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這一詞出自孟郊的《登科後》,創作這個詩的時候孟郊在落榜幾次後終于進士及第,而他穿上嶄新的衣服,炸傷彩帶紅花,騎着高頭大馬,在長安城中盡情遊覽,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昔日龌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首詩後面演變成“走馬觀花”一詞,隻是,這個“走馬”我們一直把它理解為動詞,實則不然,這個詞,應該是個名詞。
古代的達官貴人出門都很講究排場,不論是馬車還是高頭大馬,都是要經過嚴格訓練和精心挑選的。隻有體态優美,身形健壯的馬匹,才能入得了達官貴人的法眼。可是,馬匹行走時,腳步非常零碎,聽着就沒有貴族感覺。
假設這個大官出行的時候是4匹馬,這四匹馬若是前後馬匹腳步不一緻,馬蹄聲踢踢踏踏,非常零碎,顯得特别嘈雜,所以王公貴族都會訓練這些馬匹,讓他們保持腳步一緻,甚至落蹄的聲音都要控制。
王公貴族不懂這些,于是在馬車的車廂和車轅上有一個鈴铛,這個鈴铛能夠很好的檢測馬匹在拖動馬車行走時是不是合格,隻有在駕駛馬車時保證穩定、勻速,鈴铛才能發出如同“音樂”一般的聲音,若是鈴音節奏混亂嘈雜,說明這個馬車禦人或者是這幾匹馬是不合格的。
馬車就相當與現在的汽車,而馬車上的禦人就是司機,司機的一大重要任務就是訓練馬匹,讓這些馬匹能夠乖乖聽話,整齊劃一,同時,保證乘坐馬車人的舒适度。
同時還有一個推測,為了保證馬車前面的“發動機”馬匹的美觀,會不會存在一種專門的育種,首先是保證馬匹的統一性,品種和大小統一,馬車更加美觀。同時,保證馬匹的體态優美,通過育種來達到想要的馬匹品種。再者,訓練了這麼久的馬匹,對于其性格也會有所改變,育種能夠保證馬匹的血統純正,同時減少禦人在馴馬時所耗費的時間。
所以,從上述的理論推測,“走馬觀花”中的“走馬”,應該是特指那些被禦人專門訓練過的馬,這些馬是一個名詞,而非動詞。而孟郊在進士及第後所騎乘的,便是一匹被嚴格訓練的“走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