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潮州芋

潮州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8 06:20:18

潮州芋?溪流潺潺,嶙峋山石之間,幾棵“野草”開着白中帶紫的小花,在石縫中顯露生機這是2016年初冬時節,潮州自然愛好者丁劍鴻在潮州深山中的驚鴻一瞥幾年過去,直到2020年秋冬之際,“野草”的神秘面紗被揭開,不僅被正式确定為植物新種,還得到中文命名“潮州莸”,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潮州芋?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潮州芋(發現潮州莸)1

潮州芋

溪流潺潺,嶙峋山石之間,幾棵“野草”開着白中帶紫的小花,在石縫中顯露生機。這是2016年初冬時節,潮州自然愛好者丁劍鴻在潮州深山中的驚鴻一瞥。幾年過去,直到2020年秋冬之際,“野草”的神秘面紗被揭開,不僅被正式确定為植物新種,還得到中文命名“潮州莸”。

這已經成為丁劍鴻植物愛好生涯中的一次奇遇,也是他腦海裡抹不去的記憶。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潮州莸這一新物種的被發現,也引發了一場關于植物命名和生态保護的讨論。

●策劃/達海軍 統籌/蘇仕日 采寫/許钰敏

非偶然事件

丁劍鴻發現潮州莸不是偶然事件。

“這是木槿花,是落葉灌木,開花主要是白色、粉色和紫紅色,還有單瓣、複瓣、重瓣之分……”丁劍鴻是潮州市湘橋區磷溪鎮人,在家附近的公園裡遊走時,他一眼便能分辨出園中所見的植物。而隻識其名也許并不算得上出奇,對于各類花草的屬性和特征,這位“95後”小夥能娓娓道來。

平日裡,丁劍鴻不愛說話,也鮮少與家人交流和植物相關的話題。從事着與植物毫不搭邊的機電工作,閑暇之餘,他更願意沉浸于自己在家中陽台打造的“花草小世界”中,又或者背起相機獨自踏進山林中,尋覓和記錄各類植物。

初中開始,丁劍鴻便開始搗鼓起各種花草,看到喜愛的植物,也會買回苗木自行栽種。這類花要用酸性土壤種植,那類花要種在陰涼的地方……為了照料好這些花草,他必須要摸清各類植物的脾性。慢慢地,家中陽台已經培育了幾百種植物,不同時節裡,各類花卉競相開放,這裡俨然成為一個小型花園。

“與大自然接觸的時候,我覺得更加自在。”這些年,丁劍鴻一有空就往山裡跑。“有水就有路。”在山裡“探秘”的時候,他總是會盡量讓自己沿着水流的方向走,下山的時候才不容易迷路。看到不認識的植物就随手拍照存圖,回到家裡再繼續上網查詢了解。為了詢問植物的相關知識和信息,他加入到植物愛好者聚集的QQ群、貼吧中,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志同道合者讨論交流。認識的植物越來越多,而他自己如今也養成了随手拍照記錄植物的習慣。

“如果沒有積累這些對植物的認識,即使遇到了也隻是匆匆一瞥,更沒有後面的故事。”潮州自然愛好者陳明豐談起丁劍鴻與潮州莸的緣分,感歎道。

發現潮州莸的那天,對丁劍鴻來說,隻是他上山觀察植物的日常中,再尋常不過的一次。第一次見到這種植物時,他沒有多作停留,隻是覺得陌生,便随手拍照記錄下來,想着回家再查詢。他也沒有想到,這個普通的舉動,成了一個植物新種走進大衆視野的開始。

2018年春天,丁劍鴻又一次前往這片植物的發現地。一年多來,他在網上查遍了資料,也詢問過不少自然愛好者,但查不到有關這一植物的信息,也無人知曉。帶着許多疑惑,他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棵活體标本,帶回家中種植,希望能夠更深入觀察和了解其生長情況。

無名“野草”系新物種

又經曆了将近一年的等待,時間來到2018年11月,丁劍鴻在家中驚喜地看到,它開花了。而這一年,丁劍鴻也恰好了解到潮州有一個自然愛好者群體,并加入他們組建的微信群中,并因此結識了不少喜歡植物、有着共同話題的朋友。

同在潮州自然愛好者微信群中的陳明豐了解後,經過多番查閱和比對,發現該植物與莸屬植物相似,但當時潮州有記錄的莸屬植物僅有一種,叫蘭香草,但從花葉的形狀特征,以及生長環境等方面對比後,發現兩者有着明顯的差異性,而在國内其他已知該屬的植物中都沒有與其相近的種類。

