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了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自此,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作家莫言,但時至今日,仍有好多讀者還不知道莫言究竟靠的是哪部作品獲得了該獎項。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莫言
《蛙》是一部魔幻寫實的文學小說作品,莫言以第一視角人稱講述了我國早期計劃生育時期的種種事迹。莫言就是憑借《蛙》這部作品,獲得了2012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
那麼,莫言衆多作品中,如《紅高粱家族》、《生死疲勞》、《豐乳肥臀》、《檀香刑》等,卻隻有《蛙》這部作品能夠代表莫言獲得了文學獎呢?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在諾貝爾文學獎評審過程中,可以歸結為“理想主義最優秀的作品”,更加關注作家能否深刻揭露現實、在現實描述中應更加必須趨向于理想主義色彩。那麼,這一部《蛙》正好符合這一點。下面,我們來具體講一下《蛙》這部作品究竟描寫了什麼,作為你的新知識儲備吧。
蛙是哇的同音 也是小說的主旨
莫言作為當代著名的文學作家,其作品一項以寫實為著稱。這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也不例外,《蛙》講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當前一段時期,莫言所經曆的所感觸最深的計劃生育政策。雖然時間的浪潮已經證實了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符合我國國情實際,為我國的綜合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曆史證明了它的成功,也毋庸置疑地抨擊了某些抹黑計劃生育的聲音。但另一方面,這一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的确出現了一些不通人情的不恰當行為,莫言正是敢于直視這一過程中的不恰當行為,并進行文學創作。
這個創作以我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真實地反映了計劃生育國策在高密東北鄉艱難推行的過程;通過講述從事婦産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萬心的人生經曆,在形象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而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複雜的曆史進程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村婦科醫生形象;并結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複雜現象,剖析了以小說叙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尴尬、糾結、矛盾的精神世界,《蛙》筆觸細膩,文字樸實,富有張力。
基于《蛙》的上述梗要情節,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則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将民間故事、曆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毫無疑問,莫言作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作品的中國作家,除了《蛙》之外,還有許多其它優秀的作品,這些優秀的作品也共同彙聚了諾貝爾文學獎向莫言送出的必要理由。顯然,莫言總是以現實主義的筆調,客觀冷靜地書寫了人物靈魂深處極緻痛苦與殘酷,《蛙》是如此,其它作品也多如此。
這裡是“都識”,
你所有不知道的,都是新知識,請查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