。所以做好溺水防範,掌握科學的自救和他救技能尤為關鍵。落水者要盡可能增加在水中堅持的時間,以待救援力量到達。
那麼,一旦落水,如何自救最省力?在試驗中,消防員在直徑1.6米、高1米的水桶中讓8位性别、年齡不同的試驗人員分别擺出“直立”與“仰漂”兩種姿勢,然後根據水桶下地磅顯示出的數值進行計算測量,得到兩種狀态下人所需的浮力大小。消防員發現,保持直立時人所需的浮力至少50N,而仰漂時所需的支撐力約15N。說明比起直立,用“仰漂”的姿勢求生需要更小的力,為救援争取時間。
浙江甯波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朱一凡:人身體在水中的部分體積越多,受到水的浮力就越大,所以在能确保呼吸的情況下,仰漂姿勢越标準越好。落水者也可通過踩水提供的力來保持直立求生,但随着時間推移,體力下降後踩水能供應的浮力也會下降,人很快就會下沉。所以所需推力最小的仰漂,是最合适自救的姿勢。
意外落水兩種自救方式要掌握
據了解,一旦意外落水,有兩種自救方式,一種是抱膝式,另一種是仰漂式。兩種自救方式都有哪些要點要掌握?
浙江甯波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朱一凡:首先給大家演示的是抱膝式,人在落水時首先保持冷靜,雙手抱住膝蓋,低頭成蜷縮狀,人體會慢慢上浮,當感覺背部離開水面時,迅速向下推水,同時擡頭換氣,然後下沉恢複抱膝狀态,循環往複,以确保自身的正常呼吸,這種方式可以延長自救時間。
另外一個自救方式是仰漂式,消防人員介紹,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所需的力更小,節省體力。仰漂的重點,在于讓身體的臉部口、鼻部分,浮出水面,其餘的部位則在水面下,維持浮力。首先,将雙手放于水中,人往後仰,保持口鼻浮出水面進行緩慢換氣。當下沉時閉上嘴巴,鼻子出氣,微微推水,等待上浮。
漂起來的技巧是,在水中讓身體放松,待吸滿氣之後,頭部慢慢後仰,避免身體重心集中在身體下部。同時,調整呼吸的節奏,隻有在吸氣時,空氣貯存在胸腔,讓胸腔充滿了空氣,才有辦法帶動身體上浮。
意外落水科學自救 勿去無人看管水域遊泳
數據顯示,大部分的溺水都發生在無人看管的水庫、河溝、池塘等水域。甚至在一些危險水域,夏天接連發生溺水事故。消防員表示,一些水域表面看起來清、淺,水流不快,但實際上水底情況複雜,往往是到了水中人才發現危險,所以不要去沒有救援人員和安全設施的地方遊泳。
浙江甯波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朱一凡:開放性水域環境非常複雜,水速快,暗流多,河床深淺不同,水草和石頭也很多。試驗中,我們在人員入水前後分别測試體表溫度,發現入水前的體表溫度是35度,短短半分鐘,出來就隻有30度。可見短暫在水中停留,人體表面熱量就會迅速流失,失溫速度快。人在水中容易發生抽筋甚至疲勞的情況。一定不要去沒有救援人員和安全設施的地方遊泳。
遇溺水科學施救 未成年人勿盲目下水救人
除了科學自救之外,遇到有人溺水,下水施救也要掌握科學的方法,量力而行,尤其是未成年人不要盲目下水救援。
消防員表示,就算是會遊泳的人,踩水産生的浮力也是因人而異,如果這個力量無法保證救人者與落水者兩人同時保持頭部在水面上,就可能會有危險。
試驗中,幾名會遊泳的試驗人員進入河水中用腳踩水,身體露出水面的部分越多,說明産生的浮力越大。可以看到,前兩人“踩水”時,身體露出水面的部分多。通過測量發現,其中一人産生的推力為124N,遠大于自身直立所需的56N,多餘值為68N,也就是說,他可以救起一個與他相當的成年人。
浙江甯波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朱一凡:另外兩位踩水後隻能保證頭部露出水面,經過測量後我們發現,其中一人通過踩水可産生的推力為72N,而保持自身在水中直立需要40N,也就是說她隻可提供32N多餘的力,而一般成年人水中直立所需浮力至少50N,說明她在水中踩水産生的浮力很可能不足以救人。
營救落水者時,可在岸邊尋找一些足夠結實的長杆,例如竹竿、撐杆、魚竿等伸向被困者。落水者離岸較遠時,可使用繩子綁住救生圈等救生設備,扔到被困者面前,等其抓住後将他帶回岸邊。其他方法都不能實施時,再下水從背後或側面接近落水者,托起他的身體讓頭部露出水面側遊上岸。而未成年人救人能力不足,不要盲目下水施救。
浙江甯波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朱一凡:各位家長要加強對孩子自護自救能力的培養,不要讓孩子去水邊嬉戲玩耍。因為未成年人不具備直接救人的能力,當小孩發現自己的同伴落水,要第一時間大聲呼叫,找大人幫忙,撥打119報警,一定不要盲目下水,也不要手拉手下水營救。
孩子身背書包落水應該如何自救?
