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天人長安 ©
物道君語:
長安從來不隻是一座城,它是一個詩意的世界。
深秋初冬,西安觀音禅寺的銀杏黃了。
傳說是唐代李世民親手栽下的,亭亭如蓋久矣。
十一月北方的山是暗冷色的,但這顆樹就像噴泉一樣,溢出滿地金黃,就像揉碎的星星。
詩人說:“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可1400年後落葉滿西安,所愛不單單是一片葉子,而是夢回長安。
圖片|深圳_百曉生 ©
夢回大秦,夢回西漢,夢回大唐,仿佛看見了長樂門、大明宮,想起漢賦唐詩,想起了李白、杜甫、王勃、李商隐......
長安從來不是一座城,她是一個詩意的世界。
而千年過去,這樣的詩意仍在西安。
【 詩意,是她的曆史 】城牆,千年歲月
從西安火車站出來,第一眼看到的是青灰的城牆,挂着大紅燈籠。深秋天光暗淡,日子暗冷,恍惚間讓人一下忘卻所謂的現代城市風貌,一腳踏進了過去的時空,夢回長安。
這道古城牆13公裡長,有的遠到唐時,有的是到明清,是中華文化遺産。但不再像博物館裡的展品用玻璃隔擋,而是随便觸摸,走着走着,腦子就會自動蹦出一句詩。
“長風萬裡從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想起了喝醉了酒,就上高樓吹秋風的李白。
圖片1|Mimihexin85 ©
圖片2|老色廊 ©
想起認為秋天比春天好的劉禹錫,“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此時此刻,城牆之上,仿佛也有一排沖天而飛的鶴,翺翔雲天。
唐人許渾在長安工作的時候,有一天他登上鹹陽城的東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很奇妙,盡管不是過去人,僅僅走在古老城牆:詩人看見了漢時秋,我們看見了唐時秋,想起了唐時人,吟起了唐時詩。
圖片1|藤蔓植物 ©
圖片2|牛牛 ©
知乎一個“西安好在哪裡”的話題中,一個叫等一隻鷹的女孩說,這是“因為詩意”。
這種詩意,不是人們穿穿漢服,哼哼古風歌曲就好的,也不是看了大唐不夜城就能想到的。“西安的詩意是厚重的,是波瀾壯闊的。它不是輕飄飄浮在空中,而是印刻在這座城市泥土裡的。”
這種詩意,是真的詩意,有六百年的城牆、玄奘講壇的大雁塔、鐘樓、阿房宮遺址、未央宮......
十三朝的古都,厚重的曆史任是如何發展變化,也難以褪去的。
詩意,是她的曆史。
圖片|jimmy ©
【 詩意,是她的名字 】地名,從唐詩而來西安到處都是古建築,有些是仿古,有的則貨真價實,但有時一個轉頭便看到了高樓大廈。高峰坐公交也很擠,時不時聽到司機喊:“快包往後擠咧,把人擠成肉夾馍咧!”
