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音樂“活化石”智化寺京音樂文化

古代音樂“活化石”智化寺京音樂文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03:52:58

  古老的智化寺京音樂在我們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當中占有很重要的曆史地位,它融合了中國古老的宮廷音樂、宗教音樂以及民間因為為一體。那麼,大家對于北京的智化寺京音樂文化了解有多少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北京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統九年(1444),初為明英宗時期司禮太監王振“舍宅為寺”所建的寺院,1961年被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智化寺京音樂至今已傳承五百六十多年,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

  智化寺京音樂由公元1444年傳襲至今已有二十八代傳人。智化寺京音樂的訓練曆代都十分嚴格,在招收、訓練門徒上,隻收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入寺後必須經過七年嚴格的音樂訓練,外寺僧徒,必須在訓練完成後,經智化寺承認,以能夠與智化寺僧徒合奏的方為達到演奏标準,演奏中對演奏技巧有嚴格的規定,對樂曲不得随意增删變動,因而,智化寺京音樂在漫長的曆史時期内忠實地保存了中國古老音樂文化的風貌。

  智化寺京音樂包括誦經、管樂、法器三個部分,以突出管樂演奏為主要特點。演奏的樂曲分單曲、套曲。單曲即單獨演奏的曲牌;套曲即為若幹曲牌的聯綴演奏。套曲分中堂曲和料峭兩種,中堂曲用磚寺内白天的佛事活動,料峭于夜間放焰口時演奏。

  智化寺京音樂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征:音樂風格莊重、古樸、典雅,曲體結構龐大、規範,演奏技法豐富,曲目蘊藏巨大。它在傳承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不随意增删變易,注重保護繼承。智化寺京音樂忠實地保存了中國傳統音樂的基本風貌,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内涵與變遷提供了典型的生動實例。

  從現有資料看,大部分學者認為京音樂與唐宋古樂有關。它在曲目、樂器、宮調、演奏方法等許多方面保存了宋、明舊制。傳統曲目有《喜秋風》、《拿天鵝》、《清江引》、《梅花引》、《小華嚴》、《醉翁子》等。從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多位着名音樂家對智化寺京音樂進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智化寺京音樂從20世紀80年代起即得到政府、音樂界人士和佛教界人士的發掘搶救,但至今仍有不少問題難以解決。智化寺26代老藝僧大都過世,目前健在的本興、福廣又都年事已高,27代傳人在技術上亟待提高。當前社會的巨大變化使智化寺京音樂的發展舉步維艱。

  近幾年來,一些音樂界的有心人,尤其是中央音樂學院的國樂系師生們,做了不少的努力,并且直接參加工作,大家都覺得如果再不及時搶救,就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有很多年紀大的和尚,都已經去世,沒有去世的老和尚也多身體不佳,至放中年的和尚已經還俗而又失散了,在這種情況之下,眼看智化寺的音樂就要成為絕音。因此他們成立了智化寺音樂專門小組,并住進寺裡,虛心向老和尚學習,他們知道所負的責任重大,所以非常認真的整理樂譜,一字一句的學習吹奏,也想盡辦法把還俗的和尚找回來,一點一滴,在千辛萬苦之下,延續了智化寺音樂的傳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