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有許多朋友問:
“旦”,日在地平線上,早上黃昏,都有此現象,為什麼“旦”指早上而不是指“黃昏”?
“莫”,日沒入草中,好像早上的草也行,為什麼“莫”卻是指黃昏而不是指早上?
同樣道理,
“東”,日在木中,為什麼不是指日落的西方,卻是指太陽升起的東方?
想清楚上述問題,必須了解古人造字的思維方式。
文字産生有自己的原則及造字思維:
文字的産生,是從簡單到複雜,也就是說,先會造出簡單的字,再造出複雜的文字。
文字的産生不是幾年、幾十年的事,而是一個漫長發展演變的過程,時間可能長達上千年。
文字的産生,源于自然圖像,産生過程本身是一種“無中生有”的思維過程,中華文化這種“無中生有,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思維。
文字的産生,是觀察自然與社會所得,
而“旦、東、莫”幾個字,都是大陽有關,相當于太陽一天内從升起到下山,白晝内運行的軌迹中的幾個位置節點。
我們先看看:
太陽的白晝運行軌迹,可以由那些漢字來構成來描述:
【晝】白天時間,從天明到天黑的時間
【黎明前的黑暗】
昧:日将出未出為“昧”,黎明前的蒙昧黑暗時分。
【日出東升】
白晝從一絲曙光開始,太陽從東邊升起了,
天剛露白為“曙”,
天明日色為“白”,
月盡日出為“朝”,
日升高土為“曉”;
日初出土為“旦”,
旦日出貌為“旭”,
破土見草為“早”,
辰時而作為“晨”;
日升木中為“東”,(東)
日上而動為“升”,(昇)
日升木上為“杲”,
日正當空為“陽”。
晌午太陽,日在中午正向上,為“晌”
日東升至在太【陽(昜)】之後,開始西昃下降,
昃:日仄反升為“昃”
進入【日落西沉】,傍晚時分--
日落入莽草叢中為“莫”,夕陽西下;
日落入人氏氐下為“昏”,太陽西沉;
日莫入莽草下為“暮”,太陽落山;
日莫入木下為“杳”,杳無音信;
現在再來回答上述問題,就好理解多了
古人在觀察一天的太陽時,
1、旦、東(東)、莫,都是用來描述太陽在天空的位置及狀态的字
2、觀察的太陽,有時間上的先後,先觀察到的狀态,先造出字描述了。如:先看到太陽從東邊升起,再到西邊落下
3、觀察的太陽,運動發展軌迹的趨勢。
【旦】
觀察時間先後,先看到日出于地平線,且下一步的趨勢是天空越來越亮,【旦】隻能是早上的太陽,天剛亮的時候。
【東】,繁體:【東】
太陽位置:日形升至樹木中,太陽升起的方向。
太陽光明:東升日光照射在樹木中。
【東】,東,象形,象日在木中形。旭日升在木林中。
【東】=【東】=【日】 【木】
【東】旭日升動,東日升在木中。東日方向,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
【東】,由【東】草書簡化而來,日升在木中- 東。
東,指太陽升起的方向,東方。作為方位字,引申為東方
有人留言,太陽落山時,也有日在木中,不是西邊嗎?這種說法,是解不通了,道理如旦字。
實際上,自然現象有先後,古人觀察自然時,先有日出,再有日落,日出時的字會先産生,因此太陽從曙光開始,到響午,上升階段造出的漢字(旦朝草杲旭等),要比下落時的漢字多許多。
【莫】
太陽位置:日在茻(莽草)中,太陽已西沉入莽莽草中。
太陽光明:天色昏暗不明。
【莫】會意合體字,日入莽草中,且将入冥中。太陽西沉入莽草中,天将昏暗。
本義:天将昏暗。
引申義:沒有
觀察太陽,早上及黃昏時都有“日在茻(莽草)中”,但是下一步的趨勢不同,【莫】的意思是沒有了,日沉入草中,天變昏暗了,與旦的趨勢是完全相反的。
【早、草】也是太陽在屮(草)上草中,卻表示早上的太陽,用單草(屮),太陽上升而出,草是遮不住的。
【莫】造字時,卻出茻(四草表多草),表示草多能遮住太陽的光,太陽的趨勢是沒有了,沒入莽莽草中。
文字的起源,不是某個人憑空想象的,它來源于自然,來源于社會生活。文字是人們在觀察自然及社會實踐活動中創造出來的,中華文字是一部活的曆史,反映着當時的社會場景,記錄着當時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
.
我是漢字谷主,歡迎關注!
【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古汀大語文、海外漢語,古汀漢字思維館】
漢字師認證課程,讓你成為一名專業的漢字老師、海外漢語老師、一位漢字啟蒙師!
想了解詳情,關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了解識字學習體系《人字學習體系》,可以關注本号,私信留言 ”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