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詩經中的風雅頌怎麼劃分的

詩經中的風雅頌怎麼劃分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6 02:52:54

#首屆書評創作大賽#

《詩經》有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細說風雅頌:

那麼,怎麼來理解古詩中的風雅頌呢?打個比方:風雅頌好比蘿蔔、青菜、大冬瓜,要知道一首詩的味道,就要去了解它是哪一種内容題材的詩。

詩經中的風雅頌怎麼劃分的(怎樣來解讀詩經六義:風雅頌和賦比興)1

《詩經》中的風雅頌代表着三個不同階層的意識指向,和社會功能的作用,以及詩性質的體現。

東西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兩周”政權延續接近八百年,即使置于世界史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種絕無僅有的成就,得益于周人創建的“禮樂文化體系”。這種體系終結了夏商朝的奴隸制體系,從中可以看出周人推行的封建制,具有明顯制度創新的優勢。不然,何以長治久安八百年?

所謂“禮樂文化”,說得是“兩周”時期,社會文明已發展到很高的水平。因此,這種發展水平必然會體現在物質與精神,以及制度安排方面。“禮樂文化”是一套價值觀的體現,它對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倫理關系與思想行為的規範,即有強制的手段,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兩周時期是封建社會,強調的是等級劃分與貴賤區别,所以周人在飲食穿戴、儀仗器物住行等方面,也是什麼樣身份地位去匹配什麼樣的等級标準。

這種壁壘森嚴的社會等級,平常人是不允許僭越的,因為這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看看印度的人種制度,便知“從來如此,便對麼”的诘問,是多麼的有力!因此“禮樂文化”又是既得利益者為固化利益,而去教化社會的一種意識工具。維持“禮樂文化”的社會制度,也就是在維護封建社會秩序的象征。

然而,世上沒有永遠的先進文化,也沒有永久的制度優勢。且看“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阙萬間都作了土”,這些治亂興廢和人間悲劇,隻在西風殘照中細說着曆史的重演。

周人不是沒有危機意識,《詩經·大雅·文王》詩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人有革新的意識,卻沒有足夠革新的意志,以緻于“遠人不服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不能守也”的地步。可惜之!可歎之!

詩經中的風雅頌怎麼劃分的(怎樣來解讀詩經六義:風雅頌和賦比興)2

《詩經》中的國風代表了“兩周”時期所采集的各地的民間音樂,雅選集了各地貴族的正聲雅樂,頌則是國家叙事層面的樂章。上古時期詩與音樂是相輔相成的,詩有樂曲,樂有詩章。但在曆史的演變中,詩與音樂,雖然相互影響,卻又各自獨立發展為兩個文化藝術領域。從《詩經》中詩的思想藝術價值來說,“三頌”不如“二雅”,“二雅”又不如“十五國風”。因此,讀《詩經》可以讀出“頌”之空洞,“雅”之調和,“風”之本色,從中多少能領略出周王朝由盛及衰,禮崩樂壞的草蛇灰線。

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宗教,而詩卻代替了一些宗教的社會作用。在詩教傳統的發展中,詩的緣情言志,又賦予風、雅、頌以新的内涵與意義。“天人合一”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精神皈依,和心靈歸宿。“風”是人之心聲的感發,“雅”是一種内省精神,性情涵養和關懷态度的表現,“頌”不僅僅是一些激蕩人心的表述,而是還要去審視個人人格與社會人格的塑造,和文化信仰的踐行。

趨之若鹜為何,影單形隻誰來?

唐詩中也有“頌”詩,他們一般能按照詩意的要求在表達,雖然是應制詩,但讀起來還不算讨厭。比如唐朝的王維是位老幹部,他飚起老幹體詩來絲毫也不含糊:“雲裡帝城雙鳳阙,雨中春樹萬人家。”這首詩從側面在說聖朝的帝都,到處是一派繁華祥和的景象。

雅對應的是俗。顧随先生說:“俗非由于不雅,乃由于不深”,“凡世上事得之易者便流于俗,所謂俗即内容空虛”。

俗的表現,不是太過,便是不及。總之,缺乏真情與實際。

何謂詩文之雅正呢?看看《文心雕龍》的說法:“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绮,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既生矣。惟人參之,性靈所锺,是謂三才。為五行之秀,實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詩經中的風雅頌怎麼劃分的(怎樣來解讀詩經六義:風雅頌和賦比興)3

這些話并不玄乎,詩文要立天地之心,就要符合自然之道。入乎其内,方能感深;出乎其外,故有高緻。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深緻!“江山成勝迹,我輩複登臨”,感慨!“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平易!“揚鞭慷慨莅中原,不為仇雠不為恩”。眀義!“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坦然!“中夜四五歎,常為大國憂!”關懷!“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旨趣!