然而就在你為此難過的時候,聽到廣播報站——“樂遊原,到了”的時候,會讓人相信,這依然是“長安”。
因為樂遊原,是大唐長安才子秋日登高望遠的地方,杜牧在這裡賞秋風,李商隐在這裡看日落:“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圖片1.2|貝小賢 ©
聽到興慶路,會想起興慶宮,李白在這裡寫下《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聽到曲江,會想起孟郊64歲及第,高高興興到曲江池參加宴會,“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
今日雖無春風也無春花,但秋風得意,大雁塔和青龍寺的銀杏都黃了,草木搖落,滿城盡帶黃金甲。
圖片1.2|貝小賢 ©
所以哪怕西安有了現代的建築與道路,也無需擔憂。隻要按圖索骥,仍能回去長安,去到興慶宮,曲江池,長樂門,大雁塔,站在文人曾經站過的地方,賞風賞葉賞秋花。
更詩意的是,拿起唐長安與今西安的地圖對比,會驚異地發現千年後的道路,依然延續着唐代的脈絡。
在西安,你走過的路,是從長安走出來的地名;你賞到的花,是讓詩人歡喜的花。
這樣的詩意,是真的浪漫,因為西安的血脈是長安。
圖片|貝小賢 ©
【 詩意,是她的聲音 】秦腔,不止戲曲在西安,除了随時随地聽到一口粗犷的陝西話——“額滴神啊!”秦腔也随處可見。
西安人不僅愛看秦腔,聽秦腔,自己也清唱作樂,陝西作家賈平凹說這是他們“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之所以誕生梨園,也是因為唐玄宗,他親自編排舞蹈與楊玉環演藝,在梨園組織樂工。
但最動人的秦腔不在梨園會館,不在戲社,而是大小飯館。
圖片1|胡恩泰 ©
圖片2|熙熙家的老爹 ©
賈平凹在《老西安》裡說:
“随處可以看到一幫人有凳子不坐而蹴于其上,提褲腿,挽袖子,面前放着‘ 西鳳酒’,下酒的菜是生辣子裡撒着鹽,而海碗裡的一指寬如腰帶的長面,辣油汪紅,手掌裡還捏着一疙瘩紫皮大蒜,他們吃喝得滿頭冒氣,興起了咧開大嘴就來一段秦腔。”
這樣唱秦腔的地方,還有清晨的廣場、湖邊,夜晚的公園、城牆根下。也這樣一班班人的,輪番上陣地唱,周圍聽的人也濟濟一片。
圖片1|穿越雲天 ©
圖片2|ttxszg ©
如果是外人聽來,秦腔好像當街吼叫,轟轟隆隆一聲雷。确實,秦腔并不婉約,因為無需婉約。但凡想到北風呼嘯,想到長安城的大氣磅礴,終會認為隻有這種石破天驚的戲曲才能鎮得住。
這樣的氣概,是長安。這樣的詩意,是西安人的大大方方,唱就唱得響亮。
世上的萬事萬物,一旦成形,它都有着自己的靈魂。這個靈魂藏着西安人的豪邁,豪邁裡藏着過去秦音和唐曲。
圖片|慢遇 ©
【 詩意,是她的生活 】西倉,曆史煙火在看《長安十二時辰》的時候,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晨,西市開市了。
同樣是寒冷天,但街市攤販的鍋爐已經冒出滾滾熱氣,吆喝着剛出爐的胡餅;閣樓上的胡姬推開窗,有人正在奏琴,唱的是李太白的新作:“日晚卻理殘妝,禦前閑舞霓裳。”
這一幕同樣發生在今天的西安。
每逢周四和周日,西安城内廟後街的西倉集市也開市了,是四條圍起來的老街巷,當地人叫“逛檔子”。
圖片1|Zachjunyan ©
圖片2|穿越雲天 ©
一個個檔口接連,有花鳥、衣物百貨、舊書畫報、古玩玉器、二手産品,也有補鞋、剃頭、雜耍賣藝。
逛到肚子餓了,剛好走到灑金橋,吃桂花釀、酒糟奶茶、鏡花糕,和隻有深秋才能吃到的火晶柿子,柿子糊塌。
最後提着鳥籠子騎着一輛老式的自行車離開,有的人也不是要淘點啥,純粹就是湊個熱鬧,如此一天才算圓滿。
圖片1.2|貝小賢 ©
這樣的詩意,是從未老去的煙火。
風雲際會,有些發展不可阻擋,但似乎無論如何變化,西安永遠存有老的模樣,古老的生活方式,古老的煙火。
老西安,古長安。
長安的詩意,是喚醒了我們的詩意。
正如周汝昌《千秋一寸心》中寫道:
“以我之詩心,鑒照古人之詩心,又以你之詩心,鑒照我之詩心。
三心映鑒,真情斯見;雖隔千秋,欣如晤面。”
雖然長安逝去,但在一腳踏進西安那一刻,依然見城如面。
圖片|天龍-确認123 ©
為她的詩意而柔軟,為她的古老而動容。
因為她,我們明白,在時代發展變化之快的今天,仍有一座城保留着我們的詩意。
喚醒我們,去尋回,去觸摸,去感受,去詩意地生活。
哪怕僅僅在這個深秋,葉落長安,夢回詩意。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