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鄭州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鄭州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9 12:23:18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曆史發展中,春節是農曆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降臨,萬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開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個起點。下面就請跟随小編來看看鄭州文化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鄭州春節習俗:偷齋燈和背棗山。

  大概在六七十年前,鄭州市的城中村裡,有一種給神供齋燈和給外甥送棗山的風俗習慣。

  所謂齋燈,就是在年三十之前,蒸蒸馍時,把饅頭大小的一疙瘩發面,做成一個小碗的樣子,和蒸馍一起蒸熟。等到年三十晚上吃團圓餃子的時候,為了對神或者已經故去的長輩一年來所給予的保佑的感謝,在馍碗裡倒上少許的食用油,找來一截線做撚,點燃,放在大門口的神龛裡,或者門墩上抑或先祖的牌位前,供奉他們。

  那時候,普遍缺吃,有些調皮膽大的小孩子,就會趁黑夜,摸到别人家的神龛前,把正燃着的“齋燈”偷走吃掉,或者拿回家。這就是偷齋燈。關于“齋”字的寫法,許多老年人根本就不知道。隻知道大家都這樣叫。至于偷那簡直就是一種可以忽略不計的可笑行為了。

  背棗山,還是和吃有關。年三十之前,蒸蒸馍的時候,同時也把棗山給蒸出來。所謂棗山,就是把發面做成一個甜瓜大小像山一樣的形狀,然後在上面插上一圈一圈的棗,蒸熟。等大年初二,閨女女婿帶着外甥外甥女來拜過年,吃過飯回自己家時,就把這棗山,給外甥拿出來,讓帶回家裡去慢慢吃。這棗山大概象征着盼望外甥外甥女早一點長大成人,也許象征希望外甥外甥女早一點發大财吧。反正都是一種美好的祝願而已。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這些和吃有關的“古老”的習俗被人們“棄置殆盡”。

  鄭州春節習俗:正月初五補“補丁”。

  聽老人講,在鄭州及周邊一帶,春節習俗裡有正月初五吃面皮補“補丁”一說。還說,早些年在鄭州周邊的農村,這一習俗顯得還尤為重要。現在,好多年輕人可能都不知道這一習俗了。

  過了大年初一,除了正月十五重要外,初五往往也被看做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那天老百姓照樣燒香拜神,以求神靈保佑平安幸福。正月初五吃面皮補“補丁”,一是因為新年期間有很多忌諱,比如不吵架不罵人,不摔盆不打碗等,以圖吉利。但是,雖格外小心,也難免不打爛個碗摔碎個調羹什麼的,為彌補這一過失,以挽回吉利,就在正月初五這天以吃面皮來補住這個“破茬”。

  另外,正月初五補“補丁”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那時的老百姓日子大多很窮,過去的一年可能欠了不少債,老百姓管這些債叫“窟窿”。為期望盡早還上債,為使自己家以後不再欠債,也在正月初五這天晚上,擀圓圓的面皮來煮吃,把“面皮”比作“補丁”,吃了就把所有的窟窿補住了。而且面皮越大補得越牢,吃的越多補得也就越多。那時,小孩子大多是不愛吃這面皮的,大人硬是勸着哄着才吃點。

  正月初五補“補丁”這一習俗,其實是對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心情的一種表達方式而已。現在人們生活好了,也沒有什麼“窟窿”要補了,于是,這一習俗漸漸地也就淡了。再說,誰還相信這薄薄的面皮真能補住什麼,還不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和誠實勞動合法經營來緻富啊。

  鄭州春節習俗:臘月二十四掃房子。

  在鄭州有臘月二十四掃房子的習俗,民間傳說竈王為天帝督使,負責查看各家功過,凡是有過者,要在牆上畫個記号,到年終臘月二十三上天彙報,初一五更接天旨後帶天兵回民間按牆上記号進行懲罰。人們為了消除隐患,待打發竈王爺上天後的第二天,立即動手打掃房子,這就形成了“二十四掃房子”的習俗。傳說歸傳說,這掃房子打掃衛生卻是很好的習俗,一年到頭了,把家裡家外打掃得幹幹淨淨清清爽爽,看了心裡都舒服。這個習慣也符合國家提倡的全民衛生運動的精神,想象着各家各戶都把屋裡院裡打掃得很幹淨,然後準備着過年的食物:蒸包子了,炸酥肉了,曬臘腸了。空氣中飄着誘人的香味,孩子們嬉笑打鬧,真是一幅和諧生動的春樂圖。

  現如今生活條件都提高了,房間平時都拖把拖着吸塵器吸着,地闆大都光可鑒人一塵不染,或許不再在意哪天打掃房子屋子了,但年前把房間徹底地清理一下也形成了一種習慣。過年了,裡裡外外都要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這好的衛生習慣誰又能否認不是‘二十四掃房子’這個習俗傳下來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