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日本刀擁有着很高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傳說中都有出現。一把在傳說中的“斬鬼刀”,往往會被收藏起來,供奉在神社之中。這些刀已經不是普通武器,而被視為“神物”。事實上,由于日本刀确實性能優秀,鋒利且堅固,又是日本武士的身份象征,所以有着這樣那樣看似荒謬的傳說。但傳說永遠都是被誇大的。那麼,現實中的武士刀性能究竟如何?與現代刀劍相比,又孰優孰劣呢?
▲歌川國芳《源賴光大江山擊退酒吞童子》
分析一把刀的性能,自然無法脫離材料。傳統日本刀的材料為“玉鋼”,又稱和鋼。與其他一些名刀不同,玉鋼其實并非一種上等鋼材。由于日本的冶鐵技術較為落後,始終采用的是低溫(1200℃左右)煉鋼法,用鐵砂礦和木炭在熔爐中熔煉成原料,随後進行挑選。由于含碳量不同,鋼鐵的顔色也不同,根據這一方式可以挑選出純度較高的玉鋼。一般來說優質的玉鋼含碳量在1.0~1.6%左右,屬于一種高碳鋼。
▲源賴光的佩刀“童子切安綱”
這種技術直到江戶時期才真正成熟,在此之前,玉鋼的雜質都較高,加上日本的鐵礦本身質量便不佳,因此需要多次折疊鍛打,以排除雜質。這也是日本刀具有美觀的花紋的原因之一。由于古代交通不便,日本刀的刀工往往都聚集在鐵礦産地附近,又因為各地鐵礦質量不一,這些刀工便因地制宜,根據鐵礦的成分煉鋼、鍛刀,最後分為山城、大和、備前、美濃、相州五大流派,即“古刀五傳”。總體而言,日本刀使用的鋼材性能并不優秀,但經過複雜的處理工藝,仍然算是基本合格。
▲玉鋼
對刀劍來說,除良好的力學性能外,熱處理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某種意義上,甚至高于材料的重要性。日本刀采用的熱處理,即著名的“覆土燒刃”,相當于一種局部熱處理方式。對日本刀而言,覆土燒刃也是決定刀劍好壞的核心步驟。所謂覆土燒刃,就是在刀劍的外部塗上特制的土漿後,再進行淬火。由于覆土的厚度不同,刀身各部位的冷卻速度也不同。刀刃會形成緻密的馬氏體組織,硬度極高,而其他部位仍然能保持良好的韌性。通過覆土燒刃,日本刀能夠在保持良好的韌性同時,最大限度的增強刀刃的硬度。根據測試,一把刃部硬度達到HRC63的日本刀,在刀刃用刀刃按壓鎢鋼棒滾動時,可以看到刀刃發生了明顯形變,卻沒有明顯的卷刃或缺口,對于機加工刀具,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準備進行覆土燒刃的日本刀
除了材料和熱處理外,日本刀的結構也是性能優秀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外觀上而言,日本刀為彎刀,重心合适,利于斬切,但弧度又不大,仍然可以刺擊。刀身結構既堅固,又能有效降低阻力,利于快速揮舞并切開目标。至于内部結構,日本刀多采用含碳量不同的材料折疊鍛打後,拼合成複合結構的刀坯并鍛造而成。一般來說,刃部的材料含碳量較高,為高碳鋼;其他部位則為中碳鋼,保持良好的韌性;而内部則是柔韌的生鐵,可以起到良好的減震作用。
至于刀刃,折疊鍛打的刀刃部分充滿了微觀小鋸齒,進一步增強了日本刀鋒利程度。一些古刀中的上品,完全可以做到讓使用者在斬切時幾乎不受阻力。根據測試,日本刀的鋒利保持性遠遠超過現代工藝制造的刀具,在砍剁粗麻繩13000多刀後,仍然可以輕易削紙,而一些現代刀具僅僅2000刀後便無法切開麻繩。可見日本刀的結構之優秀。
▲其實傳統工藝也有很大可能出現問題,如果刀工無法控制刀的鍛造過程,往往會出現不同部位的材料移位,嚴重影響刀劍性能
由于現代刀劍往往隻是由單一鋼材機加工制成,盡管材料有了跨越式的進步,現代刀也可以學習日本刀的覆土燒刃技術和外形,但其内部結構卻往往被忽略。這些刀劍或許性能确實優秀,完全可以用于實戰,但如果使用相同的材料,用古法進行鍛造,完全有可能會得到性能更為優秀的武器。
▲日軍生産的機制軍刀“造兵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給軍隊提供更多的軍刀,日本曾提出過“軍刀報國”的口号,要求刀工加快生産。結果造成了廢品率的急劇上升,甚至近半的軍刀都不合格。為此,日軍隻得轉為生産機加工的“造兵刀”。這種現代鋼材機加工油淬處理的軍刀性能雖然不差,但卻不如一些古代的優秀日本刀,特别是硬度不高,鋒利的保持性較差。
▲古刀 入道五郎相州觀世正宗
但繼承了日本刀的形制,仍然有很大殺傷力,并且便于快速大量生産——或許這才是根本所在。比起動辄耗時數月的古法,現代機加工的性價比明顯高了許多。而作為藝術品的日本刀,早已脫離了武器本身的範疇,其工藝更大程度上以滿足藝術性為主,實用性則降至第二位。至于二者究竟孰優孰劣,相信每個人也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八重櫻,任何媒體或者公衆号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将追究法律責任。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lbqyjs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