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催淚片段最感動的一面?一這個春節過的,怎麼說呢,覺得自己需要開懷笑一會兒,也需要痛快哭一場,沒有什麼比電影院的黑暗裡更适合情緒流露的地方了,代入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 ,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你好李煥英催淚片段最感動的一面?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
這個春節過的,怎麼說呢,覺得自己需要開懷笑一會兒,也需要痛快哭一場,沒有什麼比電影院的黑暗裡更适合情緒流露的地方了,代入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
于是,看了幾部春節檔電影的簡介,我選了《你好,李煥英》。
沒有失望,一切都恰好好處,笑點自然,不玩爛梗,催淚的部分也不矯情。看着看着你就明白,這其實不隻是賈玲的故事,也是每個人的人生,我們跟母親之間,總有遺憾,總有那麼多來不及。
與其說賈玲是在用一部電影緬懷母親,不如說她在完成自己人生的“未完成事件”。
賈玲的母親李煥英意外離世的時候,才48歲,彼時的賈玲剛考上中戲,名不見經傳,她沒能讓母親看到多年後她的優秀她的成功,沒有機會報答母親這麼多年的養育之恩。
子欲孝而親不在,不是一句形容,它是具體的遺憾,是母親一直需要卻沒錢買的冰箱,是母親喜歡但不舍得買的綠色皮衣。
它們都在心裡,變成了未完成事件,所以在原版同名小品《你好,李煥英》裡,才有了賈玲訴衷腸的催淚片段,冰箱買了,皮衣買了,她用作品彌補、縫合缺憾,給自己和母親一個交代。
每個人的記憶裡都有一件皮衣,它的名字叫“我們想為母親做卻還沒做的那件事”。
隻是有人幸運,走出電影院就可以兌現,有人抱憾,時間有了,錢也有了,最愛的人卻不在了。
綠色皮衣是一個隐喻,它告訴我們别等了,想要為母親做的事,現在随時立刻馬上,盡你所能去做吧,它等不起,她也不應該等。
二
賈玲接受采訪時說,“那種遺憾,不知道為什麼會特别、特别的嚴重”,它擾動你心,永難平複。
因為母親為我們付出的,不僅僅是一件皮衣,尤其是上一代中國式母親,在孩子出生時,她就已經決議把餘生全部交付給子女。
從出生到長大,我們幾乎全程享用着母親的陪伴,母親幾乎每做一件事都與我們有關,她不願錯過我們每一個人生的片段。
可母親之于我們呢?因為存在着天然的“時差”,我們沒辦法參與到她過去的人生,有時甚至徹底忽略了,媽媽不隻是媽媽,她是李煥英,她也有姓名。
我很喜歡電影結尾的一句話,“打有記憶起,媽媽的樣子就是個中年婦女,所以總會忘記,她也曾是花季少女”。
正因為此,我們對于媽媽的遺憾,不隻有“未完成”,還有“不了解”。
當有一天回憶跟母親相處的時光,縱然有無數溫馨片刻,也彌補不了一種“缺席”,在媽媽這個角色之外,她的人生,她的喜怒哀樂,為人子女,我們真的很少關切過。
這也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一場“穿越”一場夢,賈曉玲回到了八十年代,去到了母親的青春歲月,她終于能了解在沒有成為母親之前,作為李煥英的人生。
她是花季少女,她熱情達觀,想要一台電視機,喜歡打排球,有低調的甜甜戀愛,也有小姐妹之間的友情萬歲。
電影裡沒有大肆刻畫李煥英的“偉大”形象,她就是普普通通的化肥廠女工。
沒有一呼百應,她說服不了隊員組隊打球的時候會挫敗,她也不是百戰百勝,輸了比賽赢了茶缸當獎品她就知足,她更不是天生愛包容從不計較,遇到不喜歡的女同事,也會揶揄會怼人。
就是這樣一個平實平凡的小姑娘啊,後來,她成了我們的母親,她學着堅強,她試着偉大,因為她有了我們,她就不隻是李煥英,于她而言更重要的角色是“賈玲媽”。
三
我們常說想要了解自己,看清自己,而母親就是我們的來處,“李煥英”就是一部分的我們,了解來處,理解母親,我們都應該補習這段錯失的人生旅程,懂得了母親,我們才更懂自己。
看完電影真的有種沖動,想聽媽媽講講過去的故事,想跟那個小姑娘相逢,過去來不及參與,但我們現在也可以去媽媽的心裡瞧一瞧。
想來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媽媽在我現在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有了我,那個時候的她是什麼樣子,我的記憶裡隻有幾張模糊的照片,而她現在依然能如數家珍般講出我從小到大的故事,一幕幕一幀幀都刻在她心底。
我們總是口頭上說我們愛媽媽,媽媽也愛我們,但當組合起一塊塊記憶的拼圖,我們才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媽媽比我們以為的要更愛更愛更愛我們。
我一直自诩淚點高省紙巾,但電影裡有一處還是讓我動容地想哭。
賈曉玲“穿越時空”墜落到80年代的時候,母親李煥英伸出雙臂想要去接住女兒,那一刻她一邊奔跑,一邊喊的是“我寶”。
無論你幾歲,都是媽媽的“我寶”,當你跌落,她永遠會是第一個沖上去接住你的人。 但是今時今日,這句台詞于我而言有了新的啟示,無論媽媽幾歲,她也是我們的“我寶”,我們也應該是那個沖在最前面接住媽媽的人啊。
因為,我們和媽媽永遠是彼此不可替代的寶貝。
大将軍郭,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韓寒【ONE】人氣作者,著有圖書作品《對于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世界偏愛自愈自樂的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