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頸動脈斑塊不能做三件事

頸動脈斑塊不能做三件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2 09:14:25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會在體檢報告中發現自己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因此許多人發問,什麼是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這種斑塊是怎麼來的?哪個年齡段的人群最易發病?斑塊嚴重時有什麼樣後果?日常生活中應如何防範?這些讓人困惑和擔憂的問題,下面為您一一解答。

動脈粥樣硬化的危害

動脈斑塊就像是動脈内的管壁上沉積了蠟塊一樣的脂類物質,其病理外觀呈黃色粥樣狀,因此叫作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作為血管中的“垃圾”,這樣的斑塊容易堵在頸總動脈分叉處等部位,從而造成大腦缺血、缺氧等急症。如果頸動脈斷流的“河道”不能及時清淤,很有可能給腦組織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出現如偏癱、偏盲、偏身感覺障礙、失語等症狀,且緻死和緻殘概率高。

一項權威的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分析顯示,我國約有1/3的成人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大量流調數據表明,約2/3的腦梗與頸部動脈斑塊導緻的狹窄有關,因此必須引起重視。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頸動脈病變的表現,成因較為複雜。年齡大于60歲、有長期吸煙史,且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均是頸動脈斑塊的危險因素。從年齡分布看,年齡越大患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人越多。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慢性發展的過程,因此頸動脈斑塊的進程也逐步遞進,分成脂紋期、纖維斑塊期、粥樣斑塊形成期、繼發性病變期(包括斑塊内出血、斑塊破裂、血栓形成、鈣化及動脈瘤形成)4期。

導緻頸動脈斑塊的發生一般分為可調控和不可調控兩種因素。後者如年齡、性别和遺傳等因素,無法人為改變;前者包括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壓、高尿酸血症、吸煙、代謝綜合征、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和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等9種危險因素,與頸動脈斑塊的生成關系密切。其中以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四高”危害最大,可将腦梗風險提升至少30%。

如果頸動脈斑塊狹窄率小于50%,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若無症狀,觀察即可;若狹窄嚴重,阻塞在70%以上,患者腦供血不足的情況就會出現,如頭暈。另外,斑塊的危害還取決于其是否穩定。當斑塊不穩定或破裂時,斑塊就會像酥松的牆皮一樣脫落下來,随血流堵塞腦部。《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8)》顯示,50%~75%的腦梗與頸部動脈狹窄有關。2021年發表在《美國心髒病學會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内出血的存在是卒中和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其風險概率分别為142%與95%。假如血液“斷供”時間超過7分鐘,就會使大腦嚴重受損,帶來失明、失語、半身不遂等可怕後果,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腦中風”。如果時間再長一些,會導緻腦死亡。

頸動脈斑塊不能做三件事(頸動脈斑塊需認真對待)1

積極預防和幹預

目前,頸部血管彩色超聲是篩查腦血管病的手段之一,常常被安排在體檢套餐中。當彩超報告提示有頸動脈斑塊時,需認真對待,學會幹預和管控。

1.定期檢測。中年以上男性,特别是65歲及以上老年人、絕經後女性,以及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煙、肥胖等特殊人群,建議每年查一次頸動脈超聲,必要時配合頭部CT檢查,以确定有無狹窄及斑塊。

頸動脈斑塊不能做三件事(頸動脈斑塊需認真對待)2

2.積極幹預危險因素。頸動脈斑塊合并高血壓者,應将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倘若可以耐受,宜盡可能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病人應将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可适量補充葉酸。

3.強化血脂管理。他汀類藥物是血脂管理的核心。研究表明,利用他汀類藥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控制在2.0毫摩爾/升以下,多數斑塊将不再繼續增長;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5毫摩爾/升,大多數富含脂質的動脈斑塊将會逐漸縮小,讓斑塊變得更“硬”、更結實,不易破潰。

4.使用抗血小闆藥物。當斑塊破潰時,抗血小闆藥物就會抑制血小闆聚集,避免激活纖維蛋白,從根源上扼殺血栓的“萌芽”。建議服用阿司匹林(75~150毫克/天)。需要注意的是,長期使用阿司匹林有誘發斑塊内出血的可能性,因此要嚴格把握阿司匹林的适應證。對于沒有斑塊破裂風險的人,不要随意口服阿司匹林。

5.手術治療。絕大部分頸動脈狹窄病例并不需要手術治療,當狹窄嚴重到一定程度且影響到大腦正常血液供應時,才需要進行評估,決定是否手術。目前常用的手術方式主要有頸動脈内膜切除術和頸動脈支架成形術。

在積極幹預和治療的同時,生活中也要學會有效預防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飲食方面,建議改善飲食結構,低鹽低脂飲食。少吃含飽和脂肪的紅肉,嚴格限制食物中糖分的攝入,尤其是對血糖異常的人。此外,還要堅持适量且有規律的運動,控制體重。

戒除吸煙、酗酒的壞習慣,同時避免接觸二手煙。因為吸煙、飲酒不僅會引起動脈損傷,還可誘使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加快頸動脈的斑塊“沉積”速度。

文: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内科 田野

整理:健康報記者 衣曉峰

來源: 健康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