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禮,人雖小行大禮
吊喪是一種人情,更是一種禮儀。喪事操辦就是一系列禮儀活動的實施過程。喪事活動中,磕頭是最常見的也是最常用的行禮方式。但磕頭肯定是有講究的,吊喪人如何磕頭更是有許多規矩要求的。禮儀是有一套完整動作組成的,趴到就磕頭是不規範的,不講究的,也是不符合禮法精神的。
那麼,上門吊喪,吊喪人磕頭行禮有哪些要求和講究?我們讨論一下,供大家參酌與評述。
1、整衣
喪禮是最為莊重肅穆的,所以衣着必須完整整齊。不能敞懷,不能露體。衣服不能有較大的破損,不能有明顯的大面積污垢。不能穿背心、坎肩、吊帶,不能穿拖鞋(可以打赤腳),等等。所以,在行禮之前,紐扣要扣齊,拉鍊要拉好。挽袖子、挽褲腿的,要理直理平。
即便穿戴整齊,在行禮前,也要頓頓衣襟,整整衣領,理理衣袖,撣撣身體。挺胸、擡頭、提臀。以示尊敬。
2、正位
所謂正位,就上前到行禮位。禮儀是最強調位置和位次的。任何一種禮儀,行禮人都是有特定行禮位置和位次要求的。禮是什麼?就是規矩,就是講究,就是位次。
正常情況下,吊喪人行禮都是有特定位置的。或在靈堂,或者靈棚等特定行禮地方,主家都會在行禮位置放上諸如蒲團、草甸、絮包等設施,輔助行禮人行禮。這就是行禮位。
一般來說,行禮人應該到行禮位磕頭行禮。
3、免冠(脫帽)
行禮前,必須把帽子脫掉。行鞠躬禮的,可以将帽子端在胸前;行叩首磕頭禮的,可以就近放在自己身邊。喪禮崇右,一般放在右邊。
中國曆史上,從夏商周秦漢到唐宋元明清,4000多年,“冠”一直都是人身份的标志。一般老百姓沒資格戴帽子,用黑頭巾裹頭,所以叫“黔首”。古典時期,即明清及以前,“冠禮”是人生的大禮。人必須行“冠禮”,才算成年人。一個人不行冠禮,不算大人,即不能結婚。
免冠的意思是去身份,即去除自己的特定身份,表示對行禮對象的尊重。再者,頭上有帽子,行禮也不方便,也是實際生活需要。
4、行揖禮
“揖”就是作揖,胸前行揖叫揖或小揖,伸臂振臂行揖叫長揖。行叩首磕頭禮的,可以在行禮位先行揖禮,然後再行叩首磕頭禮。
不行揖禮直接磕頭的,也行。
5、先下右膝
喪事下跪行禮,以先下右膝為尊。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規定,從來沒有變化。正史禮志白紙黑字寫着的,典籍文本資料是明确清晰的。
生活中,有“男左女右”的說法,不适用于喪禮。永遠記住:喪禮和軍禮,都是以右為尊,中國曆史幾千年,一直是這樣,現在也是。
6、磕頭三下即可
不管是在古代漢語中還是在現代漢語中,“三”都有兩個基本義項:一是表示第三,二是表示多次或多。老子《道德經》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左傳--曹刿論戰》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三都是表示多次或多的意思。
就是說,磕頭磕三下,表示多次,禮儀的意思就盡到了。你一定要多磕,随你,“三拜九叩”“九揖九叩”“二十四點”“滿天星”等,多少都行。
實際生活中,有“神三鬼四”等說法,傳承有誤,不可信。
7、起身正立後離開
相對規範的禮儀操作是:磕頭完成後,行禮人起身,正立,鞠躬,離開。切忌磕頭後爬起來就走,顯得太過随意,不夠莊重,也就是不夠尊敬和講究。
禮儀是什麼?就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你尊重别人,也會得到别人的尊重。禮儀特别講究形式,甚至說禮儀的形式大于内容。所以,上門吊喪,磕頭行禮不要太過随意,還是以按規矩操作為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