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英瀚制
最近微信朋友圈中流傳中國遊客吃榴蓮之後喝牛奶緻咖啡因中毒血壓飙升,結果引發心髒病猝死的消息。帖子中說:榴蓮在泰國最負盛名,被譽為“水果之王”,一位中國遊客在泰國旅遊的時候,吃了很多榴蓮之後又喝了牛奶,緻咖啡因中毒血壓飙升,結果引發心髒病猝死,年僅28歲。帖子還說,泰國有明确規定,食用大量榴蓮後,8小時之内不能飲奶類産品。記者了解到,榴蓮曾不止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在此之前,有網友稱吃完榴蓮之後喝酒或是可樂,會導緻人體中毒等。這些帖子讓很多喜愛吃榴蓮的朋友緊張萬分,果真如此嗎?記者采訪了河北醫大三院營養科副主任雷敏和河北醫大一院心内一科主任醫師鄭明奇,兩位專家表示,榴蓮和牛奶一起吃會導緻咖啡因中毒的說法站不住腳,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記者周麗
受訪專家:河北醫大三院營養科副主任雷敏 河北醫大一院心内一科主任醫師鄭明奇
“不知道大家在惶恐的轉發消息的同時有沒有冷靜地想一下,是榴蓮的問題嗎?咖啡因又從何而來?”雷敏表示,榴蓮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糖分、維生素、礦物質等,牛奶中更是優質蛋白和鈣的重要來源,這兩種食物營養成分分析中更見不到咖啡因的蹤影。而咖啡因主要存在于咖啡、茶以及其他草本植物中。所以這則消息從營養學的角度來分析似乎是說不通的。榴蓮是熱量密度較高的水果之一,每100克的榴蓮熱量為147kcal,也就是說每吃100克榴蓮,相當于吃了一個饅頭,這種水果提供的熱量需考慮到我們每日攝入的總熱量中,控制榴蓮的攝入量至關重要。
“如果帖子中所說的猝死事實是真實的,那麼該事件的發生,隻能說純屬偶然。”雷敏分析,該名遊客很有可能本身就患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加之勞累,再進食過多的榴蓮、喝大量牛奶導緻熱量和液量過高,心髒負擔增加,誘發心髒病急性發作而猝死。
“從未聽說過榴蓮和牛奶同吃會導緻猝死。”河北醫大一院心内一科主任醫師鄭明奇表示,心髒猝死的危險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性别、年齡、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高血壓、吸煙和糖尿病。也有研究認為心率較快以及大量飲酒也是危險因素之一。從飲食方面來說,許多流行病學資料均證實過多的飽和脂肪(由飽和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攝入和過少的不飽和脂肪攝入均增加冠心病發病的危險,但未直接觀察其對心髒猝死發生率的影響。魚及海洋生物中的ω3脂肪酸能降低心髒猝死的危險。
“至于吃榴蓮後八小時内不能喝牛奶也是不能成立的。”雷敏表示,就拿我們常吃的甜點舉例,榴蓮冰淇淋、榴蓮泡芙、榴蓮千層蛋糕等等一系列的榴蓮甜品,都是混合鮮奶油或煉乳和榴蓮制作而成的,而鮮奶油和煉乳又是用鮮牛奶加工而成,但目前尚未有因食用這些甜點導緻生命危險的案例報告。
榴蓮和酒最好錯峰食用
“吃榴蓮後喝酒雖然不會緻人死亡,若食用數量不當确實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大家還是錯峰食用較好。”雷敏介紹,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榴蓮的化學成分:果實香味成分有硫化氫、乙基氫化二硫化物、幾種二烷基多硫化物、乙酸乙酯。果實(包括果皮、果肉和種子)的脂肪酸成分有:棕榈酸、花生酸(arachidicacid)、棕榈炔酸。綜上所述,榴蓮的主要成分含有酯類、各種飽和脂肪酸以及多種硫化物。下面我們分别對這些成分進行分析:
乙酸乙酯,大家可能對這種物質不太了解,但是如果說到陳香型白酒應該是無人不知的,酒中含有少量的乙酸和乙醇進行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因為這是個可逆反應,所以要有較長一段時間才會累積産生陳年老酒香氣的乙酸乙酯。正是因為乙酸乙酯特殊的氣味,所以經常會作為香料加入白酒或食物中。榴蓮中這種成分會協同酒勁,過量攝入榴蓮再喝酒更容易使人醉。
飽和脂肪酸,它的主要作用是為人體提供能量。過量攝入,容易導緻人體内血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從而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而酒中的乙醇,過量攝入可以使人呼吸加快、面紅、血甘油三酯升高、血壓升高。經常過量食用榴蓮中的飽和脂肪酸和酒中的乙醇對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都是不利的。所以不管榴蓮是不是和酒一起食用,對于血脂高的人來說這兩種食物還是少吃比較好。
食物相克并不是說食物一起吃會中毒
“食用榴蓮沒有絕對的禁忌,但一些特殊群體食用還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雷敏表示,榴蓮中的碳水化合物為28.3%,蛋白質含量為2.7%,脂肪含量為3.3%,鉀、磷、維生素A、B、C等的含量也較為豐富,還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榴蓮性熱、味甘,入肝、腎和肺經,有活血散寒,緩解痛經的功效,特别适合受痛經困擾的女性食用;它還能改善腹部寒涼的症狀,可以促使體溫上升,是寒性體質者的理想補品。盡管沒有絕對的禁忌,但一些特殊群體食用還是需要特别注意:首先它的糖分含量較高,所以糖尿病人不适合多吃;榴蓮是熱性水果之一,對一些容易上火、體質偏熱的人不宜多食;每100克榴蓮中含鉀261mg,腎病和心髒病的人也要少吃。
“‘食物相克’這種說法,從現代醫學、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是不提倡的。”雷敏表示,食物相克并不是說某兩種食物放在一起吃就一定會産生毒素、中毒緻死,隻是某些食物的選擇、搭配和加工不合理而導緻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例如人們最常說的菠菜和豆腐相克,是絕對相克嗎?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如果直接烹調食用,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植酸可降低豆腐中的鈣和蛋白質等的吸收。而如果在烹調時先把菠菜在開水中絕氧焯一下,它所含的草酸就會大部分溶解,再将撈出的菠菜和豆腐一起烹調食用就沒有多大問題了。中國人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滿漢全席也見證了食物的多種搭配,沒有絕對的食物相克。在現實生活中與其關注食物相克不如想一想怎麼更合理地搭配飲食,把中國上下五千年所流傳下來的各種美食更好地傳承、更好地改進。營養學前輩葛可佑教授曾說過“隻要做到合理搭配、平衡膳食,營養素之間的副作用都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在日常膳食搭配中應做到“粗細搭配、葷素搭配、糧豆搭配……”,以保證平衡膳食,才能夠滿足人體必需的67種營養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