這時,有自然愛好者提出,丁劍鴻發現的這一“野草”,很有可能是個新種。

為了一探究竟,2019年2月,丁劍鴻與潮州當地的自然愛好者一同再次前往該植物的發現地,更加全面仔細了解該植物植株的生長環境和分布情況,同時記錄影像。愛好者們前後走訪調查了潮州上百條溪谷,初步确定該種植物僅分布在一個非常小的範圍,整個峽谷數公裡内,僅有兩處發現,且數量加起來僅兩百株左右,每年11月前後開花,均生長在向陽的石縫上,或者坑流之旁,可見生命力十分頑強。

但要進一步對該物種進行科學嚴謹的研究和判斷,僅憑自然愛好者的力量,仍十分有限。2019年4月,恰逢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教授陳又生與其學生到潮州調查堇菜屬植物的分布,丁劍鴻作為向導帶他們到該物種的發現地,并委托陳又生幫忙進行鑒定。

該研究團隊随後采集活體标本回實驗室培植,并開展分子系統學研究及分子鑒定工作。經研究鑒定,最終确定其為一植物新種,并于今年9月底在國際生物分類權威期刊《Phytotaxa》上正式發表論文,描述并命名了唇形科莸屬新種。

潮州莸究竟有何特别之處?據該論文顯示,唇形科植物在國内有99屬800餘種,而莸屬植物全世界此前僅有7種。據介紹,該新種葉子互生,是國内唇形科中第二種互生葉的種類,另一種則是在海南發現的保亭花,也十分稀少。此次發現,使得廣東莸屬植物達到2種,世界上莸屬物種達到8種。目前潮州莸僅發現兩個種群,初步估計成熟個體數量少于250株,依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評估等級和标準,可以列入瀕危(EN)等級,屬于比較典型的極小種群植物。

至此,在專家與自然愛好者共同努力下,這些曾經的無名“野草”終于被世人所知,也因“潮州莸”這一中文命名引發更多關注。

關于新物種命名的探讨

一個植物新物種該如何命名?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高級實驗師、博士吳永彬介紹,按照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對新發現的植物新種,采用“雙名法”對植物進行命名,即一個植物的學名由“屬名 種加詞”兩部分構成,并且采用拉丁語進行命名,這是國際上通用的做法,可以避免“同名異物”或者“同物異名”的情況出現。

“一個植物的命名,可以包含很多信息和意義。”吳永彬認為,像此次潮州發現的這個新種,它的拉丁名能直觀體現植物“葉互生”的形态特征,而中文名取名為 “潮州莸”,強調了發現地的意義,對潮州來說也是外界了解該城市的一個窗口,更具社會價值。這種情況下,這一新物種的拉丁學名與中文名上的命名方式在一定意義上形成了互補。

目前潮州莸的中文名已獲得中國自然标本館(CFH)、中國植物物種名錄和多識植物百科的認可。

潮州自然愛好者丁铨認為,以“潮州”命名該新種,對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有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提升本地對該物種的重視程度。他介紹,在國内有不少新物種因為以“地名 屬名”進行命名,從而走進更多群衆視野,并且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例如莽山烙鐵頭、百山祖冷杉、海南長臂猿、弄崗穗鹛等,讓許多人慕名前往,也促進當地生态旅遊的發展。

其中,如在廣西發現的珍稀鳥類弄崗穗鹛,就是以發現地龍州縣的弄崗村命名的。近年來,國内不少外觀鳥、拍鳥愛好者慕名而來,也進一步帶動了這個邊陲小境的生态旅遊經濟。現在,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各地“鳥友”聚集地,衍生出民宿、攝影培訓、觀鳥向導等業務。

“潮州莸植株亭亭玉立,姿态優美,花朵清新優雅,具有很高的園林開發價值。”江西農業大學生态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青年教授李波認為,潮州莸不僅對于理解和探讨唇形科植物的性狀演化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同時如果加以培育,或許還可發揮更高的觀賞價值。他建議當地政府與相關科學家合作,開展潮州莸的人工繁殖和培育,早日實現規模化種植,讓潮州莸開遍潮州。

潮州植物愛好者認為,如果能夠進一步挖掘其更多學術價值,以及延伸其社會價值,将潮州莸發展成潮州的一張“名片”,能有助于更好帶動潮州當地的旅遊業發展。

發現新物種之後

近段時間以來,潮州莸得到了潮州本地乃至國内的不少關注。但發現潮州莸之後,随着而來的,除了一系列的研究和保護工作,還有更多生态保護問題值得重視和思考。

潮州市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科科長劉永宗介紹,獲悉潮州莸被證實為新物種後,潮州市林業局十分重視,立即向省林業主管部門報告,并多次向省植物科研機構和植物學有關專家聯系溝通。下來将按照省林業部門和植物學有關專家的意見,組織專家到實地對潮州莸的群落學、生物學特性、生态價值和社會價值進行考察,内容包括潮州莸的群落組成、結構,種群競争力、個體數量,分布面積,物候與生長狀況,受威脅情況,種群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野外調查,根據IUCN評估标準進行物種珍稀或瀕危等級評估。