為什麼中華文化曆遭劫難總能弦歌不斷?實乃數千年來先賢們念茲在茲,方有大雅遺音于後世

研究《詩經》,絕不可忽視《毛詩.大序》。這篇大序雖然簡短,但它是總結《詩經》思想藝術的綱領性文章。其曰:“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失之迹,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于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是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

這篇大序最精彩之處,莫過于“變風”“變雅”一說。為什麼詩會出現“變風”“變雅”?《毛詩.大序》闡述道:“情發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也就是說詩中發出的聲音,是美是刺,皆緣于是治世,還是亂世的原故。

“治世之音安以樂”,其音平和曰“美”;“亂世之音怨以怒”,其音激憤曰“刺”;“亡國之音哀以思”,其音悲切曰“傷”。

詩經中的風雅頌怎麼劃分的(怎樣來解讀詩經六義:風雅頌和賦比興)4

《毛詩.大序》強調的是“詩言志”的功能,借以起到“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社會作用。但是《毛詩.大序》太強調“詩言志”的功能,對詩經的解讀就不免會有穿鑿附會之嫌,以緻誤導後世久矣。比如東漢經學大師鄧玄,在對毛詩再做解讀時(簡稱鄭箋),就延續了《毛詩.大序》的觀點,有些錯誤觀點一誤再誤。

《毛詩.大序》強調“詩言志”的功能,這沒有錯,因為“詩言志”在詩中一直占據主導的地位,這也無可非議,要說《關雎》詩旨在“後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便是附會的開始。

《國風.周南.關雎》詩的主旨在于體物緣情,篇中體現了先秦先民們對于愛情的态度,自然而不乏率真。相比于後世,在禮教束縛下,往往讓人太過扭捏,“愛你的心,卻口難開”。如果說關雎詩在于“風天下而正夫婦”,還能讓人認可,而“哀窈窕,思賢才”的說法,就穿鑿遠矣!

《秦風.蒹葭》詩具有象征性的有所寄托的意味,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境地,更加深了讀者傾心仰慕的程度。說它是對于愛情的向往也行,或者是對于理想的幻想也可。那種朦胧之感,恍惚之美,即豐富了詩的想象空間,也增加了詩美學多層次的多義性的意味鑒賞。因此,《蒹葭》詩對于後世的影響意義深遠。比如張衡的《閑情賦》,曹植的《洛神賦》,還有李商隐的《無題》詩,至于現代詩人戴望舒的《雨巷》,多少都有點《蒹葭》詩的傳神與遺韻。

詩經中的風雅頌怎麼劃分的(怎樣來解讀詩經六義:風雅頌和賦比興)5

上述《關雎》、《蒹葭》詩是治世之音“美”的贊歌,那麼,《碩鼠》、《伐檀》詩就是亂世之音的激憤與刺語。

古代采風的目的是為了“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孔叢子.巡狩篇》曰:“古者天子命史采詩謠,以觀民風”。所以《毛詩.大序》說的好:“主文而谲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

詳解賦比興:

如果說風雅頌是對于詩内容的選擇,就是說要去準備寫什麼樣的題材。那麼,賦比興的作用,就是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可以把詩的内容題材,寫得更加形神兼備,更加深情雅緻,更加意味無窮,也就是如何去寫好這首詩。

宋人李仲蒙是這樣闡釋賦比興之間的關系,他說:“索物以托情,謂之‘比’;觸物以起情,謂之‘興’;叙物以言情,謂之‘賦’。”

比如“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前兩句興中有比,其中有鋪墊與起托,因飛鳥聲聲,意在求偶。後兩句賦中起興。不負青春年華,不負大好時光,正值淑女窈窕,我如何去追求她呢?我一定要去追求她!

再比如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前句賦中有興,後句比中起興。停下車是因為我愛看楓林中漸起飄蕩的晚煙,更愛看這一片層林盡染的霜後楓葉,它比春天二月的花朵還要鮮豔奪目。此時群山圍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逸興俱懷,大美無言。秋山似我,我似秋山!

《貞一齋詩話》雲:“興之為義是詩家大半得力處。無端說一件鳥獸草木,不明指天時而天時恍在其中;不顯言地境,而地境宛在其中;且不實說人事而人事已隐約流露其中。故有興而詩之神理全具也。比不但物理,凡引一古人用一故事俱是比,故比在律體尤得力。賦為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尚是淺解。須知化工妙處全在随物賦形。故自屈、宋以來體物作文名之曰賦,即随物賦形之義也。”

結語:

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我的解讀是:一曰無邪為正,二曰無邪為誠,三曰無邪為趣。不正則誤入歧途,不誠則無以感人,不趣則體物不盡。

文章開頭把風雅頌比喻成蘿蔔、青菜、大冬瓜。而賦比興可以比作炒菜時,對菜品色、香、味的要求。能如此寫作,詩成矣!

詩經中的風雅頌怎麼劃分的(怎樣來解讀詩經六義:風雅頌和賦比興)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