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錯把平台當本事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錯把平台當本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9 12:51:20

文/小婷半清

有人說,魯迅已經過時了,他的好多文章已經從教材中消失了。

但是,人生有限,而藝術卻較為永久。魯迅的文章,思想價值遠遠超過其文學價值。

魯迅的筆下,塑造過很多悲慘的小人物。孔乙己就是典型的一個,孔乙己的一生是悲慘的一生。

孔乙己是清朝末年的知識分子,他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教條,他滿嘴之乎者也,卻沒能考上功名,隻能成為“站着喝酒的長衫人”;他生活潦倒,卻又四肢不勤,不願以底層勞動者自居,不屑與“短衣幫”為伍。最終以偷竊為生,被人打斷雙腿,最後悲慘死去。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錯把平台當本事(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1

但孔乙己也有人性的閃光點,他雖迂腐不堪,但内心是善良樸實的。他教夥計寫字,對孩子熱情,通過孩子也映射出孔乙己内心的一片淨土。

“鄰居孩子聽得笑聲,也趕熱鬧,圍住了孔乙己。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

一個“便”字說明,這不是偶然的一次,而是經常行為。在那樣一個物資匮乏的年代,早已貧困潦倒的孔乙己,還願意和孩子們分享,對比那些長衫客來說,這份善良和大方何其珍貴。而且孔乙己品行好,從不拖欠酒錢,就算暫時沒有閑錢,不出一個月,也會還清,說明他内心的樸實和誠信。

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犧牲品。封建社會不僅摧殘了他的肉體,也毒害了他的精神,從而讓他蒙受了極大的恥辱和痛苦。魯迅先生通過講述孔乙己的經曆,對封建文化教育和科舉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無情的揭露。

時代固然有錯,但就孔乙己個人而言,他的死,到底是為什麼呢?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錯把平台當本事(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2

1.高不成低不就,才是孔乙己最大的悲哀。

在魯鎮的鹹亨酒館裡,客人分為兩種:一種是穿着長衫,坐到包間裡喝酒吃菜的人;一種是穿着短衫,站在櫃台旁喝酒的人。“長衫主顧”代表着上層地主階級和讀書人、有錢人;“短衣幫”代表着下層勞動人民。這兩類人基本象征着當時社會上的貧富差距。

而孔乙己卻是穿着長衫卻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在這裡他顯得不倫不類,處境非常尴尬。

孔乙己是讀書人,卻沒能考上秀才,不能依靠文化生活,這是“高不成”;按說他就應該依靠勞動去謀生,可孔乙己又自視清高,不願和底層勞動人民為伍,這就是“低不就” 。

高不成低不就的孔乙己,自然無法生存在社會之中,更何況還是一個“吃人”的封建社會。

在當時封建文化的影響下,孔乙己非常想融入上層生活,想考取功名,做一個“上等人”,所以他時刻穿着那件代表着身份的“長衫”,哪怕這件長衫早已破爛不堪,他也不願脫下。同時他又輕視底層勞動人民,覺得自己讀過書就注定高人一等,始終不願放下身架去勞動,于是,他就活成了一個另類。

兩個階層的人都愛嘲笑他,孔乙己一出現,就常常惹得大家哄笑。在這哄笑聲中,孔乙己自然覺得羞愧,為了掩飾這份羞愧,他便搬出自己“之乎者也”的那一套,又再次惹得衆人發笑。

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争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引得衆人都哄笑起來:店内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裡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在這時候,衆人也都哄笑起來:店内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這時候的孔乙己是可憐的,他想為自己争辯,卻惹來大家的嘲笑,如果說孔乙己還有什麼價值,那就是給衆人取樂子用的。

可現實是: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别人也便這麼過。

一句話就交待出了孔乙己的人微言輕,誰會真正在乎他呢?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錯把平台當本事(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3

混不下去的孔乙己,隻能去偷,起初面對衆人的挑釁,他還說出“竊書不算偷”的迂腐歪理,而到最後,他竟然跑到丁舉人家裡偷東西,被抓到後,被人打折了腿。這一次,他不再避諱和争辯,面對别人質問他“是否又偷了東西”時,他隻說了一句“不要取笑”,不再為自己辯解。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這時候的孔乙己,精神上已沒有了寄托,身體也被打殘,他大概已經認命了,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希望了。

就這樣,在冬天來臨的時候,孔乙己大概餓死了,或者凍死了。

讀完孔乙己的故事,不知道你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回想一下我們自己的經曆,是不是也曾有過“高不成低不就”的階段,是否也曾自視清高,藐視一切呢?

有句話說得好,隻能先做好自己能做的,再去想自己想做的。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錯把平台當本事(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4

2.冷漠麻木的旁觀人,間接把孔乙己推向了深淵。

在文中,除了孔乙己,還有短衣幫、掌櫃和小夥計。

短衣幫和掌櫃都是直接嘲笑孔乙己,特意挑出那些讓孔乙己為難的話題來讨論,故意讓他難堪,可以說是“在傷口上撒鹽”,他們把别人的痛苦當作生活的樂趣,當别人越難堪,他們就越快樂。

而文中的夥計,才12歲,初到店裡做夥計時,被掌櫃定義為“樣子太傻” ,照顧不了長衫客,間接說明小夥計的純真淳樸。

漸漸的,他在外界的影響下,在衆人嘲笑孔乙己的時候,他也開始附和着笑;當孔乙己想要教他寫字的時候,小夥計的态度是“讨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麼?”,并“努着嘴走遠”。孔乙己對小夥計的真誠和善良,卻換來了小夥計的鄙視和不屑。

小夥計的變化,也讓我們再次看到封建社會對人的毒害。起初善良純真的人也會被周遭環境所影響,漸漸變得自私麻木,變得冷漠無情。

掌櫃和短衣幫對孔乙己的不斷嘲笑,夥計對孔乙己的鄙視,都讓孔乙己越活越潦倒,越過越尴尬,最終,被社會掃地出門。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錯把平台當本事(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5

孔乙己的悲劇有着雙重含義,一是他個人自視清高、不願勞動的迂腐和懶惰害死了他,二是當時封建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麻木間接毒害了他。

雖然時代已經變了,但孔乙己的故事依然能啟發着現在的我們。

我們常常有着“懷才不遇”的感覺,覺得自己很優秀卻無用武之地。現實果真是這樣嗎?其實真相很殘酷,“懷才不遇” 也許隻是表象,真實的原因是我們自視清高,能力支撐不了夢想,導緻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希望我們都不要成為孔乙己,也不要變成那些刻薄冷漠的旁觀者。

我們要自信,也要自知;要心懷夢想,也要心存善良。

以此共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