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檔,甚至五月檔隻可能屬于劉若英。幾乎不可能屬于第二個人,這是劉若英的高光時刻。
也是因為這部電影,周冬雨終于正式成為國産愛情片女王,井柏然終于證明了自己的演技。田壯壯則再次證明了自己是中國最有演技的導演,沒有之一。
這一切都因為同一部電影——《後來的我們》,一部目前豆瓣6.9分的青春愛情片。
還是這部電影,到4月28日9時,貓眼票房上顯示的實時票房已經達到了1.33億。沒有人知道,後來,這個數字會停留在哪裡。
一開始我也以為這就是《後來》那首歌的一部IP電影。看完電影,發現自己錯了。如果必須為這部電影指定一首歌作IP的話,那也應該是《回家》或是《十年》,不是《後來》。實際上到影片放完,都沒有《後來》,隻有《後來的我們》。
很難想象,劉若英一個台灣文藝中年,對北漂回家的記錄與呈現卻是如此的妥帖與真實,過年回家的這趟旅程,串起了兩位主人公在十年時之間的變化。而兩位主人公十年的聚散離合,又串起了一個時代。這個被記錄的時代,又讓所有人陷入一場集體回憶的共鳴與狂歡。
就憑這一點,劉若英沒有辜負觀衆的期待,當大部分國産愛情片都在用狗血挑撥觀衆的眼淚,劉若英卻用盡可能克制的手法,拍出了那些人生中莫可名狀卻無比紮心的細微瞬間,讓觀衆不由自主想起了告别與錯過,想起了我們自己的後來。
這是傳說中讓觀衆給自己加戲的電影,但我必須要說的是,這場給自己加的戲,值得。這部電影,值得。
劉若英拍出了一對北漂男女的十年,可為什麼人人都覺得那是我的故事?
是啊,那些所謂青春愛情電影裡最常見的狗血套路,比如堕胎,比如撞車、比如打群架,《後來的我們》裡都不存在的。電影有的,隻是兩個最底層、最普通、最卑微的年輕人,被時代碾壓又奮起掙紮的十年,甚至可以說,這部電影真正的主角,是現實本實。
十年前,兩個在北京打拼的年輕人,在過年回家的綠皮火車上相遇。
林見清剛大學畢業,一心想幹一番大事,讓家裡人刮目相看。
方小曉沒上過大學,但憑着一股闖勁,獨自來北京打拼。坐在北京的出租車上,她把手探出車外,對着夜晚空蕩蕩的北京城高喊:我們就要發了。
男孩想要夢想,女孩想要北京的一套房。
見清說:“我要在北京買八套房子,送你一套。”
這樣無法實現的豪言壯語,你有沒有說過?
再後來,兩個“哥們”就這麼住到了一起。
過程不算曲折。很快住到一起,就變成了在一起。
年輕人特有的荷爾蒙,戰勝了愛情與面包的選擇題,兩人一起在北京冬天的路邊挨凍等車,一起看日出,一起頭碰頭吃方便面,也一起在春節時回老家吃一頓年夜飯……
一起都在變好不是嗎?未來是有希望的,不是嗎?現實冷冷地說:不是。至少,現在不是。
從北京地鐵裡練攤的無奈,到北京青苔遍布的地下,日子是如此艱難,不是不快樂,但即使是年輕人的生活,隻有快樂也總是不夠的。
每段愛情都有它的蜜月期,每段蜜月期總會過去,人總要從熱戀的戀人變成穩定的伴侶,在這個過程中,有人失敗了,何況對于在大城市裡漂泊着的年輕人來說,隻談愛,太奢侈。
也不是沒有努力過,見清就像所有北漂的年輕人一樣,創作遊戲軟件,卻始終不見成功,隻能暫停夢想,送外賣、賣碟,任網遊客服,卻被玩家人肉打罵,當見清終于擺攤賣黃碟而進了公安局。他依然沒有放棄。
可是小曉卻看着還在打遊戲的他,放棄了愛情。
普通人的愛情殘酷物語,很少是雞飛狗跳的,可能僅僅實在某個瞬間,不愛了,或者放棄了。時代走得太快,普通人從底層往上走,每一步都血迹斑斑,不是所有人,都能一起扛到最後。
這是劉若英整個故事最妙的地方,看上去是一對戀人的暧昧、相愛、厮守、吵架、分手,背後的根源,一直是現實。
現實不僅是兩人關系變化的背景,而是貫穿整段時光的鎖鍊。
正是在現實的碾壓下,小曉走了,見清追到了地鐵站,可是沒有留下小曉。他沒有錢,沒有房子,沒有小曉想要的一切,憑什麼留?
多年以後,小曉告訴他說:如果當時你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
真的嗎?
愛情的殘酷在于,必須在正确的時間,正确的地點,遇到對的人,隻是遇到對的人,時間和地點不對,都不行。
十年以後,見清已經成為小曉當年想要的那個人的了,可是他們已經不可能在一起了。
這就是後來。
《後來的我們》好就好在,它拍出了時代的命門,也敲中了觀衆的心門:愛情和面包,你永遠無法兩個都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