“若該物種屬于珍稀的,我們将根據《陸生野生植物保護條例》有關規定,對特定區域進行區劃落界,現地測量設立界樁,設立小物種自然保護區或特別保護小區加以保護;若屬于瀕危或極危的,我們将按照有關要求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并逐級向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申報該物種的保護等級和将其列入保護名錄。” 劉永宗表示,除此之外,還将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宣傳力度,提高群衆的保護意識。

近日,潮州的自然愛好者發現,現在網上已經有售賣潮州莸苗木的情況出現。“潮州莸的數量原本就十分稀少,但還出現了肆意采摘售賣的情況,我們十分擔憂。”陳明豐表示,希望引發有關部門的重視,對潮州莸進行更好地保護和利用。

潮州市林業部門回應,對此,已指導潮安區自然資源局組織當地護林員加強巡邏,對發現有采摘潮州莸或其它保護植物的行為,立即報告林業主管部門進行嚴肅處理。此外,潮州林業部門還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打擊整治破壞野生植物資源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亂采濫挖和違法經營利用潮州莸或其它保護植物的違法犯罪行為,同時在潮州莸分布的區域樹立固定宣傳牌和挂橫幅進行宣傳保護,緻力保護好潮州莸或其它保護植物資源的安全。

“植物沒有貴賤之分,都應該得到保護和尊重。”吳永彬認為,在探讨潮州莸保護問題的同時,希望在植物保護乃至生态環保方面,也能夠引起社會的重視。李波認為,潮州莸的發現過程,充分體現了國内植物分類專家群體與當地植物愛好者群體的良性互動,有利于鼓勵國内各地的分類愛好者參與植物的發現和保護,更好地為生态保護工作助力。

■關注

潮州有個“自然科學教室”

“小朋友們看過來,榕樹長着氣根,大家一起觀察看看它是怎麼形成的?它有什麼作用呢?”12月19日早上,一場戶外自然科普教育活動在潮州市慧如公園舉辦,40多名兒童在父母陪伴下,跟随潮州自然愛好者的引導,分組對公園内的動植物進行觀察和記錄。

這是“潮州自然教室”團隊組織舉辦的公益自然科普活動。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小朋友們跟随科普老師的腳步,邊走邊看,不時停下腳步,駐足觀察各種花草和鳥類,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老師,為什麼印度榕的葉子會流出白色的汁液?”“老師,這個葉子為什麼背面是紅色的?”……觀察過程中,小朋友們不時發出疑問,科普老師則通過耐心引導,讓小朋友們發現大自然的巧思。不少小朋友也自覺帶上紙筆,認真記錄。

“在認識生物的時候,我還能知道它的特點,了解更多的知識。”江欣樂就讀小學六年級,在父母的陪伴下,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到現在,她已經連續參加了潮州自然教室舉辦的多次講座和室外科普活動,每次的學習都讓她收獲滿滿。

潮州自然愛好者陳明豐是活動的組織者之一,也是潮州自然教室團隊的負責人。他介紹,從2015年開始,該團隊便自發在潮州區域内組織開展純公益性的親子自然科普活動,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展了10餘場室内專題科普講座,同時走進社區、公園等地方,開展各類有趣的室外科普活動,迄今已累計舉辦了30餘次。去年,該團隊還籌辦了生态攝影展,讓更多的市民、學生去感受潮州生态之美麗。

劉少芸是潮州市城南實驗中學的一名地理老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她利用周末時間,參與到自然科普的公益行動中。“希望讓他們了解自然的過程中,也學習如何發現自然的美,發現世界的美。”劉少芸認為,在公益科普的過程中,她也更注重引導兒童發現和觀察身邊事物,獲取生物知識的同時也培養對生活的熱愛。

陳明豐介紹,在潮州自然愛好者的微信群中,大家時常會進行探讨和交流與生物相關的話題。這些愛好者來自各行各業,利用假期周末的時間,他們熱衷于走進山林,觀察和記錄潮州的野生動植物。近幾年來,除了自然公益科普以外,他們還緻力于潮州物種的調查和記錄,共拍攝和整理了潮州3000餘種植物以及300多種鳥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