暑假馬上就要到了,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兒童溺水事故的高發期。其中很多孩子都是出了學校,背着書包就相約跑到河邊戲水,如果遇到險情,後果不堪設想。這種情況下,孩子應該如何自救呢?我們來向專業人員學習一下。
深水區裡,遊泳教練正在給一名7歲兒童上課,練習意外落水後的自救方法。
遊泳教練:大口呼吸,摘書包摘書包,雙手抱頭、轉身,放松。
教練将孩子舉起抛向身後的水面,随後下達口令讓他摘掉身上模拟書包的漂浮闆,三兩個動作之後,孩子就頭朝上浮出了水面,保持口鼻呼吸且一直漂浮在水面上。教練說,溺水後要放松身體并保持這個動作,靜靜等待救援人員前來施救即可。
在水中出現“抽筋”情況應該怎麼辦?
衆所周知,無人看管的水庫、河溝、池塘等水域最易發生溺水事故。那有人說我們不去這些地方,去遊泳館是不是就不會有危險了呢?當然不是。很多人在遊泳館戲水或遊泳時,都有過抽筋的情況。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
大家在遊泳時,應聽從場内工作人員的安排,并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泳池的水深,或者是否需要佩戴泳圈、浮袖等輔助裝備。在下水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下水後,如果發生身體不适、無法正常運動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向救生人員呼救,也可以先采取一些自救的方法。
遊泳教練沈烨:腹部抽筋的話,這個比較常見,也比較難自救。建議整個人蜷縮,看周圍是否有人,有人的話,讓周圍的人幫忙呼叫救生員,或者是也有水線,拉着水線進行揮手或呼叫。
遊泳教練馮傑:比如手抽筋我們可以把手一收縮、打開,反複做幾次就可以。腳的話一般是小腿容易抽筋,小腿抽筋的話,我們就把膝關節伸直,腳尖回勾,就是保持這個狀态十秒左右,再做一次。伸直再回勾,十秒鐘左右,反複做幾次就好了。
什麼是“寂靜溺水”?如何準确識别溺水者?
看來在下水營救遇險者之前,必須要準确判斷自己的能力,否則很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接下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準确識别溺水者呢?很多人認為,所有溺水的人都會雙手亂揮、大聲呼救。事實真的如此嗎?
專業人員指出,很多時候,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卻發不出聲音,呈現一種寂靜溺水的現象,特别是孩子。有些溺水者會呈半直立狀态飄在水裡面,臉朝下,四肢不動,靜靜的在水裡漂。專業人員介紹,可通過遊泳者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來分辨溺水。
遊泳館專業救生員言子馨:疲勞溺水者的表現情況為間歇呼吸,可能會有揮手的動作,比較接近水平的身體姿态;不會遊泳的溺水者表現情況為争取呼吸,兩臂橫伸向下拍水,兩腳伸直踢水或打水無效的動作,身體姿态較為垂直,面部表情較為恐慌;昏迷溺水者的表現形式為無呼吸和動作,在水面、水中、池底橫卧,面部表情較為呆滞,無移動能力。
黃金30秒 如何将溺水者救上岸?
消防人員告訴我們,無論在室内還是室外水域,營救溺水者的黃金時間都是險情發生後30秒鐘之内。如此短的時間,如何做才能既救了人,又保證自身安全呢?
當發現溺水者時,如果自身不會遊泳,千萬不要貿然營救,應先嘗試尋找合适的救援道具,搭救溺水者。
湖南嶽陽市消防救援支隊楊舒源:應該先向有人的地方高聲呼叫,同時盡快找到周圍可取的漂浮物,抛給落水者。救助者可以脫下長褲,在水中浸泡,紮緊褲管充氣後,再紮緊褲腰,抛給落水者。并告訴落水者不要試圖爬上它,或者是靠他掙紮上岸,隻能用手抓住借以将頭浮出水面來呼吸,耐心地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其他方法都不能實施時,再下水從背後或側面接近落水者,托起他的身體讓頭部露出水面側遊上岸。
消防救援人員告訴記者,溺水者由于長時間大量嗆水,救上岸後可能會無意識、無呼吸、無脈搏,此時需要對溺水者進行急救,直至醫護人員的到來。
湖南嶽陽市消防救援支隊楊舒源:對于尚有心跳呼吸,但明顯呼吸阻塞的溺水者,應該先進行控水處理,方法是救助者一腿跪地,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至于屈膝的大腿上,使其頭部下垂,然後拍其背部,使口咽部和其氣管内的水排出,排水處理應該快速進行。如果判斷溺水者呼吸已經停止,在保證呼吸道暢通的條件下,立即要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來源: 央視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